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合作完成經口入路頸2椎體巨大侵襲性腫瘤切除及人工椎體重建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當前,醫學各學科之間表現出既高度細化又高度綜合的大趨勢,各學科亞專業的深入細分和多種交叉學科的不斷湧現,翻開了現代醫學新的篇章。

近日,重醫一院神經外科脊柱亞專業組聯合醫院頜面外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神經外科顱底內鏡亞專業組,利用3D打印技術、神經導航技術和神經外科顯微手術技術,成功開展一例“經口頸2椎體腫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後路頸1-5釘棒內固定術”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病例

患者,女性,42歲,3年前行頸部腫瘤手術,術後病理檢查為惡性神經鞘瘤。一月前出現左側頸部疼痛,檢查發現腫瘤復發病侵蝕頸2椎體。查體有強迫頭位。

頸椎CT、MRI可見覆發的腫瘤已經侵蝕了樞椎(頸2)椎體、齒狀突以及附件的大部分骨質,左側椎動脈已經“裸露”在外,被腫瘤包裹,整個樞椎幾乎完全“淪陷”,患者的頸椎處於極度危急狀態。另外,腫瘤在咽後壁粘膜肌層下的部分體積也較大,導致口咽腔狹窄,已經出現部分吞嚥困難,隨時有發生呼吸梗阻風險。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腫瘤侵蝕頸2椎體,壓迫口咽腔,包裹椎動脈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樞椎(頸2)椎體幾乎完全“淪陷”,頸椎失穩,“命懸一線”。

因疾病嚴重且複雜,患者輾轉多地多科求醫未果,後經我們仔細研究和精心準備,重醫一院神經外科脊柱亞專業組決定為患者施行“經口頸2椎體腫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後路釘棒內固定術”。本手術對上頸椎解剖重建的要求極高,且術中存在損傷脊髓、椎動脈等重要解剖結構的風險。

腫瘤切除後樞椎(頸2)缺如,如何重建頸椎穩定,恢復正常解剖結構,是個難題。

本病例我們地採用3D打印技術,根據患者樞椎的形態定製了人工樞椎,人工椎體在寰椎關節面和頸3椎體之間形成確切的支撐,人工椎體內的海綿狀微孔,可以充當人造骨小梁,有利於鄰近椎體的骨質長入人工椎體內,實現確切的骨融合。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專業軟件設計樞椎人工椎體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3D打印患者頸椎模型及人工椎體

本例患者採用前後聯合入路,一期先行頸椎後路固定,然後再經口入路,切開咽後壁進入,直接到達腫瘤區域,有利於顯露腫瘤,減少創傷。

經過狹窄的咽後壁間隙切除徹底切除樞椎椎體腫瘤,植入人工椎體並進行螺釘固定操作技術難度極大,手術歷時12個小時,神經外科晏怡教授團隊應用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技術和神經導航技術,成功完成了這些高難度的手術操作,展現了顯微神經外科技術處理複雜脊柱病變的強大優勢。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手術先經後路固定C1-5,然後再經口切除腫瘤,最後植入人工椎體。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經口入路,切開咽後壁切除腫瘤並植入人工椎體。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人工椎體根據寰樞椎關節的生理結構和生物力學特點,精確匹配,使重建更為穩固;椎體頭端用螺釘固定於寰椎側塊,尾端固定於頸3椎體統,具有更好的抗拔出和抗旋轉能力。

術後複查CT見人工椎體位置良好。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術中使用神經導航進行精確定位

頜面外科張勁松教授對手術入路進行了精心指導;

手術過程中得到了

耳鼻喉科錢怡主治醫師麻醉科魏珂副教授手術室朱建華護師鄒熊護士的鼎力相助;

神經外科顱底內鏡亞專業組楊剛教授全程上臺協助手術,充分發揮顱底外科優勢。

這例疑難病例的成功治療充分體現了我院處理複雜疑難病例時多學科合作的優勢,以及各種高新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對患者帶來的裨益。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晏怡教授和廖正步教授在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下進行手術

神經外科脊柱亞專業組團隊為此高難度手術盡心竭力!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我和楊剛教授在術中……

我們兩兄弟已經多少年沒有同臺開過刀了?

交叉學科是大勢所趨

在醫學領域,學科交叉更是廣泛而深入,以合作促進發展,既有利學科進步更有利於患者!

耳鼻喉科和神經外科治療聽神經瘤,頜面外科和神經外科處理顱底疾病,這都是不同學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成功處理相同疾病的經典範例。

同理,脊柱神經外科和骨科脊柱外科從不同的角度治療脊柱疾病,這在全世界範圍早已成事實,相信在中國大陸亦是大勢所趨!

多学科合作完成经口入路颈2椎体巨大侵袭性肿瘤切除及人工椎体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