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一位九十年代「老規培」的心路歷程

未來已來:一位九十年代“老規培”的心路歷程

作者 | 任菁菁

單位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全科醫學科

未來已來:一位九十年代“老規培”的心路歷程

“只有相信才能看見, 而不是看見才去相信”。 既然選擇了全科,便只顧風雨兼程,因為我相信,所以我看見了:全科的未來已來。

1999年,我初為人母,休完產假回到我最初的工作單位浙江省望江山療養院(現為浙江省人民醫院),回到我的大內科醫師崗位。還記得那個平常又非凡的午後,那一個改變了我一生命運的電話:單位派我參加由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李蘭娟院士倡導組織的浙江省首屆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

然而,在那個年代,中國還沒有正規培訓的全科醫師,在普通百姓眼裡,全科醫師仍是“赤腳醫師、萬金油”的代名詞,各種阻力不期而至… 最後,我還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在爭議和迷惘中加入了這次為期四年的,現在看來頗有歷史意義的“黃埔軍校式培訓”。

開班式上李廳長深情激昂的致辭至今仍常在我腦海迴盪:她娓娓道來,自己從赤腳醫生的田頭走來,當年提著燈籠半夜去農民家裡出診是非常常見的事,她深知農民的疾苦,也深知大眾看病的難處……所以,她一直致力於培養全科醫師,組織編寫了《全科醫生指導手冊》系列教材,共八冊200多萬字,並拍攝了全套體格檢查教程。她的言辭之間充滿了對我們首屆規培班學員殷切的希望!

接下來的理論學習,我們接受了浙江醫科大學資深全科師資們帶來的全方位培訓:餘海校長、李魯、李俊偉、張愛珍、杜亞平等等教授們為我們帶來了國內外的全科前沿信息,還用英語講授美國的全科教材,讓我們的全科視野豁然開朗!

然而進入到了臨床實訓階段,現實卻是殘酷的,漫長的四年,培訓工作量相當大,但我們都只拿著派出單位的一份基本工資,沒有任何額外的獎金。由於看不到全科醫師的職業前景,期間很多同學都轉型去了其他專科,當時我心裡也有過深深的糾結,考研、升職稱等各種機會都可以有足夠理由讓我放棄全科,但我一直默默堅持著,我一直想著:既然辛苦了,就要辛苦出些名堂來。在多年的堅持之後,我也開始漸漸熱愛上了全科醫學!

規培結束後,我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全科醫學科工作,並開始在方力爭主任的帶領下踐行全科醫師職責,四年後,我考取了李蘭娟院士的全科博士,隨即來到了浙大一院,創建了浙大一院的全科醫學科,成為一位全科規培國家示範基地負責人,在院領導和全科大咖們的引領下,我將自己規培過程中的所學所思所想,借鑑運用到了教學工作中去,並取得了一些成績:國內首創了全科培訓三模式:GP-IP/GP-S/GPwSI,出版了未分化疾病領域首本《全科未分化疾病診療手冊》等系列全科書籍,2016與2017年分獲中國醫師協會授予的“住院醫師心中好老師”和“十佳全科專業基地管理者”稱號。

2007年,我在美國學習期間,每個月輪換住在不同的美籍房東家,每到週末,每個家庭都會帶著我去教堂。起先感覺特別不習慣,但後來卻慢慢喜歡上了這項活動,因為在教堂裡房東們總是會向人們熱情的介紹:“我的家裡住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全科醫生!”那種無比榮耀的感受讓我此生難忘,全科醫師這份光榮的稱呼,我引以為豪!

“不負芳華,做一位有溫度的全科醫師”,這是我經常和我們年輕的全科醫師說的話,全科醫學是一門有著鮮明學科特色的二級學科,全科醫師更是肩負著全人全程照護重任的臨床醫師,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全科診療思維,而且需要有關懷心,好奇心和包容心, 我們不一樣!

借用我們基地一位一年級規培醫師的話:待我們長大,說好護你一生,是真的一生! 看著他們的身影,想象著自己將來年老時去社區看診,是他們為我接診、檢查……心中總是感到無比欣慰與愉悅。

未來已來:一位九十年代“老規培”的心路歷程

每每回想起這些經歷,我總會由衷的感慨:感恩“中國最早一代赤腳醫生”給予我的的榜樣力量,感恩所有開創全科之路的前輩們,是你們讓我得以堅持了下來,十九年後的今天,讓我得以看到了未來已來,中國全科醫學蓬勃發展的時代已來!

未來已來:一位九十年代“老規培”的心路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