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本沒有藥神 我們要做自己的救世主

2018.07.05

星期四

我吃了三年的藥

吃掉了房子

吃垮了家人

世界上本沒有藥神 我們要做自己的救世主

7月5日零點,電影《我不是藥神》提前上映。這部以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為原型的電影,早已傳遍醫藥人的大半個朋友圈。

不少人認為,這部電影能夠拍出來,能夠公映,已是制度上很大的進步。同時,也引發了大家對“天價”抗癌藥的熱議。

看病難,抗癌藥更難

不少網友表示,結尾部分,大半個電影院的人都在哭。為什麼?因為它戳中了每個人的痛點。

電影中有這麼一個場景:

一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老太太對警察說:“領導,我求求你,別再查「假藥」了行麼。這藥假不假,我們這些吃的人還不知道麼?”

“我吃了三年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可你們非說這是「假藥」。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說到底,他們只是想有尊嚴地活下去。如果都吃得起正版格列衛,或者國內有質美價優的國產仿製藥,誰又會選擇印度仿製藥呢?

導致原研藥在中國成“天價藥”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中國高昂的關稅;二是中國仿製藥少,原研藥的競爭壓力小。

世界上本沒有藥神 我們要做自己的救世主

走私藥,是救命神藥還是奪命毒藥?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電影“高大全”走私仿製藥的行為,避而不談不良反應、用藥風險。

片中,程勇為“摸底行情”,曾找醫生探口風。

醫生直言:你別問藥效怎麼樣!吃違禁藥出了問題,誰負責?

但此後,程勇的走私藥賣給成百上千名患者。大家對其感恩戴德,都說“感覺好多了。”

這只是藝術加工!

無論影片如何美化主角們的俠義精神,但走私仿製藥就是違法行為。

在真實世界,多數醫生對患者用走私仿製藥、海淘藥,內心是“知其不易、但不贊成”。因為,風險太大!

1.國內未上市的藥,就沒有經過中國人群的臨床試驗,適應證、科學劑量、禁忌症、不良反應,都沒有明確標準。自行用藥,就是當“試藥小白鼠”。一旦發生緊急事件,醫生都不知道怎麼幫你。

2.在國內使用海淘藥是違法行為,醫院明令禁止,醫生無法管理、指導患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江倩醫生曾發表過一份針對949名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相對於服用原研藥患者,服用仿製藥者治療反應較差。“疏於規範化管理”可能是重要原因。

3.也是最重要一點,可觀的利益導致魚龍混雜,海淘藥真假難辨。

2018年6月21日,印度政府在德里國際機場,逮捕一名中國人。彼時,他剛從中國飛抵印度,身上帶著價值幾百萬元人民幣的“抗癌藥”。

該中國男性自述:因為印度仿製藥利潤巨大,於是他和同伴在中國生產、包裝“抗癌藥”,再人肉到印度,賣給在印度求藥的中國人。

沒人知道,這些膠囊裡究竟裝的是麵粉、澱粉,還是有效成分。

更沒人知道,藥物原料是否混合均勻,每粒藥的有效比例是否一致——這些是保證治療穩定性的關鍵因素之一。

世界上本沒有藥神 我們要做自己的救世主

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事實上,面對用藥困境的,不只白血病患者,還有廣大的乙肝和丙肝人群。

當前,中國乙肝患者人數超過9000萬,其中有超過2000萬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療。同時,中國還有約1000萬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但每年報告的患者僅20萬左右,診斷率極低。

受制度、研發工藝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中國仿製藥也是步履維艱。

救命藥即便在中國成功仿製,也很難人人買得起,一時半會指望不上。不過,中國人還有一根救命稻草: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即由政府出面,向原產藥企壓低售價。

2017年2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了《關於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的通知》(人社部發〔2017〕15號),正式公佈了2017年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該國家版《藥品目錄》較2009年版目錄增加了339個藥品,增幅約15.4%,確定了45個擬談判藥品,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藥物進入基本醫保目錄,讓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世界上本沒有藥神 我們要做自己的救世主

上述藥物進入基本醫保目錄 均為乙類

截至去年,累計談判成功藥物共有 39 種,基本上降價幅度都在「打五折」以上。

世界上本沒有藥神 我們要做自己的救世主

做自己的救世主

雖然,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的滯後性,使印度仿製藥依然具有強大競爭力。

雖然,即便原版藥品在國家談判後降價了,或者有廠家真的生產出了良心價的國產仿製藥,你也不一定能用得上。

因為,雖然中國的醫保藥品目錄是通用的,由衛生部門確定,但醫院採購、使用管理和核算報銷政策是分省的,並且涉及到當地人社部門。多數一般藥品只能靠藥企反覆公關,一個省一個省地拿下,或者拿不下。

但即使艱難,也要充滿希望,用藥是為了更好的活著,藥品安全比什麼都重要。

從2017年12月起,部分丙肝用藥被納入到浙江省、吉林省、天津市、安徽省等多地醫保報銷目錄。

為了更加方便患者能夠應用這些治療,醫保部門也進行了一些改革和嘗試,比如天津市醫保實施丙型肝炎治療的按人頭付費,浙江醫保進行國家談判形式降低藥物費用,從而使患者藥品負擔大大減輕,能更方便經濟的進行口服DAA治療。

2018年5月14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通知,32個產品新增列入普通門診藥品目錄,並對7種門診指定慢性病、12種門診特定項目的藥品目錄進行增補。其中,乙肝一線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酯作為2016年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品種,也被納入到這一次的目錄範圍。

世界上本沒有藥神 我們要做自己的救世主

國家沒有放棄我們,也請你,別放棄自己。

世界上本沒有藥神,我們要做自己的救世主。

《我不是藥神》影片中故事開始的2002年,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存活率為30%,到2018年,這一比例已上升至85%。這其中是醫藥改革、醫學研究和無數患者與醫療工作者推動的結果。就像影片中主人公所說,今後會越來越好,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世界上本沒有藥神 我們要做自己的救世主

End

更多肝膽資訊,免費諮詢醫生,請關注“肝膽相照公益行動”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