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放水開啓,大水漫灌有沒有未來?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歷史經驗反覆證明,內外危機交加之時,放水就是必然選項。

最近幾個月,整個市場先是濃霧瀰漫,接著雷聲隆隆,最後落雨紛紛,下一步會否大雨磅礴,還得靜待天氣預報。

定向澆灌意在解渴,大水漫灌必然成災,新一波大放水真的要開啟了嗎?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放水:山雨欲來風滿樓

從1月到4月再到6月,央行先後開啟三次定向降準,累計釋放了1.55萬億基礎貨幣。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與此同時,6月初,央行宣佈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將原本不被銀行接納的AA+、AA級信用債納入其中。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為防止銀行軟抵制,7月18日,央行窗口指導銀行,額外給予MLF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

7月20日晚,一行兩會發布資管新規配套細則和理財新規。理財投資門檻從5萬元降低到1萬元,同時允許公募產品投資於非標資產。與今年4月發佈的資管新規相比,儘管尺度有所寬鬆,但

打破剛兌、限制期限錯配、限制非標投資的基本原則並沒發生變化。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而在二季度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上,政策主基調改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而在之前一季度時,這個表述還是“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從合理穩定到合理充裕,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全面轉向。

山雨欲來風滿樓,放水的步子攔也攔不住。

原因在於,從年初至今,經濟可謂雷聲不斷:

先是企業債違約潮,接著是P2P爆雷潮,隨後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劇,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熄火,再加上貿易爭端的一波三折,讓整個社會的自豪情緒一掃而空。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央媽與財爺一度隔空互懟,放水成了最終選項。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大水漫灌還是小水滴灌?

雖然是放水,但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下,放水的形式完全不同,放水的效果更是千差萬別。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大放水,是2009年的四萬億計劃。貨幣與財政同時放水,閘門全開,馬力全開。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這一波大放水的結果,一方面是帶來了房價的大暴漲,另一方面製造了落後產業高產能、房地產高庫存和地方政府高債務三大問題。

第二波大放水,是在2015年,這一次是寬貨幣與寬信用的結合。一年多時間,連續降息5次、降準6次,房貸基準利率降到4.9%的新低。同時,以PSL貸款為資金來源的棚改貨幣化橫空出世,為三四線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定向水源。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這一次放水的結果早已顯現。從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舉國上下炒房熱一浪高過一浪,房價翻倍在過去還只是想象,在這時已經變成現實。

2018年的今天,我們是否將要迎來第三波大放水?

其實,從放水的形式來看,這一波相對剋制,只有定向降準和MLF擴圍、銀行理財新規寬鬆等舉措,目前來看還只是小規模、小範圍的放水,目的在於遏制經濟下行趨勢,增加市場流動性,防範金融風險。

從放水的實質來看,這一波寬鬆的是貨幣和監管,信用並未同步寬鬆。作為大殺器的降息並未使用,融資平臺、影子銀行等融資途徑仍然受到嚴格限制。

所以,目前仍舊是小放水。小放水會否演變成大放水,這要看經濟形勢變化,更要看大放水還有沒有空間。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大放水有沒有空間?

與2009年和2015年不同,這一次放水,既無天時也無地利更沒有人和。

首先,中國與美國的經濟週期與金融週期出現嚴重背離。

歐美經濟都處於強勢復甦軌道,美聯儲加息縮表的步伐清晰且穩健,美國減稅的政策效應已經顯現。反觀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越來越大,在別人的加息週期進行貨幣放水,必然帶來資本外流的風險。

這方面,不到半年時間,人民幣匯率已從6.25下跌到最低的6.83。人民幣跌勢越來越猛,雖然進口企業能夠從中受惠,但高科技產業進口成本、企業外債成本卻隨之攀升,對整體經濟未必是好事。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其次,國際環境不復以往,貿易爭端的威脅越來越嚴峻。

貿易爭端的加劇,其影響是全方位的。出口企業首當其衝,高科技產業緊隨其後,資本市場更是備受波動之苦,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劇。

再次,放水的政策效應越來越弱。

2009年的四萬億,當時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和居民債務都處於低位,還存在加槓桿的空間。同時,無論基建還是房地產,都還有不少薄弱之處,大投資還能帶來顯著的利好。

到了2015年,高產能、高庫存、高債務問題當道,能夠利用的只剩下房地產。於是,在一年五次降準降息和銀行信貸全寬鬆的背景下,再疊加PSL帶來的棚改貨幣化放水,在房價全線翻倍的同時,也成功將居民債務槓桿率抬上的新的臺階。如今,無論是基建投資還是房地產投資,空間都已嚴重收縮。

總之,放水效應越來越弱。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無處可加的槓桿

說到底,大放水就是加槓桿,通過債務擴張支撐經濟穩定。

2018年的現在,我們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無論是地方政府債務,還是企業債務率,抑或居民槓桿,都處於前所未有的高位,強行加槓桿的空間有限。

從宏觀槓桿率(總債務/GDP之比)來看,2017年,我國宏觀槓桿率高達255.9%,顯著高於新興經濟體193.6%的平均水平,甚至超過很多發達經濟體。其中,2012年到2016年,年均提高13.5個百分點,遠遠超過其他經濟體。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從政府槓桿率來看,2017年這一數據僅為36.2%,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貌似加槓桿的空間十足。但是這一數據只考慮顯性債務,如果加上地方融資平臺的隱性債務,這一數據就超過60%的國際警戒線。

從非金融企業槓桿率來看,2017年企業部門槓桿率為159%,雖然相比於2016年首度出現下降,但依然處於高位。其中,國企槓桿率居高不下,加槓桿的空間也很有限。民企雖有加槓桿的空間,但歷次放水,資金都容易流向融資平臺、國企和樓市,民企融資難問題一直存在。

從居民部門槓桿率(居民債務/GDP)來看,2018年,我國居民槓桿率已經達到55.1%,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並不高。但要知道2008年時,居民槓桿率還只有17.9%。短短10年時間,翻了3倍多。

新一波放水开启,大水漫灌有没有未来?

由於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並不高,所以居民槓桿率有低估債務之嫌。這方面,可以居民債務收入比作為替代。以居民債務/居民可支配收入測算,截至2017年年末,中國居民槓桿率高達110.9%,已經超越美國(108.1%)。

哪裡還有加槓桿的空間?

所以,正如姜超博士所說,大放水沒有未來。其實,大放水何止沒有未來,恐怕連“現在”的空間都所剩無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