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悦 荐】

冯冕芸老师

和大家一起分享她的俄罗斯之旅

冯老师曾供职于云南某主流媒体

她笔下的俄罗斯

又是怎样一副面孔?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久居昆明

仿佛温水里的青蛙

总是对气温极端之地

充满了挥之不去的神往

于是,2018年初

我和儿子去了俄罗斯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一)寂寥的冰雪王国

这实在是一个冰雪王国。清冽的空气沁人心脾。树木、道路、房屋,连同空中交织错综的电线全都堆起了高高的白雪,如同盖着厚厚的棉被,一切都似乎沉沉入睡了,四处安逸静谧,唯有重且钝的寒风在呶呶呓语。伸手触摸,汹涌而来的风沉重平滑,仿佛晶莹冰冷的浪,一波波劈面而来。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早春2月,这片古老顽固的土地,依然白雪皑皑。在北纬五十到八十度的亚欧大陆上,没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没有辚辚而来的三套车,没有茂密的山楂树,只有僵硬的寒冷和柔软的积雪,诉说着无边的苍凉。如同一位神情木讷的老人,暗暗感怀他逝去的青春,痛惜那些死去的爱情。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在圣彼得堡西侧的芬兰湾,所有夏日里活力四射的惊涛骇浪,二月里全都收束凝固在灰蓝色的无尽的寒气里,静默隐忍,混沌深刻,一直铺向天边,铺向遥远的影影绰绰的芬兰。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浩荡的寂寥,带着缥缈的忧伤,连绵不绝,飘浮不定,色彩厚重,让人想起凡高,或者陀斯妥耶夫斯基。

(二)襁褓里的俄罗斯人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作为蓝色星球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身材高大的俄罗斯人婴儿一样躺在政府暖和的襁褓里,早上10点到11点上班,下午4点到5点下班,其中还有将近3小时的午餐时间及餐后散步时间。导游说,俄罗斯人性格虽焦躁如虎,工作时却像绵羊,温温吞吞,拖拖拉拉。他们习惯于上班迟到,而且迟到后毫无愧疚之心,总要兴高采烈地寒暄拥抱亲吻,然后慢慢冲咖啡,慢慢吞咽慢慢喝。下班时间一到,立马拎包闪人,决不加班。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据说苏联解体后,凡莫斯科人,都可以在郊外领到一块政府给的土地,于是一幢幢木质小别墅散布乡野,居民们周五纷纷驾车出城,去消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不得不说,俄罗斯人非常幸运。长达11年的义务教育以及全民公费医疗让他们基本没有存钱的习惯,基本上拿多少花多少,花得开开心心无忧无虑。导游说,平均来看,莫斯科工薪阶层每月收入为7000元左右人民币,房价跟昆明差不多,每平米为1.4万-2万元人民币。除蔬菜瓜果外,俄罗斯物价不高,牛肉猪肉巧克力牛奶等特别便宜。但韭菜却是毎公斤160元人民币。(要不要约一下去俄罗斯倒卖韭菜呢?)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俄罗斯人钟爱甜食及肉类,但我喜欢他们的薄面饼,里面放一片培根、一个小肉肠,再夹一叶生菜,味道不错。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俄罗斯从祖上开始就很阔。它拥有可以供国民挥霍若干年的矿产资源。1.4亿人口,基本是我大中国的十分之一,170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接近我大中国的两倍,重点是这些土地不仅肥沃,而且还埋藏着老天给的大量矿产和能源。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它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约占世界25%的淡水湖泊。全球每四棵树中就有一棵是它家的。而且,作为女人,我不得不无比艳羡地说,俄罗斯在西伯利亚还拥有储量超过万亿克拉的钻石矿,能满足全球宝石市场3000年的需求。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既然出生时就含了金钥匙,俄罗斯人自然可以普遍懒惰。当然,除了可以输出能源以外,令俄罗斯人有点小尴尬的是,他们基本没有其他经济支柱。曾经名躁一时的重工业现在似乎只剩下长相平平的拉达了。我和儿子有一天在莫斯科一家档次中等的酒店门口细心数车。令人惊讶的是,30辆车中只有一辆是拉达,其余全是来自四海八荒的路虎、奔驰、宝马、凯迪拉克、大众、丰田、现代、雪铁龙、雪佛莱、雷诺、别克,尼桑、马自达,甚至奇瑞。当然,还有一辆劳斯莱斯,一辆宾利。再懒也是大户人家。

(三)脏乱差的街道

莫斯科的街道让人想起意大利,比较脏乱差。与严谨有序、整洁清爽的德国和鸟语花香美不胜收的奥地利形成鲜明对比。二战以后,在俄罗斯这片书写过若干次战争与和平的土地上,稀少的男人和伏特加一样,让成群结队的女人们又爱又恨。男人们暗地里的一夫多妇、始乱终弃、80%的离婚率,让俄罗斯大地上的情爱泡沫,连同难闻的烟味酒气一起飘来又飘去。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总觉得俄罗斯的反面是日本——国土小,资源少,勤谨有礼负责任,凭借智慧,不断创造,无论是汽车工业、电子产业、生物工程等,还是资源和环境保护,日本人的所作所为让同样克勤克俭、只是比较笨拙的我感觉可圈可点。

(四)没有微笑的俄罗斯人

不大喜欢俄罗斯人。那幅煞有介事而且鹤立鸡群的模样,让人怀疑他们无比自恋。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是的,前苏联时代,他们创造了意识形态里的奇迹,成为好几个不发达国家的老大哥,从此就沉迷于自以为无与伦比的傲娇里,久久不能自拔。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俄罗斯人基本不笑。我儿子说,他们的微笑除了展示在影视剧里,剩下的都描画在了木头套娃上。相比之下,哪怕是大日尔曼人、小日本人,人家都彬彬有礼,热情周到,笑容可掬,让我等宾至如归,心怀感激。所以,我感觉,俄罗斯有漫天的雪花、尖尖的教堂、洋葱头一样的房舍,衣食无忧的家底,却没有古老温暖的童话,没有灿烂迷人的微笑。在它寒冷的疆域上,一览无余的苍白,裹挟着蛮横的文明,以及分不清是晦涩还是深沉的个性,一律都冷若冰霜。

冯老师笔下的俄罗斯,冷、硬、钝、乱。

所以,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力好的伙伴们,仿佛还可以听见,若干年前成吉思汗的成群铁马纠纠嘶鸣,拿破仑们骑在马背上咿哩哇啦,还有德国鬼子们轰隆轰隆的坦克声响,古老的东斯拉夫人在风中雪中嘤嘤哭泣。我想,不会笑的民族该经历过怎样令人绝望心悸的血海深仇……

回到昆明

今天阳光如注

回想远在天边的俄罗斯

风雪飘过之后

只记得普希金的诗:

透过一层轻纱似的薄雾

月亮洒下了它的幽光

它凄清的照着一片林木

照在林边荒凉的野地上

看不见灯火

也看不见黝黑的茅屋,

只有冰雪、荒地……

只有一条里程在眼前

朝我奔来,又向后退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