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看漳州」船底尫遭遇“长毛反”漳州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老郑看漳州」船底尫遭遇“长毛反”漳州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老郑看漳州」船底尫遭遇“长毛反”漳州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老郑看漳州》由郑德鸿原创,授权“漳州头条”发表,每周一刊出,点击文章标题下蓝色字关注“漳州头条”,你才能准时接收到老郑的漳州历史文化作品!

「老郑看漳州」船底尫遭遇“长毛反”漳州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太平天国将士留着长发。图片来自网络。

船底尫遭遇“长毛反”

世界最小水上庙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反清朝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因清朝推行剃发易服,太平天囯则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被称作“长毛”。发生于1864年的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领太平军攻占漳州的战争极其惨烈,民间俗称“长毛反”。

据清光绪《漳州府志》四十七卷载: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粤逆伪侍王李世贤由汀州永定(今龙岩永定县)一路窜入漳州境内。十三日连陷平和、南靖,典史司街徒死之。十四陷郡城(漳州芗城),大肆焚杀城乡男妇老幼,不屈死者数十万人。

清光绪《漳州府志》四十七卷

「老郑看漳州」船底尫遭遇“长毛反”漳州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老郑看漳州」船底尫遭遇“长毛反”漳州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九龙江上漳州市芗城区船民在船上所建的庙宇进发宫,始于何时,因没有有效的文字记载,无从寻源。但从所供奉的神像原件及代代传承下来的注明1506年的庙旗,应该在1506年以前。现进发宫已列为漳州市文物点,其“漳州疍民习俗”列为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发宫所在的连家船与庙旗。摄于2011年。

「老郑看漳州」船底尫遭遇“长毛反”漳州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进发宫是船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庙,有500多年的历史。原庙为木雕刻,在“文革”时被毁,上世纪80年代初重造。现庙宽92厘米,长85厘米,高88厘米,完全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庙里分前后二殿,主殿供奉着九天玄女、九天玄女侍童剑童子、九天玄女侍童印童子、玉皇上帝、阎罗天子、关圣大帝、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哪吒、注生娘娘、池、朱、形、李四位王爷等,有30多尊。前殿供奉黑虎将军、土地公,另有蛇神法武爷。因这些神像以前只是在举行祭祀活动时才摆到船的甲板上,平时就收藏在船舱里,所以这些神像也称为“船底尫”。相传,庙里的乩童在重大事情时,会被神明附身说事,非常灵验。

进发宫

「老郑看漳州」船底尫遭遇“长毛反”漳州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由于太平军一路烧杀,传闻见人砍一刀,砍的人如果没当场死,也没补上一刀,算是侥幸。听说城已破,船上的人惊惶失措,不知往哪里逃生。当时船上的乩童被神明附身,代表神明说要往下游逃。因乩童在神明附身时,自身并无知觉,上乩时所说的话,别人能听到,乩童自己听不到。退乩后回复自由身的乩童,得知神明告诉要把船开到下游,却认为船上不安全,便独自离船上岸。当整船人将船驶离岸后,太平军已杀到江边,乩童无处逃,被一刀砍死,船上的人则加快速度把船驶向江心并向下游开去。虽然太平军沿着江边一路追,但船在江中,无法近前。

九天玄女神像(高23厘米)。

「老郑看漳州」船底尫遭遇“长毛反”漳州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九龙江流经南靖、芗城的支流西溪,与流经华安的北溪,在入海口处汇合。西溪在汇合处上游一点的镇头宫处有一片沙洲,平时均无水,即使在发洪水时也极少被淹。因船时走时停,太平军先到达这片沙洲,打算在此拦截。因当时天气尚热,太平军一路追赶,口干舌燥,而船尚未到,便都下江洗浴。船上的人看到太平军在前面挡住去路,而返回上游,人多载重,也无法行驶,已经走投无路,暗自叫苦。

进发宫五月十三举行关帝圣诞祭拜仪式。摄于2018年。

「老郑看漳州」船底尫遭遇“长毛反”漳州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正当船上的人绝望之时,正好是海水涨潮的时候,一米多高的潮水突然涌来,一波接一波,其势排山倒海,横扫一切,连平常没被淹过的沙洲也没入水中。正在洗浴的太平军,从来没见过这阵势,不知所措,还来不及逃上岸,均被潮水吞没,无一生还。船上的人见此,深感乩童代表神明所言向下游逃生,乃神明指引,并在暗中庇护。因此,船民流传着“长毛反”反不过镇头宫的故事,代代相传到今。

郑德鸿 2018/6/30

「老郑看漳州」船底尫遭遇“长毛反”漳州进发宫与太平天国的一段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