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护国战争”

文|大祭司

赤子之心“护国战争”

“霹雳一声,云南举义”,这一天标志着震惊中外的反袁护国战争爆发;这一刻,让华夏震动,全世界对云南投来极为关注的目光;这一事件名垂青史,被梁启超评价为“以一隅而抗天下,开数千年历史之创局,不计厉害为天下先,拯国命于垂亡,当为全民感谢”。

护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粉碎封建帝制复辟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和国家命运。辛亥革命之后,从武昌首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直至大革命时期,唯有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而这场胜利是偏远西南边陲云南发起,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革命战争的奇迹。

护国起义在昆明发起,护国军也从昆明出发。当年护国军出征的场面,至今留有照片,悬挂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内。步履整齐的军队,凛然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凝重的历史画面是护国先辈的真实写照。

赤子之心“护国战争”

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云南较其他省份之最大不同是云南的同盟会员和革命者依托云南陆军讲武堂,在新军的中下级军官中大量发展革命者,牢牢掌握了革命的武装力量,使云南不仅成为较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更在袁氏窃国称帝的关键时刻接过了辛亥革命的火炬,发动武力讨袁,击碎了袁世凯的皇帝美梦,成为再造共和的英雄之省。

1916年元旦,护国军在昆明誓师,发出讨袁檄文,声讨袁世凯谋叛民国,复兴帝制的罪行,在整个昆明城张灯结彩、欢呼声“震动山谷”的背景中正式出征。护国军由三军组成,分别由蔡锷、李烈钧和唐继尧为总司令,第一军出兵四川,第二军出兵广西。

赤子之心“护国战争”

毫无疑问,讲武堂师生已经成为这场战争的中坚力量。护国三军营以上官佐中,讲武堂师生占86%。云南都督、护国第三军总司令唐继尧、总参谋长庾恩旸,护国第一军总司令蔡锷、总参谋长罗佩金,护国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均是讲武堂专兼职教官出身,11个梯团长(旅长),讲武堂教官就占了9名。讲武堂的优秀毕业生朱德、邓泰中、杨蓁等均担任了支队长(团长)职务,营连长一级中也有大批讲武生,成为军中主力。

在历时6个多月的护国战争中,云南护国军以一省不足3万兵员的微薄之力对抗袁世凯北洋军的10万虎狼之师,讲武堂师生身先士卒,浴血奋战。

讲武堂教官、身患重疾的第一军总司令蔡锷告诉下属:“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要把全部生命献给民国。”

讲武堂教官、第一军参谋总长罗佩金毁家纾难,把祖产抵押给银行,抵押款12万元全数捐做军费。

赤子之心“护国战争”

讲武堂三期学员、第一军第一支队长杨蓁行军日达百里而不乘骑,每战身先士卒,“用布裹弹伤若无然”。

讲武堂三期学员、第一军第三支队长,后来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朱德,在川南最惨烈的棉花坡鏖战中,一连激战45个日日夜夜,毫无间歇,赢得勇猛善战、忠贞不渝的美誉。

讲武堂三期学员、第二军炮兵连长鲁子材,在皈朝血战中向敌人密集点发炮轰击,连发数炮命中敌人要害,留下“三炮定皈朝”的神奇传说。

不为艰难险阻,不为功名利禄所牵绊,不惜死,讲武堂师生、云南护国军将士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可见一斑。

赤子之心“护国战争”

护国军抵达前线打出了不俗的战绩,更进一步促成了黔、桂、粤、川、陕、湘、浙等省先后宣告独立,使全国的讨袁护国战争终成燎原之势。

后来,孙中山先生说:“云南起义,其目标之正确,信心之坚强,士气之昂扬,作战之英勇,以及民心之振奋,响应之迅速,与黄花岗之役,辛亥武昌之役,可谓先后辉映,毫无轩轾,充分表露中华民族之正气,使筹安丑类胆战心惊。”

往期精彩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