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就錯過了真正的好電影

錯過了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就錯過了真正的好電影

這至少是五年來最好的國產片,雖然有喜劇的一面,但現實的悲情足以讓人忍不住淚流。《我不是藥神》說的是百姓治病求藥的故事,一幕幕讓人揪心的畫面讓人猝不及防,影片中有一句臺詞:“窮病最難治。”說到底,不是大富之家還得了絕症,一個家庭會被輕易摧垮,如果此時碰上有效遏制疾病的靈丹妙藥,真的是遇上了救星。

錯過了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就錯過了真正的好電影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最寶貴的地方有兩點:真實和難得。

第一、真實。就是說這部電影有非常現實的一面,國產電影能夠這樣直面絕症患者,並且講述絕症和醫藥帶來的種種困擾,這故事本身就已經足夠震撼力了,這就是真實的力量。在《我不是藥神》中,能看到一個剛剛做爸爸的呂受益(王傳君飾)身患白血病,是新生兒讓人喚起生的希望;還有單親媽媽呂思慧(譚卓飾)帶著身患白血病的女兒;以及身患白血病離家出走的少年彭浩(章宇飾)等等。

這部電影的每一個人物和每一件事都透著真實的氣息,把故事和觀眾拉得很近,觀眾能夠體會到片中人物的痛苦,這就是電影真實的力量。

第二、難得。現在的大多數賣座電影都是動作片、奇幻片、喜劇片、愛情片,和生活相去甚遠,無關痛癢,大家看看就是純娛樂而已。特別是市場內的好萊塢商業大片,足夠娛樂和喧囂,但是和中國老百姓更沒什麼關係了,純娛樂罷了。大家似乎都快忘了電影還有一點兒社會屬性和功能,反映社會現實和問題,這樣的國產電影每年很少,但是還有。

今年這《我不是藥神》就是反映醫藥和患者的社會現實問題,這個問題受眾群體還不少,這就是影片的難得之處,讓更多人重視這個問題,才有希望讓問題逐漸解決。

錯過了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就錯過了真正的好電影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好看在於沒有放棄商業屬性,電影拍攝手法和敘事手法都非常商業化,故事曲折生動精彩,戲劇衝突強烈,每一次角色之間的碰撞可能都是生與死的交鋒,而且越來越強烈。主人公程勇(徐崢飾)為什麼要去走私販賣印度格列寧?因為程勇的老父親需要開顱手術,需要大量的金錢,沒錢,只有販賣這種違禁藥品。

當程勇走進白血病人的圈子,他這才看到這個群體的生活艱難,救命的藥卻吃不起,原裝瑞士格列寧超過3萬元人民幣一瓶,需要常年服用,普通中產家庭即便是傾家蕩產也只是維繫一個患者幾年的生命而已,看到親人一點點的失去生命力,這對於家庭成員來說是莫大的痛苦。

《我不是藥神》的劇情越到後面越抓人,這部電影就關注慢粒白血病這一種疾病,格列寧也只是針對慢粒白血病的特效藥,一種藥品、一件事、一個群體,編劇和導演把人物和故事找得非常準,片中所有的人和事都集中在格列寧這一個藥品上不斷交鋒,這是一場生與死糾纏。

影片的監製是甯浩,這位導演從出道至今拍的電影都有點喜劇元素,就連《我不是藥神》這樣能催淚的電影都有喜劇元素,可以理解為即便是白血病人,他們的生活也不是黯淡無光的,他們也會看到生活的快樂和希望。

片中的核心人物就是程勇,這個人物是真實原型的,原型人物其實是患了白血病,不過電影中改編成程勇是健康的人,他為了賺錢才想辦法來販賣印度格列寧,這樣就更加戲劇化。程勇是全片的核心人物,片名《我不是藥神》就是針對他而言。這個人物前後變化極大,他與白血病人想初越久,良心越發不安,程勇是一個貪財的人,但他僅有的一點人性良知被呂受益給激發了出來,讓他願意去為這個群體冒險,這種轉變,非常具有說服力。

錯過了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就錯過了真正的好電影

《我不是藥神》中的每個演員表演都非常好,主角徐崢當然是全片焦點,另外一個必須一說的演員就是王傳君,演了那麼多喜劇,王傳君在《我不是藥神》中是一個悲劇人物,王傳君的表演讓人感到疼痛。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剛剛做了爸爸就被診斷出白血病,人生大起大落,他在片中雖然病的容貌已垮,但仍然保持笑容,尤其是他在片子最後回首望著妻兒的那一幕,堪稱經典的表演,這無疑會是王傳君的代表作品,也是2018年值得銘記的一個角色。

《我不是藥神》是中國電影值得驕傲的作品,在國內是一流,在國外也能堪稱佳作,這樣的電影值得向國內外的觀眾推薦,而且底氣十足。

崔汀/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