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成温雨|车轮滚滚话变迁:从独轮车到私家小轿车

车轮滚滚话变迁

▓ 翁成

翁成温雨|车轮滚滚话变迁:从独轮车到私家小轿车

独轮车

我出生在1979年中秋前的一个清晨,由于难产,父亲用家中的独轮车,推着母亲去乡里的卫生院。大清早的,医生还没上班呢,在父母焦急等医生上班时,我在独轮车上就急乎乎地降生了。正是这种机缘,让我对车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

载我出生的独轮车,是爷爷给村里小砖窑拉泥的“砖车”。小时候,还没车高呢,我就开始帮着爷爷拉泥,爷爷在后面推,我用绳子在前面帮着拉。

后来小砖窑倒闭了,窑主用那些卖不掉的砖头,抵了爷爷几年的工钱,那些砖后来被父亲砌成了三间瓦房,爷爷常说,家里能砌瓦房,独轮车是首功,当然,我帮着拉车也有功劳!

翁成温雨|车轮滚滚话变迁:从独轮车到私家小轿车

自行车

自行车,是留存在我童年记忆里一个难忘的词汇。那时,自行车如同现在的“奢侈品”,哪家有了自行车,那绝对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

那时的路况差,信息也不畅。父亲常年在外讨生活,发现各地的粮食价格都不一样,于是,父母合计着一咬牙,卖掉了家中三头壮猪,买了辆二八式的载重自行车,车胎和后座都特意加了宽。为了赚取粮食的地区差价,父亲每天天不亮就出发,用车驮着两三百斤的花生、蚕豆,到江都、姜堰等地贩卖,每天折返上百里的路程,非常艰辛。

翁成温雨|车轮滚滚话变迁:从独轮车到私家小轿车

摩托车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经济逐步发展,道路建设和交通状况逐步改善,一些富起来的有了更便捷的摩托车。摩托车成了一个家庭富裕的象征,骑着摩托车,无疑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

靠着父亲做点小生意,我家也成了先“富”起来的一批,我家的那辆250CC的“大幸福”是村里的第一台摩托车。每到周末,父亲都载着母亲和我出去兜风,在自行车的队伍里穿梭,油门一加,摩托车“一冒烟”,便能轻松地超越自行车队伍。我高兴地伸出手,在空中挥舞,感觉骑着哪吒的“风火轮”般潇洒。

翁成温雨|车轮滚滚话变迁:从独轮车到私家小轿车

轿车

2006年我结婚时,妻子的嫁妆是一辆大众的宝来轿车。妻子临产前,我开着车送她去医院,在车上我们讨论给孩子取名字,结果我俩异口同声地说:“就叫‘宝来’吧!”

前几天,车子的变速箱出了问题,儿子宝来向我抱怨:“我家的车都十几年了,又老又破,我家什么时候才换车啊?”妻子在一旁揶揄说:“咱家的车和你一般大,是不是你大了,也该把你换了?”

换儿子当然是玩笑,其实我和妻子已看好了一辆中档的SUV,准备春节前将车子提回家,春节期间全家好来个自驾游。

现在,每天开车走在拥堵的道路上,时常会抱怨车太多,但也能真切感受到近几年来,路在渐渐变宽,车子渐渐好开了。

从独轮车到自行车,再从摩托车到小汽车,无不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最好见证,每一道车辙折射出的,都是生活的质量和生活观念转变的轨迹,这些车痕,见证了一个时代砥砺自强走向辉煌的奋斗历程。

再回首我家中“车子”的变迁,能回味起昔日的清贫与苦涩,更能感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富足与甘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