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今年以后,每年农历秋分日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好消息!好消息!

昨天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宣布了一个重磅利好消息: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

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

“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意味着中国亿万农民

将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属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

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

喜大普奔!今年以后,每年农历秋分日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相信广大农民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come on baby,跟着农业君来一探究竟吧~(来自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主任潘显政的权威解读)

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近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

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一个节日,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审议,这是不多见的,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喜大普奔!今年以后,每年农历秋分日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特殊意义是什么?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引起各个方面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二是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三是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

节日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也就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的,它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呼应和促进体现在很多方面:

第一,可以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

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举办丰收节可以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

第二,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丰收节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浓厚氛围。

第三,可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乡村振兴五句话二十个字,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中国农民丰收节”本身就很美好。办这个节也是农民美好生活的体现。

喜大普奔!今年以后,每年农历秋分日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为什么把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丰收节和农事传统密切相关。

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另外,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

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

从民俗上看,我们国家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基础和条件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有45名人大代表提出设立丰收节的有关建议。

现在,成立“农民丰收节”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和基础

一是农事节庆有传统。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品尝美食等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目前有13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节日,这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积累了经验。

二是各地有探索。这些年,很多地方根据节庆特点和假日节点,举办了具有当地特色、主题鲜明、和农事有关的节庆活动,这也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探索了路子。

三是市场有需求。现在人均GDP已经接近9000美元,休闲观光大众化正成为常态,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这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喜大普奔!今年以后,每年农历秋分日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会不会成为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合作的舞台

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一个节日。

这些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现在全国大概有300万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有上万家。这些企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龙头,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已经深度融入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链和现代农业发展。

现在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电商是重点,通过电商扶贫、电商助农,既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企业本身也实现了自身利益。所以,这些新型主体,包括龙头企业,他们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参与者,农村农业部欢迎并鼓励他们通过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与农民形成更广泛的联系,包括在庆祝丰收节的过程中,推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把新技术、新信息、新管理带进农村,把农产品、农村劳动力带进市场、带进城市。

“中国农民丰收节”与地方的传统民俗活动是否存在冲突?

这就是讲全国节日和地方节日的关系了。

传统的地方民俗活动或节日,对推动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我们国家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办了统一的国家级节日,就把这些淡化和取消了,不是替代关系。

继承和弘扬各地庆丰收的传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区域交流,这和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一致的,各方面可以互动。概而言之,不会取消,要相得益彰。

听了这么多关于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介绍后

农民朋友们肯定要问

这么重要的节日

今年又是第一届举办

咱农业农村部会如何筹办呢?

呐☟

(来自农业农业部的权威解答)

办好这个节要做到“四个坚持”。

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

二是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

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农民广泛参与是关键,这是亿万农民的节日。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农民的节日农民乐。

四是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综合性的节日,既是农民的节日,也向其他社会群体开放。所以,要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还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全民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最后

关于“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业君想再一次划个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

最近,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包括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包括在夏至日(昨天)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抓好贯彻落实,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广大农民增加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那么

问题来了

这么重要的节日

放假吗?

放假吗?

放假吗?

目前还没有官方说法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