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趣的灵魂太少,正是因为忙碌的躯体太多

世间有趣的灵魂太少,因为忙碌的躯体太多。闲下来做什么?喝茶听戏,养花种草,也可能是看书睡大觉,偷得浮生半日闲,把心放空一会儿。有过舒适放松,才有耐心和兴致,去四面八方寻找食物与唇齿间的最佳联系点。

世间有趣的灵魂太少,正是因为忙碌的躯体太多

世间的大部分优质作品,都诞生于心平气和的游刃有余里。近来读苏轼,一篇小文又让我产生醍醐灌顶之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我想象着月光下的空明澄澈,两个人边走边说些闲话,仿佛一切美好舒适都涌到了心头。

世间有趣的灵魂太少,正是因为忙碌的躯体太多

有些风景和心境,只在闲下来时,才会猛然闯进眼睛和心灵。也许,是我们把“闲”这个字误会了很多年,“闲”并不仅仅是消极的自我放逐。还有一种“闲”,能与忙相得益彰,互不为敌。世间有趣的灵魂太少,可能正是因为忙碌的躯体太多。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天下的一切都是忙出来的,唯独文化是‘闲’出来的。”一个“闲”字里,已然是生机无限、趣味盎然。

生存与生活之间,隔着的或许就是一些适度的闲。前者在忙碌里求名利,后者却懂得在夹缝里寻美好。关键只在于正确处理忙与闲的关系,把闲控制到合适的频率与长度。我们需要一些光阴虚度,正是为了让落后的灵魂循着幽香,慢慢地找回来、跟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