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5人溺亡仍未引起足夠重視 野外溺亡之殤到底怎麼治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記者 張晴悅)每年一到夏季,不顧禁令、不聽勸阻隨意下河戲水導致溺亡的悲劇便在各地頻頻上演。僅今年7月20日一天,西安就有5人因此不幸溺亡,其中3人還是未成年的中學生。但血的教訓似乎仍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7月22日,三秦都市報記者走訪西安周邊部分河道看到,下河戲耍、游泳的市民仍比比皆是。提起安全,有人眼睛一瞪,還嫌記者“多管閒事”。

對此,相關部門、相關管理人員也表示“很為難”,“河道人太多,前面剛勸走,後面又下去了”。

野外溺亡之殤到底怎麼治,或許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

記者提醒野外戲水不安全 遊人嫌“多管閒事”

22日當天,本報以《西安一天連發兩起溺水事故》為題,報道了20日西安灞橋、周至兩地分別發生一起戲水溺亡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的事件。悲劇發生後,人們的安全意識有沒有增強?記者隨後赴西安周邊的幾條重點河道進行了探訪。

上午9點多,記者先驅車來到灃峪口。離山口還有二三公里的距離,進山道路便被前往山中納涼避暑的私家車擠得擁堵不堪。從灃峪口環山路盤道到山口交警檢查站,平時開車只需兩三分鐘時間,記者卻用了20多分鐘。進山後車流量依然很大,一路走走停停,直到過了淨業寺後才稍好一些。沿途記者看到,從黎元坪、喂子坪、九龍潭,一直到大壩溝,沿途凡是有農家樂或能停車的地方,河道里均有市民在嬉戲玩耍,甚至下水游泳,其中大都拖家帶口,河道里有老人,也有小孩。

一天5人溺亡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野外溺亡之殇到底怎么治

河道內戲水的遊人 本報記者 李宗華 攝

記者跟一位帶著三四歲男孩戲水的母親聊天,提醒她孩子太小,野外戲水不安全時,其擺擺手,語氣有些不耐煩,“我在旁邊看著,孩子爸也在一邊玩,能發生什麼意外?多留神就行了。”末了還小聲加了句“多管閒事”。

沿線都有警示標語 河道仍被遊人填滿

下午2點多,記者在太平峪太平河沿線看到,在這裡嬉戲玩水的人也不在少數。放眼望去,河道間遊人四下散落,幾乎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大人們大都坐在陰涼處的石頭上聊天吃零食,孩子們則光著身子在水裡撒歡打水仗、玩水槍。還有一些人套著泳圈在稍微深一些的水裡游泳。

讓人覺得有些諷刺的是,這條河沿線幾乎每隔10米,就有一處“嚴禁下河戲水游泳”的警示標語。但這些標語在這些遊人眼裡,似乎就是個擺設。

一天5人溺亡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野外溺亡之殇到底怎么治

太平峪內河邊的警示標語 本報記者 李宗華 攝

在萬花山接待中心附近,記者指著一處標著“此處已溺亡兩人”的標語提醒一名換了泳褲正打算下水的男子,告訴他這裡不太安全。他的表情有些不屑,“淹死的都是些不會水還非要下水的,我都遊了七八年了,沒啥事。”

農家樂以“下河裝備全”招攬顧客下水

在太平峪,記者還留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沿線所有商店和農家樂,幾乎都在賣泳衣泳褲、游泳圈等下水必備的“裝備”,還有不少店家“貼心”地為孩子們準備了水槍、塑料船等戲水玩具。一些農家樂老闆甚至以“自己家下河裝備全”來招攬顧客。

在201所附近,記者剛停下車打算拍照,一位農家樂老闆便湊上來問,“吃飯還是下河?我這啥都有,來看看。”記者與其攀談得知,賣下水裝備,有時候甚至能為這些小店帶來一天中一半的收入。“現在不少人來山裡玩都自己帶著吃的,在農家樂吃飯也吃不了多少。但這些游泳圈啥的,一到天熱火爆得很,我一兩週就得去進一回貨。”該老闆稱。

記者問河道沿線都有標語禁止下水,你們還這麼招搖地賣下水裝備給遊人,拉大家“下水”,不怕相關部門查?該老闆稱,“那也得管得住才行,又不是我一家賣。”

此外,記者還留意到,太平河沿線大部分區域都加裝了綠色的防護網,有些農家樂門前卻奇怪地留出了豁口,遊人們便從這些豁口處上下河道,十分方便。

河邊站著巡查員 河裡仍有二三十人在游泳

臨近下午6點,記者又驅車趕到灞河邊。此時已接近傍晚,但氣溫仍非常高,即使站在水邊也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滾滾熱浪,不少人便直接脫了鞋子站進水裡,一些會水的、膽大的,更是直接跳進河裡遊起了泳。記者在斜拉橋附近粗略數了一下,發現僅這一處,就有二三十個人在水裡游泳,有五六個人更是一直游到了河中央,遠遠看去就一個小黑點在河面上漂浮,讓人不由得捏把汗。

