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01):天上掉馅饼,还连掉两次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01)

拦在李孝恭和李靖面前的,是萧铣的梁国。

这萧铣什么个来头?

萧铣(xiǎn),男,公元583年出生,隋朝罗川县(湖南汩罗)县令。

这萧县长和李渊同在617年起兵,次年4月便称帝,建都江陵(湖北江陵)。不到半年时间,其势力范围急剧扩张:东到九江,西至三峡,南达交趾(越南河内,这个比较厉害),北抵汉水。同时,拥精兵四十万,成为江南最大的一股割据势力。

轻松读史之大唐(101):天上掉馅饼,还连掉两次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难不成,南方又出一个李世民?

不是这样的。李世民不可能象蘑菇一样,从野地里到处冒出来。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局面,就必须提及萧铣的另外一个身份。

先说他是怎么当上县长的,很简单:中央有人。

隋炀帝的皇后姓萧,出身江南皇族。南北朝时期,南方是‘宋齐梁陈’四朝。其中的齐和梁,皇上都姓萧,两家还有点亲戚关系。梁朝后来虽然灭亡,但萧氏一族还保留了相当的地位。原因在于梁国后期投靠了北周,而北周的继承者隋,最终统一了全国。所以一次正确的站队,确保了家族的生存和延续。

萧铣的爷爷和萧皇后的老爹是亲兄弟。有了这个堂姑的关系,当时穷得叮当响、以卖书为业的萧铣一朝发达、荣任了县太爷。

铣少孤贫,佣书自给,事母以孝闻。炀帝时,以外戚擢授罗川令。

毕竟是皇族子弟,萧铣这个县长做得还不错,在附近一带应该小有名气。因为没过多久,他那个姑丈把家业搞得一塌糊涂,全国各地纷纷造反。而湖北当地的造反派,不管原先的朝廷命官、还是新起的义军豪强,大家一致同意:拥戴萧铣为主。

其中一个叫董景珍的中级军官(岳州校尉)就说:‘罗川令萧铣,梁室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遗风,请奉之以从众望。’他的话应该代表了吃瓜群众的普遍看法。

这样,捡了个县太爷当的萧铣,再次被从天而降的大奖砸中。

萧铣什么反应呢?我想大概又惊又喜吧。喜的是,‘复国’这样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宏图伟业,在前方等着他;惊的是,自己一介书生、小小县长,掺合进这样的大买卖,会不会落个血本无归呢?

这个担心并不多余。我们前面讲李世民就曾提过:这是条不归之路,要么登上顶峰,要么粉身碎骨。

萧铣本年(617年)35岁,县长也当了几年。姑姑那边,看来是指望不上了。人生短暂,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呢?

他义无反顾地走向叛军大营。

萧铣的起兵,既不是出于事先的精心谋划、也不是各方条件成熟后的水到渠成,它更象是一场意外。

意外的成功,能维持多久呢?在这种百年一遇的顶级对决中,什么样的人,有可能笑到最后?

我们从最早的李密开始,一路看过来。除了本人的雄才大略,最起码的,你要有一个扎实的班底,或者说团队。保险一点,最好还要有一点运气。

看萧铣这个发家史,起家的班底是各路造反派。造反派历来的特点,是搞派性。你指望他们自己由大批判到大联合,那也不现实。以李密之雄才大略,还没有完全摆平瓦岗好汉。萧铣的未来,实在是让人捏把汗。

从萧铣起兵之初,各方势力就矛盾不断,你杀我我杀你。不过看起来,此前名不见经传的萧县长还是有两下子的。不管这些人怎么闹腾,他最终保住了自己的老板位置,并且派兵四处夺取地盘,成功完成李渊、王世充这些老江湖们,费半天劲才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建国大业。

如今,李孝恭和李靖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而新生的梁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