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湖新区“三大合力”“四个同心”筑牢儿童安全保护网

金海湖新区“三大合力”“四个同心”筑牢儿童安全保护网

金海湖新区连续召开“毕节金海湖新区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调度会”,由民政牵头加强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督查工作,凝聚“三大合力”、编织“四个同心结”筑牢儿童居家、校园和户外“三个安全网”,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民政牵头,凝聚“三大合力”

凝聚政府机构与部门合力。今年以来,毕节金海湖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认真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走访大调研大落实”活动,创新社会工作方法,履实民政职责,以民政系统为桥梁,联结公安、医院两大系统,填补困难群众在公安、医院系统之间的求助空白,发挥各自职能,及时救助、主动救助,“三位一体”为儿童安全保驾护航。

凝聚政府机构与社会合力。加强安全防护,搭建三级安全防护网络,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由民政、公安、教育、安监、食药监五个系统加强儿童安全的宣传、防护、督查,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切实做好儿童饮水、饮食、文化、网络、心理健康工作等。

凝聚政府机构与家庭合力。金海湖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出台政策,不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目前,建立5个就业扶贫劳务分公司、92个劳务专业合作社,设置村级扶贫车间3个创造岗位300个,并开发公益性岗位2870个,吸引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回乡,为他们监护照料子女创造了更好条件,从源头上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

金海湖新区“三大合力”“四个同心”筑牢儿童安全保护网

编织“四个同心结”

改善微情境,编织监护人儿童照料关系“同心结”。加强监护人监护宣传,开展“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活动,强化家庭责任,对儿童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提升家庭关爱自主能力,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以一颗“感恩的心”促成照料者与被照料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让彼此浸润在充满关爱的微环境中。

巧用大数据,编织社会儿童和谐关系“同心结”。截至目前为3151名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发放安全电话手表,办理电话卡3151张,实效做好了电话手表的培训使用。由公安、安监、水务、食药监、教育系统搭建平台,借助大数据相关性特点分析手表反馈数据,对数据反馈儿童经常出现的区域进行针对性治理,加强儿童居家、校园周边环境和危险水域等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排查,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社会儿童和谐关系的发展。

时间上持续,完善儿童生活保障增长机制,编织社会救助儿童安全“同心结”。2018年,困境儿童生活保障标准由300元/月提高到315元/月,孤儿生活保障标准由600元/月提高到800元/月。2018年“六一”慰问留守、孤困儿童22户,发放慰问金11000元。2017年至今,发放困境儿童资金199.2435万元,孤儿资金146.36万元。及时发放救助资金,进行不定期慰问随时体现爱心,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持续的关爱。

空间上扩大,完善儿童安全防护巡查机制,编织环境安全儿童安全“同心结”。以居家环境为根本,从实际生活入手,全面排查儿童居家环境安全隐患;以校园家访为补充,不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增进学校与儿童之间的感情;实现户外巡查全覆盖,在危险水域、地质灾害点、山林等处设置安全警示标语,动员护林员、护河员等进行安全巡查,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加强儿童安全防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