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汙染防治八項重點任務和智慧交通有什麼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5年多來,交通運輸行業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有序實施區域性主題性項目,綠色發展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日,交通部重磅披露攻堅汙染防治八項重點任務。其中,推進交通科技創新和交通智能化發展,實現交通運輸轉型升級,被視為攻堅汙染防治的重要舉措。行業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智慧停車行業,通過科技創新手段顯著推動了靜態交通提質增效以及交通生態的升級優化,在攻堅汙染防治方面將發揮不可小覷的作用。

綠色交通成為智慧交通發展新底色

城市擁堵正在成為世界性難題,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西安、長沙等大中城市的交通擁堵現象已日趨嚴重。交通擁堵,一方面使交通延誤增加,行車速度降低,時間損失和燃料費用增加,給城市經濟造成極大浪費。另一方面,堵塞造成車輛的頻繁啟動、停止、加速,增加了排汙量,加重了廢氣和噪聲汙染,加劇了環境破壞。交通運輸已經成為節能減排三大重點行業之一,因此交通系統低碳化和清潔化將不允許只停留在相對抽象的發展理念層面,而是應該快速轉變為約束性定量指標、大力開展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能力建設,形勢十分緊迫,智慧交通生態圈的建立急需落地。互聯網+智慧交通為交通擁堵解決難題。

加快推進綠色循環低碳交通發展,是加快轉變城市交通發展方式、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的一項艱鉅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綠色交通將成為交通運輸發展的新底色,節能減排將成為智慧交通發展的關鍵詞。提升車輛智能化水平,加強車輛的智能化管理,積極採用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等節能環保型營運車輛;構建綠色“慢行交通”系統,提高公共交通和非機動化出行的吸引力;構建綠色交通技術體系,促進客貨運輸市場的電子化、網絡化,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

攻堅汙染防治八項重點任務和智慧交通有什麼關係?

攻堅汙染防治八項重點任務和智慧交通有什麼關係?

目前智慧交通應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協助交通管理人員進行交通指揮調度、遏制交通違法、維護交通秩序,協助公安人員進行治安防控、刑偵處突等。

2.實時分析當前城市道路擁堵情況,並通過誘導發佈系統,發佈道路實時狀況。民眾在瞭解道路擁堵狀況後可以合理地選擇出行線路,減輕局部擁堵嚴重的情況。

3.建設GPS監控系統。實現對兩客一危車輛的檔案管理、定位監控、實時調度等多方面綜合信息的管理,有效地遏制車輛超速、繞道行駛、應急響應慢等問題,。

4.建設公交車監管系統。有效解決公交車內治安監控、監視乘客逃票和司乘人員竊取票款行為。

5.建設城市停車誘導管理系統。減少駕駛員尋找停車場所和車位的時間消耗,降低車輛行駛所引起的尾氣排放、道路擁擠、噪聲等汙染,使停車不再困難。

6.建設車聯網系統。

7.配合交通誘導發佈系統,還可以實時提醒車輛前方路段的異常情況,提前繞行。

智慧交通,使得用戶習慣改變,進一步節約能源:短期內,意味著更少出行、交通模式轉變、每公里能耗減少;進而為能源友好型政策的出臺提供了技術可能性;長期看,則是用戶生活方式轉變——減少小汽車購買、合宜的工作和家庭地點選擇以及日常活動模式轉變——帶來更深遠的能源節約。

要達到這個理想化的目標,則需要政府、企業、用戶、運營商等各方配合。

政府。政府要更多地考慮政策創新,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積極鼓勵多方資本進入智慧交通領域,同時通過營造創新文化氛圍、推動數據開放等舉措,為交通領域的業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提供良好的環境。

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擁有雄厚的技術、數據沉澱以及成熟的互聯網思維,將在智慧交通行業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也將會對交通行業商業模式創新產生重大影響。

運營商。三大通訊運營商通過和政府合作,依靠政府權威數據後臺,具備了互聯網企業所不具備數據資源優勢,推出智慧交通APP應用,能夠提供快速流暢的無線網絡支持和用戶群體,政府則提供了強大的交通信息數據。

公眾。未來智慧交通領域將更關注用戶體驗,用戶思維將成為智慧交通建設運營中的主旋律,公眾將擔當著出資者、建設者、監督者的角色。公眾為高質量市場化的智慧交通服務買單,同時也是重要的參與者。

聲明:凡註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責任編輯:茂陵 報錯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

上海市安全防範技術協會主要職責:

• 開展國內外學術、技術、貿易交流合作;

• 做好會員及相關單位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

• 開展行業調查研究;

• 制定行業發展規劃;

• 做好行業資訊服務;

• 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和行業市場建設;

• 推動名牌產品戰略;

• 加強行業信息化、智慧化、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雲建設;

http://www.ssata.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