从陆奇加入拼多多看中国企业的AI发展之路

从陆奇加入拼多多看中国企业的AI发展之路

引言

6月30日拼多多在招股书中提到,前百度董事陆奇可能将以非执行董事身份加入拼多多。搞AI的陆奇去了社交电商拼多多,这从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AI的现状,“概念先火,产业还远”。

资本泡沫下的AI,对技术的绝对崇拜让资本和创业者红了眼,但技术和落地、商业化却存在一小段距离。

人工智能的浪潮已席卷全球,该领域的公司也在不断激增。但马云曾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仍然是婴儿期。”因此处在前期探索阶段的AI,面对一涌而来的资本,必然会产生问题。

从陆奇加入拼多多看中国企业的AI发展之路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说:“我感觉可能整体媒体把人工智能稍微有点想的超前一点。比如讲阿尔法狗和我们围棋手的比赛,这是在特别特定的场景下面作为人工智能手段,确实有可能战胜人类,但是不表明它在很多运用层面上面已经到了可以实际产生运用,这应该讲还是比较早期的阶段。”

AI产业高速发展,但仍属于基础阶段。在市场过度炒作下,便会产生产业泡沫。主要信号有两个:

一是资金多而项目缺。根据数据分析,中国在2017年成立的AI新公司不超过15家,融资增长也较前两年放缓,预计融资总额将会在2017年年末达到745亿。在这段时期内,创投圈发现,找到一个新的有潜力的项目越来越难,由于新增企业数量稀少,经常只能跟投一些项目。

二是周期长而营收难。现在的AI市场被高估,在很多情况下,前沿研究是由对已有方法的微小改动和改进,许多项目和技术,并不能直接获得消费者欢迎,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走向成熟。

“泡沫的确存在,但人工智能已经推开了一扇门。”上海雨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献斌说,“下一步行业会调整,但资本投入仍会继续,包括投资、并购、人才高薪跳槽等等。”

AI产业虽然存在泡沫,但是其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场景一:AI在社交领域

“AI+社交”既是一个技术上的变革,也是社交领域的新突破。但人工智能在社交领域的应用远非“陪人聊天”这么狭隘。

研究显示,人类更喜欢和具有身体外形、并能模拟真人交往的机器人互动。因此,社交类机器人被应用于促进儿童智力发育、陪同病人康复治疗等领域,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要让营销人员专注于他们最擅长的事情——战略和创造性的眼光——而不是机械性地生产、发布和回复帖子。”Movyl Technologies公司发布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交营销平台,称可以帮助公司实现自动化处理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解放营销人员的时间、衡量社交影响力并提供建议,提升营销效率。

从陆奇加入拼多多看中国企业的AI发展之路

AI在社交领域广泛的应用价值产生了庞大的市场空间,让众多企业纷纷投身其中,但是目前打着AI旗号的社交工具,大多还是鸡肋般的存在。所以AI在社交领域最终会落到何处,还有待观察。

场景二:AI在无人驾驶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去年11月份,在我们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当时我吹了一个牛,说2018年7月份,我们会有量产的无人车出现。如今,我们吹的牛实现了,全球首款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已经量产”。

但百度量产的L4级别无人车并非乘用车,而是商用车。也就是说,该车只能在环境并不复杂的固定路线运行。

从陆奇加入拼多多看中国企业的AI发展之路

除百度外,谷歌旗下无人车企业Waymo、丰田汽车给L4量产车制定的时间点为2020年,通用、福特、沃尔沃表示2021年量产。

虽然AI在无人驾驶领域研究者甚众,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超前的领头企业。并且在无人驾驶方面,我国还缺乏对应的处理体系和完善的运用场合。只能说,无人驾驶目前还只是一个正在努力实现中的梦。

场景三:AI在家居生活

ABI Research的预测显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2018年将达700亿美元,2021年更是会突破千亿美元。

要想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智能家居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仍是每个从业者面临的“大山”,更谈不上实现真正的操控。

谷歌、亚马逊发力平台与生态,虽有智能音箱等入口优势,但最大的限制是来自于硬件整合速度,生态形成还需待时日,国内BAT同样存在类似问题;苹果等手机设备类企业的生态布局虽有硬件优势,但生态链仅限自身品牌产品,相对封闭;小米方面,以不断布局遍布全屋的品类试图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但相对弱势的产品串联能力让其更像一个“科技杂货铺”。

