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当前,医学各学科之间表现出既高度细化又高度综合的大趋势,各学科亚专业的深入细分和多种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翻开了现代医学新的篇章。

近日,重医一院神经外科脊柱亚专业组联合医院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亚专业组,利用3D打印技术、神经导航技术和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成功开展一例“经口颈2椎体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后路颈1-5钉棒内固定术”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病例

患者,女性,42岁,3年前行颈部肿瘤手术,术后病理检查为恶性神经鞘瘤。一月前出现左侧颈部疼痛,检查发现肿瘤复发病侵蚀颈2椎体。查体有强迫头位。

颈椎CT、MRI可见复发的肿瘤已经侵蚀了枢椎(颈2)椎体、齿状突以及附件的大部分骨质,左侧椎动脉已经“裸露”在外,被肿瘤包裹,整个枢椎几乎完全“沦陷”,患者的颈椎处于极度危急状态。另外,肿瘤在咽后壁粘膜肌层下的部分体积也较大,导致口咽腔狭窄,已经出现部分吞咽困难,随时有发生呼吸梗阻风险。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肿瘤侵蚀颈2椎体,压迫口咽腔,包裹椎动脉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枢椎(颈2)椎体几乎完全“沦陷”,颈椎失稳,“命悬一线”。

因疾病严重且复杂,患者辗转多地多科求医未果,后经我们仔细研究和精心准备,重医一院神经外科脊柱亚专业组决定为患者施行“经口颈2椎体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后路钉棒内固定术”。本手术对上颈椎解剖重建的要求极高,且术中存在损伤脊髓、椎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的风险。

肿瘤切除后枢椎(颈2)缺如,如何重建颈椎稳定,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是个难题。

本病例我们地采用3D打印技术,根据患者枢椎的形态定制了人工枢椎,人工椎体在寰椎关节面和颈3椎体之间形成确切的支撑,人工椎体内的海绵状微孔,可以充当人造骨小梁,有利于邻近椎体的骨质长入人工椎体内,实现确切的骨融合。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专业软件设计枢椎人工椎体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3D打印患者颈椎模型及人工椎体

本例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一期先行颈椎后路固定,然后再经口入路,切开咽后壁进入,直接到达肿瘤区域,有利于显露肿瘤,减少创伤。

经过狭窄的咽后壁间隙切除彻底切除枢椎椎体肿瘤,植入人工椎体并进行螺钉固定操作技术难度极大,手术历时12个小时,神经外科晏怡教授团队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成功完成了这些高难度的手术操作,展现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处理复杂脊柱病变的强大优势。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手术先经后路固定C1-5,然后再经口切除肿瘤,最后植入人工椎体。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经口入路,切开咽后壁切除肿瘤并植入人工椎体。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人工椎体根据寰枢椎关节的生理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精确匹配,使重建更为稳固;椎体头端用螺钉固定于寰椎侧块,尾端固定于颈3椎体统,具有更好的抗拔出和抗旋转能力。

术后复查CT见人工椎体位置良好。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术中使用神经导航进行精确定位

颌面外科张劲松教授对手术入路进行了精心指导;

手术过程中得到了

耳鼻喉科钱怡主治医师麻醉科魏珂副教授手术室朱建华护师邹熊护士的鼎力相助;

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亚专业组杨刚教授全程上台协助手术,充分发挥颅底外科优势。

这例疑难病例的成功治疗充分体现了我院处理复杂疑难病例时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以及各种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患者带来的裨益。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晏怡教授和廖正步教授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

神经外科脊柱亚专业组团队为此高难度手术尽心竭力!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我和杨刚教授在术中……

我们两兄弟已经多少年没有同台开过刀了?

交叉学科是大势所趋

在医学领域,学科交叉更是广泛而深入,以合作促进发展,既有利学科进步更有利于患者!

耳鼻喉科和神经外科治疗听神经瘤,颌面外科和神经外科处理颅底疾病,这都是不同学科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成功处理相同疾病的经典范例。

同理,脊柱神经外科和骨科脊柱外科从不同的角度治疗脊柱疾病,这在全世界范围早已成事实,相信在中国大陆亦是大势所趋!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