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免費通行遇到超級黃金周——公衆的表達更趨理性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重疊,國慶假期七天變八天,黃金週變成超級黃金週。根據中國交通報輿情中心的統計,“高速擁堵”成為今年黃金週期間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從10月1日至8日,有關高速公路擁堵的報道達2343篇次,主流媒體多以數據報道為主。

監測顯示,高速擁堵話題不斷升溫後,輿情由簡單的新聞報道轉向對焦點事件的探討——在出行需求本就高漲的前提下,加之重大節假日收費公路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政策的實施,高速公路承受了巨大的出行壓力。當免費通行遇到超級黃金週,媒體和社會公眾通過互聯網表達了哪些態度,又有何種評論呢?

□媒體觀點

10月1日迎來首個出行高峰,高速擁堵話題在黃金週第一天就迅速升溫。這個黃金週出行到底有多火,“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在10月9日盤點文章“國慶表情”中,通過一組圖片生動展示了公眾的出行熱情,文章提到,“除了人山人海,‘車山車海’已加入國慶套餐”。

同時,高速擁堵話題再次成為一些學者、大V在網絡媒體、自媒體平臺討論的熱點,他們紛紛發表對免費通行政策的不同看法,焦點主要集中在是否支持免費通行政策,以及免費通行政策是否導致了高速公路擁堵。

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10月2日發表文章認為:從經濟學角度看來,免費的總是昂貴的。2012年開始實施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的政策,人們出行的慾望被激發,但是經濟學似乎天生對“免費的午餐”抱有敵意,代價以“擁堵”的形式展現了出來。經濟學中,目前最好的競爭規則,就是以價格區分需求。在價格機制的運作下,節假日高速運營應在高峰時期實行高票價,低谷時期實行低票價,提前預定有優惠。

紅網作者汪東旭發表評論《高速擁堵不能讓“免費”來“背鍋”》稱:2012年實施高速免費之前與之後,節假日高速是否也如此擁堵,如果不相伯仲,那麼擁堵與免費何干?此外,要看高速路上發生擁堵的因由,到底是人們不良駕駛習慣導致的交通事故,還是因為車流太多導致的。追問這兩個問題,高速公路擁堵怪罪於“免費”就已經站不住腳了。高速公路擁堵,其根本原因在於集中出行的時間安排,在於公共福利的缺乏和基礎設施的薄弱。

財經評論員齊俊傑微信公眾號“齊俊傑看財經”發表評論認為:高速費雖然減免了,但其他的成本大幅上升。過節高速應該漲價,用價格手段調節供給和需求的矛盾。這樣的話,很多人就會因為價格而選擇集約化出行,有的可能看到價格上漲了,能不出去的也就不出去了。

微信公眾號“文過是非”認為,高速公路節假日免費政策,激發了人們內心深處“佔便宜”以及“不佔白不佔”心理,最後結果是所有人都需要為免費付出代價——這就是時間。此外,高速公路節假日免費通行,涉嫌侵犯高速公路公司產權,使政府處於道義上的不利位置。

微信公眾號“萊辛視野”認為,造成擁堵的原因很多:滿足出行需求的道路總是有限的,出行人數又爆發式增長;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的政策開始實施,人們很高興自己的出行成本降低,出行慾望被激發,不管有事沒事,都要享受免費。

此外,在“十一”黃金週最後一天的盤點中,中央媒體也對免費通行政策進行了點評。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10月8日播發消息稱:“十一”黃金週如今已經成為很多人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長假,從2012年國慶長假開始,我國在重大節假日全面推行小客車高速免費通行的政策,讓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

□網民傾向性分析

根據中國交通報輿情中心的統計,“十一”黃金週期間,七成網民認為高速公路免費通行與堵車並無直接關係。網民對該話題的評論並不僅是從個人利益角度進行探討,不少網民開始關注擁堵問題的根源,對解決擁堵問題進行思考。

免費與擁堵並無關係(佔73.3%)

網民“甘尼克斯-”:關鍵是要淡化長假概念!嚴格執行帶薪年假政策。

網民“gdzgh”:大家是因為放假才出行的,不是因為高速免費。

網民“arlos-少毅”:堵車不是收費不收費的問題,純粹是放假人多車多,事故概率增大,事故是導致擁堵的直接因素!

網民“犯二純大叔66014”:堵的根本原因是集中出行,這個不解決一切辦法都不是辦法,平時上下班堵也是如此。

免費造成擁堵

建議節日收費平時減免(佔7.5%)

網民“021學社”:節假日免費或者特殊情況免費是個偽命題,免費帶來的人流量劇增造成交通、食宿、遊覽觀賞等壓力,出行者的時間成本、食宿不便、食宿提價、遊覽體驗差等,往往高於免費的成本。

建議加強交通管理與疏導(佔19.2%)

網民“吃飽羅漢”:堵車的很多原因是交通管理做得不好,出現堵車疏導不好。高速路是有斷口的,出現事故之後,可以打開斷口,借用逆向一段道路,放上椎桶就行。

□輿情觀察

據國家旅遊局統計,今年“十一”黃金週8天長假,全國接待遊客7.05億人次。從2013年“十一”長假的4.28億人次至今,短短几年人次大幅增長。客觀上講,“五一”黃金週從2008年“縮水”後,人們對“十一”的期盼更加強烈。如果一定要說今年黃金週的特別之處,可以概括為國慶、中秋雙節疊加,給已經高漲的公眾出行需求又添了一把“火”。

今年“十一”黃金週也是重大節假日收費公路小汽車免費通行政策實施的第六個年頭。儘管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已經有了五年的管理經驗和疏堵措施,但在短時間內滿足如此大規模的出行需求,就我國現階段的路網通行水平來看,堵,不可避免。“停車場”“火柴盒”“長龍”……這些出現在今年“十一”黃金週期間的互聯網高頻熱詞,也印證了“堵”這一事實。

面對堵車,的確容易引發人們這樣的感慨:為什麼免費的總是“坑”。高速公路不再免費,擁堵情況能好轉嗎?

監測顯示,在免費通行政策實施六年後,不管是專家還是普通網民,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已經更趨理性。一方面,大部分網民認為,免費通行後,減少了高速路口髮卡、收費等環節,通行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在假日出行成為剛需的背後,也的確存在這樣的情況——有人原本沒有出行計劃,僅僅因為免費而加入出行隊伍。

世界旅遊組織研究表明,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度假旅遊經濟則步入成熟階段,休閒需求和消費能力日益增強並出現多元化趨勢。2012年我國人均GDP為6000美元,已進入多元化旅遊的發展時期。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9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3.6億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老百姓有車了,有假日了,休閒旅遊的個性化出行需求必然高漲。也難怪“央視新聞”會把“車山車海”比喻為假日“標配”。

面對高漲的出行需求,對於管理部門來說,能否設計更趨多樣性的假期,是否有辦法讓路網體系效率更高;對於個體而言,是否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出行計劃,能否做到文明出行等,這些都讓我們對未來的假期有更多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