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村|慶元月山,最美廊橋最美月色,東南最佳避暑古村

月山村,藏於東南深山中的絕美之地。

處州知府孫大儒曾贊月山為“山環水抱一桃源”。

村後,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銀鉤。

村莊坐落其間,如同山環水抱得一輪圓月,故名月山。

探村|慶元月山,最美廊橋最美月色,東南最佳避暑古村

整個月山村落環境尤其美麗,且有著深厚的文化沉澱值得品味。

村首尾,各有古廊橋數座,其中有國寶級的如龍橋、來鳳橋、白雲橋、步蟾橋等,形如長虹臥波,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展現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置身其中,宛如人間仙境。

自明清以來就以“二里十橋”、“舉溪八景” 等美譽享譽遠近。沿著舉溪行走,十條美麗廊橋,錯落有致。村口的“來鳳橋”和村中央的“如龍橋”是“舉溪八景”之一的“龍鳳兩橋”,也是仙靈之地月山村的精髓。

探村|慶元月山,最美廊橋最美月色,東南最佳避暑古村

探村|慶元月山,最美廊橋最美月色,東南最佳避暑古村

如龍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木拱廊橋,橫跨舉溪,呈南北走向,因其態勢與後山脊的古松林依稀相連,橋似龍首下傾,故名。有史料記述的是明初吳姓人修復過,天啟5年重建,是壽命最長的木拱廊橋。橋內由數十根粗大圓木縱橫組合鉚接而成,形成架設廊屋的拱骨平面,是一座喜鵲窩式木拱廊橋,功能完備,結構複雜,工藝精湛,全橋未用一枚釘子,頗具宋代遺風;在我國橋樑史上極為罕見,是我國現存木拱廊橋中不可多得的典型範例,目前在國內已十分少見。

橋長28.20米,拱跨14.10米,橋寬5.9米,拱高6.80米,淨跨19.5米,外觀呈八字型,上蓋廊屋11間,橋面以木板鋪墊,兩次間設有木凳供行人小憩。橋北端建三重簷歇山頂鐘樓一座,南端設橋亭,當心間設神龕,舊時為祀奉大禹神之所,兩端置閣樓。樓、橋、亭三者合一。廊屋的如意斗拱層層疊加,像一朵朵盛開的蓮花,造型巧奪天工,全國獨一無二。橋中置“如龍橋”匾額一塊,“如龍橋”三字遒勁有力,像巨龍騰空,相傳為吳懋修的兒子,8歲神童吳之球所書;當心間隨脊枋上有“明天啟五年歲在乙丑四月十二月乙丑谷良旦吳門從新修造”等二十五字墨書題記。

探村|慶元月山,最美廊橋最美月色,東南最佳避暑古村

月山村建村距今已有1006年的歷史,是慶元建村歷史最早和不可多得的千年古村落之一,也是慶元及周邊縣市吳姓的最主要發源地之一。

最早稱為東莊,吳詡的母親李氏,原居松源(今慶元),公元1000年,因夫吳伉不幸病故,於宋景德元年(1004年)帶著8歲的幼子吳詡,來到東莊搭寮居住,艱苦度日。東莊的對面是金鄉,金姓頗繁,時有凌弱之舉。一日,李氏浣紗上游,遇仙人指點,吳氏漸盛,此後故名舉溪,為吳氏發祥之地。

村中的“吳文簡祠”更是被稱為吳姓慶元人的大宗祠。月山不僅建村歷史長,同時也以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外界所稱道,至建村以來,村中的人始終遵行“耕讀傳家”的村訓,一代一代的村民都十分注重文化與品德修養,村中民風醇厚,文風盛行,崇尚尊老。自一千多年前奠基以來,月山村文德武功,代有顯人,明清數百年間登進士或授顯職、名列仕籍者多達200餘人,可謂文人鵲起,仕宦蟬 聯,一度被譽為“慶邑之冠冕”。

探村|慶元月山,最美廊橋最美月色,東南最佳避暑古村

此外,月山周邊的“冰臼”尤其適合避暑和游泳。村落的附近溪谷地帶,分佈著許多造型奇特、形如舂米用的石臼的石洞,“口小、肚大、底平”,有的大小和模樣就如澡盆一樣,村民們喜歡在此洗澡,俗稱“天然澡池”。這是目前已發現緯度最低、規模最大、最具典型的第四際古冰川遺蹟——冰臼,是地球演變歷史的見證者,它在我國東南地區十分罕見。

探村|慶元月山,最美廊橋最美月色,東南最佳避暑古村

此外在月山邊有一海拔1300米的銀屏山,該山不僅氣勢恢宏,風光秀麗,懸崖、清泉、瀑布、古道等一應俱全,更難得的是在山頂周邊有一面積約400畝的原生態天然高山草甸。

交通指南: 位於慶元縣城東南57公里,自駕車出慶元縣城往東南行約一個半小時到達。

本文由古村記整合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