从陆奇加入拼多多看中国企业的AI发展之路

事实上每个玩家都想成为智能家居生态的控制者,但智能家居产业链分散,涉及的产品品类广泛,软件企业和硬件企业之间的阵营泾渭分明,这让很多布局者美梦落空。

毫无疑问,这场AI赋能的智能家居战争中,最终较量的依然是平台、技术、场景等综合实力,最终谁能收割这一巨大市场还需时间慢慢给出答案。

尽可能丰富AI场景,逐步形成AI生态。

阿里认为,“未来AI要深入各行各业,去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环境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这样才能引领真正的产业革命。”

从陆奇加入拼多多看中国企业的AI发展之路

“只有场景驱动、数据驱动、计算能力驱动同时具备,人工智能才有价值。”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说。也正是基于此理念,目前,阿里巴巴正在以AI手段对各个垂直产业进行全局重塑,布局城市、金融、司法、农业、教育、航空、工业、安全、环境、医疗等十大领域,“由内而外”,可以说阿里的AI布局既深又广。

可以发现,阿里在布局AI产业时,在尽可能拓展AI落地场景,从多个领域建构AI生态,打通并拓宽AI的应用范围。

坚持技术创新,逐步形成生态标准。

“行业真正需要的不是销售数字,而是持续创新的力量。因此我们选择发布这样一套系统,希望带领行业向更高维度进行能力升级。”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浅雪表示。

仅以吸引人工智能人才为例,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强调“阿里从原来18个人做技术,到现在将近百分之四五十以上都是科技人才为主。我们这轮判断要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所以我们从全球加大了对人工智能科学家引入的力度。”

在阿里巴巴的首届技术大会上,马云就宣布了阿里巴巴正在启动 “NASA”计划: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

从陆奇加入拼多多看中国企业的AI发展之路

AI作为科技界最顶级的研发领域,需要顶尖的人才和优秀的研发团队,不断坚持技术创新,在研发成果上形成自己的AI生态链,逐步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

开放、赋能,给予更多创业公司空间。

在阿里云公布的架构图中,ET大脑被设定成一个开放的AI生态。同时宣布启动围绕ET大脑的“千里马计划”,这项计划旨在通过赛事的形式公开招募全球AI领域的顶级合作伙伴共建ET大脑,并落地到更多产业。

从陆奇加入拼多多看中国企业的AI发展之路

阿里巴巴希望跟品牌厂商联合打造客制化商品,或者提供更深入的合作,借由开放人工智能技术、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获利,最终目的当然就是要推动整个AI产业升级。

阿里巴巴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拉动其他企业,力求将AI产业打造一个体系完整的产业链。

有耐心,有定力,不过早商业化,坚持基础平台夯实。

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说:“AI技术是阿里业务的基本支撑,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积累,那么今年双十一就无法实现40%的增长。阿里早在2012年就开始布局AI技术,曾鸣和王坚在硅谷延揽数据科学家组建iDST,就是今天阿里AI研究团队的雏形。那么今天Iot也是某种形式的AI,任何公司都必须AIl in AI,阿里也不例外。只不过阿里把AI技术融入在智能商业等具体业务当中,没有单独做定位发布。”

从陆奇加入拼多多看中国企业的AI发展之路

从阿里现有的人工智能产品来看,其相关产品更多应用在电商业务中,通过人工智能来进行最优化派单、帮助商家解决复杂的服务场景、用智能客服替代人工客服等等。阿里更多是在背后的基础设施层面发力。

相比百度宏大又不切实际的口号,阿里巴巴在这方面的进程显然更加扎实稳定。

人工智能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全球的发展方向,除技术水平外,必然会走向产业化。同时,无限广阔的市场正在不断吸引资本的涌入,残酷的市场会淘汰失败者,优质的企业往往会率先找到人工智能与产品间的结合点,进而带动行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AI群雄逐鹿,天下未定,机遇和挑战同在。

相关企业还是要脚踏实地,多些实干,少些浮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