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赏析」老家和石炭井的两块豆腐……

一九七四年冬天,中原的田野一片萧条。

临近春节,盛刘庄给村民办了件大事——生产队给每一户磨块豆腐过大年。

临时豆腐坊离陈春生家不远,设在队里的牲口屋旁边的两家房子里。磨豆腐这事就像大队唱戏、村里演电影一样轰动而新鲜。整天拖着鼻涕的陈春生,没事都见天跑去看热闹。

四爷高大魁梧,一嘴的花白胡子,领了两个小伙子——一个胖,一个瘦——磨豆腐。

一进屋,窗户那靠墙敞着两口大锅,灶台上一把大舀子白生生的。灶前的地上,堆满了干枯的玉米杆。锅旁边立了两张大案板,上面摞了几个方木框子。往里靠墙立了两个比自己还高的大水缸,两只水桶,旁边盘了一盘石磨,一只黑毛驴呆呆的站着。陈春生知道,这应该都是磨豆腐用的家当。

四爷扔下烟袋,站起身吆喝着开始干活。

瘦子系好黑毛驴,给它罩上遮眼布,屁股上敲了一棍子,黑毛驴低着头绕着石磨吭哧吭哧的转圈。瘦子瞅准驴转的空档,往磨上加豆子、添水。白色的汁水从磨口淌进石磨旁边的桶里,空气里弥漫了一股浓浓的豆腥味。

这边,胖子站锅台上,在一口锅上面的房梁上吊个白布袋。胖子提过来桶里接满的豆浆,踩着凳子倒进布袋里。四爷俩手握着布袋上面两根十字木杆,不停地晃动,白白的豆浆哗哗的流进锅里。慢慢的,接了一锅的豆浆。胖子用舀子把豆浆舀进另一口锅里,麻利的生火,玉米杆在灶口那吐着火舌,胖子一脸跳动的红光。锅开了,屋里压了一层厚厚的白气。

四爷蹲在地上抽烟,胖子坐在灶前抹着脑门的汗,瘦子靠在磨边发呆,几个小屁孩在屋里转来转去。屋里的白气慢慢的变薄,门口扑进来一丝丝的冷气,陈春生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佳文赏析」老家和石炭井的两块豆腐……

高大的生产队长披个棉袄,大步闯进来,嘴里骂骂咧咧。走到锅前面,探头看看,从灶台上操起舀子,舀了半舀子豆浆,仰脖子咕咚咚一气喝完。抬手抹抹嘴,把舀子递给旁边的小个子会计。会计接过舀子,舀了些豆浆,端着喝完,掏出手绢擦了两把嘴。

队长安顿了两句,领着会计踱出了屋子。四爷站起身开始点豆腐。这点豆腐是个技术活,非四爷莫属,众人齐刷刷的盯着四爷,连陈春生几个也看着,不再走动。

四爷端了一舀子的石膏水,慢慢的淋进锅里。拿根洗了的木棍慢慢的搅动。四爷不说话,聚精会神的瞅着锅里的变化。慢慢的锅里显出了丝丝的豆花,那豆花越来越大,越来越厚,涨了一锅。

胖子站起身,把木框子摆好,里面铺上白土布。瘦子过来把锅里的豆花舀进框子里,满了,用白土布把豆花裹了,掖紧。抱起地上的石头,轻轻的压在上面。

四爷拿起舀子舀了半舀子剩下的豆浆,喝了两口,递给陈春生他们,他们几个轮流着各自喝了一些。口渴的胖子接过舀子,舀了一舀子,咕咚咚喝了一气,把舀子递给了瘦子。

中午了,陈春生妈叫陈春生回去吃饭,顺便拿自家的豆腐。陈春生家拿来的豆子多了,磨好的豆腐满满的装了一盆。陈春生妈掰了一块冒着热气的豆腐,塞给眼巴巴的陈春生。两人出门回家,陈春生跟在后面,大口的啃着豆腐。印象中,自己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豆腐。生产队,也在没给磨过豆腐。

一九八五年的夏天,陈春生家农转非,全家搬到了石炭井。

冬天,单调的没什么青菜吃。只能是大白菜和青帮白菜。顿顿吃,也就腻了。一到周末,陈春生就早早的起来,戴上棉手套,提个提篮,去南街肉食门市部买豆腐。

大早上,空荡荡的街上一街的清冷和安静,稀拉拉的只有几个上下班的工人。戴着大棉帽子,穿着一色的蓝劳动布棉袄。

南街肉食门市部就在街边,几间平房。进了门,屋里拥了一屋子人,都是一身的或灰或蓝,眼巴巴的瞅着柜台里头。柜台里的店员慢腾腾的换上蓝大褂,收拾卖肉、买豆腐的家当。几个卸着大肉,再割成不同的条块,扔在柜台上的木板上。半天才有一个进来,挑挑拣拣,买上一溜肉,挤了出去。

柜台的后门侧身进来两个,提着水桶,低眉顺眼的不看大家。听着前面的吵吵着来了来了,陈春生知道送豆腐的马车来了。陈春生在街上见过这送豆腐的马车。那马车也就六七成新,一匹老马无精打采,赶车的戴个火车头帽,嘴里哈着白气,车上装着当天的豆腐。

「佳文赏析」老家和石炭井的两块豆腐……

屋里的人群开始骚动,刚才后门进来的,帮着店员一板一板的把豆腐抬进来,摆在柜台上。抬完豆腐。那后门进来的客气的站了。

开始卖了,人们挤了一团,并没有什么队形。店员也不去管,只顾给挤到跟前的切豆腐。卖了几份,开始给那两个称豆腐。每个买了一水桶,笑着给店员点点头,店员木着脸,也不说话。外面的也不说话,只是艳羡的看着那两个。

好不容易轮到了陈春生,那块豆腐软塌塌,烂开了花。陈春生不想要,店员就促声的的呛陈春生,要不要不,不要就等着。陈春生就在柜台前摇来晃去。

两板很快卖完了,店员撤下木板,站后面喘口气。后面另一个走上前接着卖。陈春生又鼓起勇气说要五斤,店员扫了陈春生一眼,给他切了豆腐。陈春生如释重负,转身挤了出去。

「佳文赏析」老家和石炭井的两块豆腐……

陈东,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72年,宁夏石嘴山市人,祖籍中原。喜好文字,笔耕不缀,写有散文、诗歌、小说数十篇,五律古诗数百首,散见于各网络媒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