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天價藥的起源與改變,總有人站出來成爲「救世主」

電影《我不是藥神》笑中藏悲,看過的人都應懂的生存意義“活得卑微,做事坦蕩”。

很多人不知道“慢粒”是什麼意思,電影正是圍繞這個陌生的疾病詞開展話題,它是什麼?

“慢粒”全稱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我國佔所有白血病的五分之一,屬於惡性腫瘤,影響人體血液與骨髓。其生成的不成熟白細胞聚集於骨髓會抑制骨髓幹細胞正常造血,若這種白細胞全身擴散,病情轉危,嚴重可致命。

《我不是藥神》天價藥的起源與改變,總有人站出來成為“救世主”

他,到底是不是藥神?

電影主角“程勇”市儈精明卻重情重義,最終自救救人成為平民英雄。勇哥從一個單純的利己主義者,搖身變為無數病人的救世主,一個人的改變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態度轉變、情感爆發都是必經過程。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例改編,程勇的原型是“陸勇”,與“程勇前期的市儈精明”作風大相徑庭。

《我不是藥神》天價藥的起源與改變,總有人站出來成為“救世主”

陸勇“病友群中有些人的頭像再也不亮了,人死了”

“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道出了多少來自現實的辛酸,事件的推動力量總離不開“窮”,許多人都想活著,對於生活不富裕的人,沒錢只能眼睜睜地等待死亡那一刻。

“印度格列寧”橫空出世,陸勇本身也是患者,自己服用後覺得它比同類藥療效更好且價格便宜數十倍,面對天價藥的對比,誰能不鋌而走險呢?

《我不是藥神》天價藥的起源與改變,總有人站出來成為“救世主”

有什麼別有病,沒什麼別沒錢。當你既有病,又沒錢的時候,你就麻煩了。藥就是命,被天價藥搞到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數。

陸勇買藥的群體無一不是白血病患者,代購行為不是以營利為目的,提供的這種幫助是無償的。在國內市場合法的抗癌藥品昂貴情形下,陸勇的行為客觀上惠及了白血病患者。

藥神真的是“救世主”?

顯然這種頭銜從不是他想追求的,只是在賣藥過程中他感受到了周圍病患對他的尊重,這種尊重絕非用錢能買到,而是他人發自內心的肯定,尤其是它他後期的“救贖轉變”,在精神上救贖自己,為病患不顧安危在死灰裡重燃星火,沒有其他多餘的目的。

《我不是藥神》天價藥的起源與改變,總有人站出來成為“救世主”

慢粒生存率超8成了,格列衛納入醫保了

電影中治療慢粒白血病的進口藥“格列寧”其原型是瑞士抗癌藥“格列衛”。因為它是特效藥,2000年前後凡是患得慢粒白血病的患者需要終生服藥,當時最好的選擇便是格列衛,但它的價格卻十分昂貴。

21世紀初,它的國內正版售價高達數萬一瓶,是名副其實的“天價藥”,

對於窮人來說如同將絕望與希望種在家庭面前,劇中患病老奶奶對峙中也道出絕望“吞藥,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

“善意的代購”帶動了改變,現在國家已經將正版藥列入醫保,藥品價格逐漸下調到正常水平。

《我不是藥神》天價藥的起源與改變,總有人站出來成為“救世主”

天價藥是唯一的事實,不要對抗

很多東西都是“抄襲容易,創新難”,藥物不考慮其副作用與緩衝性要仿製的話何其容易,但研發這些新藥,藥廠耗費了大量人力與資金…

如果都去購買仿製藥,商家損失製造新藥的動力,往後就沒人願意冒風險研發新藥。那些療效好且副作用低的藥品將不復存在。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藥價貴不能完全責怪製藥廠家,如瑞士的X華,每研發一款新藥,花費約為40億,其中還包含不少已經失敗的試驗消耗。

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我不是藥神》天價藥的起源與改變,總有人站出來成為“救世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