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以後數學能力好,媽媽們不可忽視孩子這項能力的培養!

現在的樂高有多火,我就不多說了。我想基本上每個家庭都至少有一套或者兩套以上的樂高積木。我們都知道玩樂高可以鍛鍊孩子的空間能力,優秀的空間能力對學習數學和科學都非常重要。數學中的幾何、物理中的受力分析、化學中的分子結構等等,都需要這項能力。可是具體空間能力是什麼,如何提高孩子的空間能力,昊媽這幾天做了點功課,跟大家聊聊。

我們對於空間的認知,通常包括對物體位置,形狀,物體之間的關係和物體的運動軌跡等方面的認識。空間能力至少包含兩個方面:

個是空間視覺化能力:就是在心理上加工視覺圖形的能力。

在空間視覺化能力方面,兩種最主要的能力是心理旋轉(mental rotation和心理摺疊(mental folding)。

心理摺疊是一種想象物體被摺疊後形態的能力。例如看摺紙步驟圖,想象成品的樣子。

心理旋轉mental rotation)它讓我們在頭腦中對物體或圖形的表象進行旋轉操作,以達到相應的認知目的。例如,你不需要旋轉屏幕,就可以知道圖旋轉180°之後的樣子,這就依賴於心理旋轉。

另一個是空間關係能力:主要包括空間定向能力,比如剛從地鐵口出來迷失了方向的你可以使用外界環境提供的信息來重新恢復方向感。

早在40多年前,皮亞傑爺爺曾認為兒童要到小學階段才開始發展心理旋轉,在這之前,空間表象在兒童頭腦中都是靜態的——這與他理論中的具體運算階段(約7歲開始)有關。然而後續的研究則發現,4歲的幼兒在完成簡單心理旋轉任務的時候也出現了隨角度增加判斷速度變慢的規律,說明至少在4歲時,心理旋轉就出現了萌芽。

研究發現,孩子們的成績普遍超過隨機水平(1/4)的時候出現在5歲半。平均來說,在入學之前,小朋友們就已經初步具備心理摺疊能力了。之後,心理摺疊能力還在不斷髮展,到7歲時,兒童的正確率可以達到約60%,這意味著7歲時心理摺疊能力也還並不完全成熟。

所以,空間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娃娃抓起。空間能力訓練的相關研究也發現,空間能力確實具有一定可塑性,一些訓練方法包括玩電腦遊戲、練習空間測試任務以及參加相關課程都被證明是有效的。

1給孩子足夠的觸覺體驗

兒童不能光靠想象去理解這個世界,他們需要去觸摸物體,感受物體的形狀和紋理,才能完成腦內的視覺模擬轉化。研究者發現,心理摺疊的發展步調並非在所有兒童身上一致。這是一種個體差異。這種個體差異表現為,有的孩子可能在4歲時就表現出較好的心理摺疊,但有的孩子可能到7歲時心理摺疊能力才剛剛發展,他們和平均的發展水平很不一樣。而體驗過充分觸感的孩子出現更好的心理摺疊能力。

2幫助孩子建立空間詞彙

在日常的親子對話中儘量多使用一些空間詞彙,這種空間語言輸入有利於孩子日後的能力發展;並且在對話中多使用輔助的手勢,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空間詞彙的含義。

3多玩空間遊戲

讓孩子想象並預測物體在簡單運動“實驗”中將會到達哪個位置,比如先在心裡想象物體在彎曲管道中的運動路徑,再預測物體經過管道後將會出現的位置,用這種方式培養他們的空間視覺表徵能力。

4鼓勵孩子多玩構建類遊戲

對於培養空間能力來說,這類遊戲主要是將平面的圖形轉化成立體物的遊戲,比如樂高、普通的搭積木(彩虹積木、磁力積木)、磁力彩窗等都屬於這一類遊戲。研究表明,3歲孩子在積木任務中表現出的空間能力,能夠顯著預測其在一年後的數學測試中的表現.在搭積木時,需要將整體的積木結構分解成更小的單元,這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數字也可以分解為更小的單元,這種對整體-部分關係的認識在其他數學推理中也很重要(比如分數和測量概念)。進行準確搭建還需要使用計數策略,能夠促進孩子對離散數量的認識,在數量與數詞之間建立起聯繫,幫助理解數詞的含義。

另外閱讀一些關於空間能力運用的書籍也是大有幫助的。總之,如果要想孩子以後數學能力好,我們就應該從不同方面培養孩子的早期空間能力。

童詩繪本:蝴蝶. 豌豆花--中國經典童詩

蒙臺梭利 | 培養兒童穩定的注意力

這裡是昊媽的生活筆記。專注於分享蒙臺梭利育兒,數學,英語,閱讀等孩子的早期啟蒙與成長。您若喜歡,歡迎常來逛逛。

要想孩子以後數學能力好,媽媽們不可忽視孩子這項能力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