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C2B拍賣,爲什麼近幾年火了起來?

1.車源保障

2.政策紅利

3.資本勢能

第一、新車需求的週期性更換,提供了大量車源保障

在汽車市場成熟的美國,二手車與新車的比例是2.5:1,而中國的比例僅為0.4:1,國內的汽車市場發展潛力與空間非常大。2008-2010年新車爆發性增長,這批用戶的車輛經過3-6年時間被升級更換,而他們的車輛就流入了二手車市場。截至2017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近 2億輛,為二手車市場發展提供了大量車源保障;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2017年二手車的交易量達到1240萬輛,預計到2020年中國二手車交易規模將達到2920萬輛,未來3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0%。

二手车C2B拍卖,为什么近几年火了起来?

第二、取消二手車限遷,促進二手車全國流通

2016年3月,國務院發佈二手車“國八條”,要求各個地方破除限遷,為二手車“鬆綁”。2017年3月,商務部、公安部、環境保護部三部委就二手車限制遷入問題,首次聯合發佈《取消二手車限制遷入政策落實情況函》,再一次要求落實取消二手車限制遷入政策。各地相繼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促進了二手車在全國性流通,利好二手車交易市場發展;同時,也為二手車交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開拓了道路,擴大了二手車的增量市場。

第三、資本搶佔萬億級跑道,為C2B拍賣增加勢能

二手车C2B拍卖,为什么近几年火了起来?

過去幾年二手車C2B拍賣累計融資達到十幾億美金。2011年從易車網出來的戴琨創立優信拍,優信拍以B2B拍賣切入,經過D輪融資,形成二手車B2C商城、新車直租等業務模式的矩陣組合,2018年6月在美國納斯達克完成上市;車置寶初期通過與本地廣播合作獲取車源,現已完成D輪融資,併購美車堂旗下C2B拍賣又一車。2015年成立的天天拍車,團隊創始成員來自51汽車網,基於51汽車網的車商資源,已完成D1輪融資,得到國內最大兩家汽車互聯網平臺垂青。還有三家默默耕耘的大象,依靠自身的車源優勢切入C2B拍賣:瓜子旗下車速拍、人人車旗下人人快賣、易鑫旗下的淘車。

國內第一家二手車C2B拍賣平臺開新幫賣,2009年成立於上海,2016年底被車來車往合併;2013年3月,平安集團投入10億人民幣成立平安好車,以C2B拍賣模式進軍二手車行業,2016年3月陸續關閉36個城市的線下門面店。有美車堂背景的又一車,拿到韓方投資,依託美容維修店作為站點切入C2B拍賣,2017年被車置寶併購。成立於2015年的車來車往,早期創始團隊自投2000萬,2016年獲得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同年12月份與開新幫買合併,2017年9月份因資金斷裂宣佈破產。原本靠售賣二手車檢測V268儀器的車易拍,以二手車B2B拍賣切入市場,經過E輪融資,2018年被大搜車併購,轉型C2B拍賣;

有人資金雄厚也被迫關門;有人明明有先發優勢卻被併購;有人成立不到3年,卻得到國內最大兩家汽車互聯網平臺垂青。

有哪些因素導致各個平臺的命途不一?

從下圖可知,C2B拍賣交易主流程的角色分別為:車源(C端賣家)、平臺(評估師、銷售)、車商(B端買家)。產品分析的方法有多種方式,筆者從交易角色分析,影響二手車C2B拍賣的因素分別為:車源、平臺效率(流轉效率、交易效率)、車商。

二手车C2B拍卖,为什么近几年火了起来?

在二手車有句行話“車源為王”,在C2B拍賣平臺交易中,車源同樣至關重要,為什麼?

