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的背后:7.72亿中国网民绝大多数月收入5000元以下

昨天因为工作的原因在公证处呆了整整一个上午,公证员精通以色列玛咖术,笔者略通MMA和一些警用擒拿手法,同为“会武功的法律人”,共同语言自然多一些。笔者公证的部分内容涉及到网络暴力,然后就共同探讨了一些这方面的话题,现在在公证处做证据保全的有很多是网络暴力的内容,这说明大家的维权意识提高了,值得欣慰。但是也说明,网络暴力越来越泛滥,也越来越可怕了。今天就这方面的东西与大家探讨一下,尝试对成因进行分析,主要还是教给大家面对网络暴力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先看一下今天最新出炉还热乎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看下网民大部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报告在网上都能搜到,我截取了其中一些信息,希望对今天的分析有帮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较2016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

网络暴力的背后:7.72亿中国网民绝大多数月收入5000元以下

20-39岁的网民占总数一半以上

网络暴力的背后:7.72亿中国网民绝大多数月收入5000元以下

90%的网民是本科以下学历

网络暴力的背后:7.72亿中国网民绝大多数月收入5000元以下

80%的网民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

网络暴力的背后:7.72亿中国网民绝大多数月收入5000元以下

学生、个体户、一般职员占网民总数60%左右

从这个统计数据,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有人用网络暴力攻击你时,对方大概率是这样的状态:20岁到40岁之间,大学本科以下学历,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学生、个体户或者一般职员。(我说的是根据CNNIC的统计数据,用最一般的抽样方法,抽到一个这样样本的概率比其他情况发生的概率要高)

声明:我只是根据统计得出结论,不代表我个人对此结论有什么评价或者判断。

再来看一下,网络暴力的概念和成因吧

我直接引用搜索结果吧: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

网络暴力根源很多

  • 一有网民的匿名性,网络上缺乏制度和道德约束

  • 二有一些网民的素质原因,

  • 三有社会的不公,

  • 四有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等。

这四个根源不是我总结的,是否与上面用统计数据大概推测出来的结果有关系,大家自行掌握。

我们还是回到法律的主业来讲讲碰上网络暴力该怎么办吧

作为一个“会武功的法律人”文能依法维权,武能动手解决,笔者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是:忍了吧。

因为网络暴力的维权其实有诸多的障碍,一会我们讲依法维权的方法时,大家会发现这是一个“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办到的事情,如果不是这种状态,且并没有对日常生活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建议视而不见,不要搭理。

第二个建议,如果觉得气不过,怼回去!当然,网上的“辩论”是个死循环,到最后拼的都是谁时间多。在决定使用第二条建议之前,想想笔者一开始勾画出来的对手的形象,你的一个小时的价值与人家的一个小时的价值,谁更廉价?也就是说,网上骂战骂赢的一方,一般都是时间不怎么值钱的一方。

第三个建议,我们正式进入依法维权的过程。

  • 首先要对网络暴力的行为取证,这里推荐的方法就是进行保全证据公证。

公证之后,有三种处理途径

  • 第一,报警。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按治安案件最多可以处十日一下拘留,500元以下罚款。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结果是200元左右的罚款,赔礼道歉。拘留的不多见。

  • 第二,如果侵权行为较严重,也不想就仅仅赔礼道歉就完事,想要对方赔偿损失,那就起诉。民事侵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然后索赔,顺便要求赔礼道歉。

  • 第三,如果侵权行为很严重,可以提起刑事自述,追究对方刑事责任。

  • 以上是一固定证据为前提,之后的三种处理途径,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要涉及到很多细节上的困难,此时,向专业的律师求助,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我们强烈推荐最后一种方法:找个律师吧。哈哈哈

结语

今天的结语引一句名言:

真正的恶魔,正是无限膨胀的民意,坚信自己是善人,对落入阴沟的肮脏野狗进行群殴的善良的市民。 ——《LEGAL HIGH 2》古美门研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