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白酒塑化剂事件看医药的未来

【牛邦投教研报】最近疫苗风波,让人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疫苗公司天怒人怨,很多不幸持仓这些上市公司的股民投资者们无疑突遇晴天霹雳。其实,曾经白酒行业也遭遇过塑化剂风波,2012年底,整个白酒行业遭遇信任危机。无论是高端、中端、低端白酒无一例外成为人们眼中的“危险品”。

对于疫苗事件的冷思考,我已经阐述了个人的社会层面看法,但是今天,我想从客观理性的角度来谈谈这些生物制药公司是不是已经成为A股的“毒瘤”了?

简要回顾下,2012年白酒行业的塑化剂危机过程,大体如下:

​塑化剂风波蔓延

11月19日 21世纪网披露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其50度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mg/kg。

11月21日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检测结果,50度酒鬼酒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

11月29日 自称是茅台投资者的“水晶皇”表示,购买了一瓶200毫升的53度飞天茅台,送香港一家化验中心去检测。

12月3日 酒鬼酒公告称,整改工作已于11月30日全面完成,已恢复包装生产。

12月9日 “水晶皇”出具检测报告显示,送检茅台含有塑化剂DEHP3.3mg/L,卫生部551函规定这一物质的最大残留量为1.5mg/kg。

12月10日 茅台股票停牌。

12月10日 茅台公告称,自送产品至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三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均符合标准。

12月12日 卫生部卫生监督管理局局长苏志表示,对目前备受关注的白酒塑化剂风波,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正在开展调查工作。

12月13日 继茅台之后,五粮液、洋河等酒企也陷入塑化剂风波。

从过去白酒塑化剂事件看医药的未来

随后,我们来看看当时基本面相对最佳的贵州茅台走势。

从过去白酒塑化剂事件看医药的未来

历经一年多,260余个交易日的阴跌调整,明星白酒股贵州茅台都累积下跌了46%。而白酒板块的“始作俑者”——酒鬼酒,更是距最低点下跌超过78%。

“喝酒吃药”很长时间以来是A股市场上的“防守”品种,但是在这段时间白酒板块丝毫看不到任何“避险价值”,相反是市场上最危险的地方。如今在“酒”出完问题后的这几年,“药”也开始出问题了。

这一两年的时间里,伴随着三公消费公开以及反腐倡廉,白酒市场更是在起初阶段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但也恰恰是这段最阴暗的时间过去之后,高端白酒的市场逐步扩大,随着近几年消费升级的推动,市场对中高端白酒的需求不断凸显。

正是市场的真实需求的存在,在一段时间的负面因素抑制之后,释放出来的需求力量反而更加强大。自2014年1月8日,贵州茅台见底之后,截止今年7月23日,累计涨幅975.2%。伴随其中的是很多白酒股填补了当年“塑化剂”留下的坑,并创出新高。

其实,回过头来看当年的三鹿奶粉也好,白酒塑化剂也好,事后在短期整肃市场之后,国内的真实需求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沉重打击。

目前,虽然说长生生物疫苗事件让市场再次对生物医药集体悲观,但是我认为国内社会的真实需求仍然会在事后监管规范之后再度回到正常运转的状况。

当然,结合此前塑化剂事件可以看到,在较长时间内,市场会因为事件的恶劣社会影响而对整个板块出现一致性悲观预期。所以博览研究员认为目前对于生物医药板块仍然不可轻言抄底,需要等待市场在较长时间内消化负面利空。

而对于长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仍然不意味着生物医药行业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等到希望到来之前,则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需要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