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霍卡薩湖旁的未解之謎|遇見康巴

炉霍卡萨湖旁的未解之谜|遇见康巴

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初期,爐霍人在風景如畫的卡薩湖邊修建引水渠,意外地發現了數百座頭西腳東的石棺墓。這一發現引起省、州有關部門的重視,不久就進行了有限制的發掘工作,出土了一大批銅器、骨器、陶器以及紡織品。

炉霍卡萨湖旁的未解之谜|遇见康巴

據專家們考證,從年代上看,這些石棺墓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群。這個發現,證明了爐霍及卡薩湖邊在那時、或更早的時期,就是人類活動頻繁的地區。

炉霍卡萨湖旁的未解之谜|遇见康巴

by徐磊

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為什麼會有那樣多的人下葬在同一個地方?而且經專家們考證,這些石棺中的死者不是死於戰爭一類的突發災害,更像是自然死亡,專家推測這裡是古羌遊牧人下葬地。

炉霍卡萨湖旁的未解之谜|遇见康巴

既然是遊牧,就還沒有受到農業文化的影響。那麼,在一千多年前的當時,也講究這種都集中到一個地方來下葬嗎?還有讓人費解的是,所有的石棺都是用同一種石料,石館的蓋、底、幫所用石材都打磨得非常考究,製作的工藝水平相當高,所有的石棺都打磨得十分平滑整齊。

炉霍卡萨湖旁的未解之谜|遇见康巴

by徐若峰

通過石棺的大小和打磨製作工藝,也可發現被葬者等級森嚴。例如,出土的一口長達2米的石館,就明顯與別的石棺不一樣,可以看得出來只有首領這樣的人物才可以用。其他的石棺大小則相對是統一的,打磨和製作也相對粗糙。

炉霍卡萨湖旁的未解之谜|遇见康巴

讓人迷惑的是,在卡薩湖周圍及方圓近300公里的範圍內至今也還沒有找到這種黑色、石質厚薄均勻的石材。況且,其用量相當可觀,打磨製作也絕非短時間內可以做得到的。石料從何而來?如果從很遠的地方來,是牛馱來?還是馬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