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传奇皇帝死后,其子在其墓碑上留下御笔,让三百年里无人盗墓

话说在古代每每遇到朝代交替之时,新朝总是会大肆破坏前朝皇帝的陵寝,一为破坏前朝的龙脉风水,让前朝失去复辟的根基;一为掠夺陵寝里的金银珠宝,为百废待兴的新朝提供资金支持。不过,清朝的一位传奇皇帝似乎避免了这样的命运,他就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这位传奇皇帝死后,其子在其墓碑上留下御笔,让三百年里无人盗墓

清朝顺治皇帝的死因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悬案之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大清帝国第一位入主中原的天子福临(即顺治帝)告病身亡。其子玄烨即位,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然而不久,有关顺治帝出家的消息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演绎颇多,给顺治之死染上神秘色彩,成为迄今仍无法定案的历史之谜。其中最确切的说法是说顺治皇帝因病而死。由于顺治皇帝的爱子和宠妃的相继病亡,福临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染上了天花而驾崩。据历史文献记载,福临确实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宫内保守势力的极度反对,最终未能成行;而不久则死于天花。他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禅门的皇帝。

这位传奇皇帝死后,其子在其墓碑上留下御笔,让三百年里无人盗墓

顺治帝所在的清孝陵是清代皇陵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皇陵,这可是极为不容易的一件事。要知道,各地有许多军阀都想要从陵墓中窃取钱财扩充军费。比如孙耀庭,他就带着部队用炸药轰开了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以及慈禧太后的定陵。作为清朝统治者的祖宗,顺治皇帝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能幸免于难的呢?据传,康熙皇帝在祖宗墓碑上留下的一行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位传奇皇帝死后,其子在其墓碑上留下御笔,让三百年里无人盗墓

“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这行字的意思就是,我康熙皇帝告诉你们这些盗墓贼了,我祖宗陵墓里没什么值钱玩意儿,他老人家喜欢简朴,你们挖了也是白挖的。这就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了,从清孝陵的外观来看可是极其奢华的。陵园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是清代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紧靠石牌坊是大红门。这大红门是孝陵的门户,红墙迤俪,肃穆典雅。门前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

但人家盗墓贼也不是三岁小孩,他们是会实地考察的,看见这样漂亮的陵墓外观,难道不会手痒痒吗?因此,康熙皇帝的这行字其实也没起到多大的作用,值不值钱,挖了才知道。然而,盗墓贼在清孝陵面前使尽了浑身解数,无论是用工具刨还是用炸药炸,清孝陵的墓室始终无法找到,连接近的办法都没有。盗墓贼心里就嘀咕起来了,难道康熙皇帝说的是真的?顺治帝当真接受了如此简朴的安葬方式?

这位传奇皇帝死后,其子在其墓碑上留下御笔,让三百年里无人盗墓

你还别说,这是有可能的。当年顺治皇帝入主中原后,对佛教文化十分崇尚,经常把把和尚召进皇宫,和他们研讨佛门理论。因此,佛教的灵魂升天说对顺治皇帝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自己死后是会升天的,如果肉身还留在陵墓之中,那么他的造化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顺治皇帝在生前多次指示后人要在他驾崩后对其尸体进行火化处理。于是,顺治皇帝驾崩后,大臣和继位者不得不遵从遗旨,将顺治皇帝火化。可毕竟顺治皇帝身份摆在这里,不兴建一个大型的陵墓有失偏颇,还会引起争议,让大家觉得继位者不孝顺。于是,清孝陵就建立了起来。实际上,清孝陵的修建工程比较迅速,也没有铺张浪费,只是将明嘉靖年间的清馥殿拆除,用其材料完成的。

这位传奇皇帝死后,其子在其墓碑上留下御笔,让三百年里无人盗墓

如此说来,康熙皇帝刻在墓碑上的一行字真是大实话啊!不了解实情的盗墓贼可能还会觉得这是上天的旨意,担心再找下去会遭到天谴,便不愿意冒风险继续寻找墓室了。清孝陵也就这样保全了自己,这也算是对顺治皇帝信仰的一种回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