一天5人溺亡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野外溺亡之殇到底怎么治

灞河邊隨處可見禁止游泳的標識牌 本報記者 李宗華 攝

岸邊上,巡查員老胡手裡拿個大喇叭,眉頭緊蹙著,眼神一刻也不敢從河中央那幾個人身上離開。他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阻攔每個人下水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他只能時刻留著神,看有哪裡“不對”就趕緊喊人。

說起為什麼攔不了,老胡大倒苦水,“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專門從市區跑來玩水的,你說不能下他們根本不聽,擋不住。我費盡口舌也只能把那些看起來不能下水的人攔下來,比如說年齡很大的老人,以及小一點的孩子。”

他指指自己的電動車,車上還綁了個一直在播放各種提醒的擴音器。“你看,這個喇叭一直在給大家說不能下水,根本就沒人聽。”

對此,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位剛從水裡上來的男子,他稱,自己並不是沒聽到這些安全提醒,只是已經過來了肯定還是要下去消消暑,“大不了下次不來了。”

險情頻發 管理人員希望市民莫拿生命開玩笑

通過一天的走訪,記者發現,市民安全意識淡薄是夏季溺水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對此,相關管理單位、管理人也表示很頭疼。

老胡給記者講了自己一天的工作:“我們在灞河邊做巡查員,每天分為兩班倒。我上的下午班,每天2點多上,9點多下。經常一趟班下來口乾舌燥,嗓子都喊啞了。”

一天5人溺亡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野外溺亡之殇到底怎么治

安全員的勸阻作用微乎其微 本報記者 李宗華 攝

他說,自己做這份工作不過3個月,已經遇到了多次危險的情況。“好幾回,我在河邊看著,一些人在水裡遊著遊著就開始亂撲騰了,我一看就趕緊拿喇叭喊人,旁邊的人給他推個游泳圈或者拉他一把,才能化險為夷。前幾天我才用這辦法救了個30多歲的男人。”

老胡告訴記者,那名男子抓住游泳圈回到岸邊後,驚魂未定地說要好好感謝一下他,可他那時心裡唯一的念頭就是,希望這名男子能記住這次教訓,再也不要不聽勸阻做出這樣對自己生命不負責任的舉動。

“灞河水最深的地方足有十幾米,我想提醒大家,水性再好也不要輕易嘗試,畢竟不出事則已,一出事那毀的可是一個家。”

人工勸離 增設標語 加裝防護網 仍擋不住遊人下水

記者走訪的太平峪河道由鄠邑區太平河管理站管理。昨天下午,該站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為杜絕遊人下水所做的種種工作。

“我們站上目前在崗的有22個人,除了辦公室的幾個,幾乎每天,剩下的這十幾個人都要出去在河道沿線巡查,勸阻遊人下水。但來玩水的人實在太多了,前面剛勸完,後面又有人下去了,攔都攔不及。”該工作人員稱,因為他們不是執法單位,勸阻的方式也只能是苦口婆心講道理,一些人比較通情達理可能還會聽一下,一些人有時候說得多了還會直接跟工作人員吵架。

除了“人工勸離”,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該站還製作了15條宣傳標語,在河道沿線重新噴刷了石頭標語260餘處,增設警示牌、警示標語260餘條,也將河道全部用鐵絲防護網封閉了起來,基本與記者沿途看到的一致。

至於有些農家樂附近的防護網為什麼留了豁口,這位工作人員稱,不是他們留的,是被人裁掉的。“這個我們也一直在查,但是沒有抓住過現行,所以不好說到底是不是這些農家樂為了招攬生意裁的。”

記者提起路邊小店賣下水裝備招呼遊人下水,該工作人員說,“這個不好管,畢竟人家沒有賣什麼違法的東西。我們只能不停地去給發宣傳單。”

根本之道是提升自身安全意識

管不住,不好管,野泳溺亡之殤到底怎麼治?日前參與救援3名周至男孩的一位救援隊員告訴記者,治理野泳,近年來相關部門沒少費心思,也出臺了很多管理辦法,但這些都是處部措施,要真正杜絕,還得從提升每個人自身的安全意識做起,這是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治理之道。同時他也呼籲政府部門,儘快出臺嚴厲的懲罰措施,將教育與懲罰相結合,內外並舉,方有成效。

另外,他也提醒大家,一旦游泳時遇險,也應掌握一定的自我保護和救護知識。首先夏季避暑納涼不要去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要野泳。其次,一旦溺水不要緊張,首先應大聲呼救,看周圍有無礦泉水瓶、樹技等可以浮起來的物品利用。如果沒有漂浮物,人自身也有浮力,可以仰在水面上,大聲呼救。另外,不管你的水性再好,如果沒有救人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要輕易下水。第五,如果溺水者家屬在場,請不要慌張,迅速報警尋求救援,同時尋找周圍有無可以漂浮的物品,如果有的話,要想辦法扔給溺水者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