第一點從C2B拍賣平臺的需求出發,在賣家視角來看,想要更快更高的價格賣出;從商戶視角是,找到更加優質低採購價的車源。在這樣的交易場景中,車源是買賣雙方痛點的樞紐。

第二點從用戶增長來講,拍賣平臺是一個典型的雙邊市場,有低成本優質的車源,會吸引到更多的需求側商戶,以及商戶的存留。二手車是屬於典型的非標品,二手車交易有幾個顯著的特點:唯一性,稀缺性,地域性。一車一況決定了它的唯一性以及稀缺性,這兩個特性決定了某一輛車容易成為平臺的壟斷資源;地區性是指相似的同款車(同一款車車齡里程車況相似的車輛),不同地區的買家對該車可接受的最低成本是多樣性的,但這反而提高了車輛交易的成功概率,能讓賣家的車輛交易更加高效,也能吸引到更多的賣家。

二手車的地區性反映了車商的地區覆蓋以及數量,在二手車C2B拍賣是一個重要因素。

二手车C2B拍卖,为什么近几年火了起来?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說過,"2B更多不是做蛋糕,是高效地切蛋糕”。那麼有哪些因素影響到C2B拍賣平臺切蛋糕的效率? 在平臺有兩種角色,檢測車況的評估師,以及撮合交易的銷售人員。

不同於C2C二手車交易中的個人買家,ToB交易中的商戶比個人更懂車況,對車輛的檢測準確性的要求更加高,標準化的檢測流程以及優秀的評估師團隊就至關重要。如果處理不好檢測車輛,存在這樣的場景:商戶繳納拍賣的保證金後,瀏覽線上的車輛檢測信息,根據上線檢測信息對意向的車輛競價。商戶到提車現場發現,實際車況比線上檢測信息的問題更多。如果交易撮合失敗,給賣車的用戶、銷售、商戶帶來較高的成本以及體驗問題。

即使平臺提高了相對的檢測準確性,為了增加平臺的信任度,對於檢測不準確的問題,需要配置一套複查賠償的機制,這也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必要交易流程。

評估師在檢測車況時,參與個人賣車場景中,大部分賣車用戶對車輛的估價認知不清晰,評估師需要輸出一個符合市場的估價,以便於提高交易後期中的撮合環節效率。截止到現在目前有多家可提供估價的數據,例如精真估、公平價、車300等。標準化的估價系統對C2B拍賣的效率,已不是關鍵的影響因素。

同樣,不同於C2C二手車交易中的低頻交易,ToB交易的復購率非常高,撮合交易的銷售人員會與商戶頻繁接觸交易。在平臺交易後期時,銷售人員能拿到買賣雙方的信息,如有商戶賄賂銷售人員,極易造成交易“飛單”(飛單:是指銷售把信息賣商戶,商戶與賣傢俬下交易,逃避平臺的服務費)。這也是二手車行業的一個頑症。比較理想的處理方式是,在檢測體系相對完善的情況下,撮合交易放在線上電銷環節,線下銷售的角色是服務商戶。

基於以上分析,影響到C2B拍賣交易的關鍵因素分別是:車源、平臺效率、車商。

嘗試從這些因素分析一下,平安好車被關閉的後背邏輯。2013年平安集團投入10多億以及利用集團下的千萬車主數據,切入二手車C2B拍賣。有雄厚的的資金支持,可以找到優秀的人才以及在關鍵環節投入優化,從而提升平臺效率;有了千萬車主數據,車源似乎還能得到保證,切入的二手車C2B拍賣似乎邏輯成立的。

二手车C2B拍卖,为什么近几年火了起来?

但是,從車主的車輛到能在平臺交易的車輛,這個路徑非常長,轉化率折損也會很高。如果按照1%轉化率,千萬車主只能提供十來萬臺車輛。為了保證一定的車源數量,需要資金從第三方渠道購買車源。在2016年一臺車輛,上架到平臺的成本大概1000元(數據來源某估價公司),按照各個平臺對外PR上架到交易轉化率大概在10%-30%之間,如果取20%的轉化率,一臺車輛交易成功的成本大概5000元,而交易撮合佣金的比例是3%,平均單車交易價格在5萬左右(爬取天天拍車的一週時間段內的交易車輛價格,取所有車輛的平均價格,大概為5萬元),大概一臺車收入在1500元。不同於互聯網創業公司持續投入,平安集團是一家已進入成熟期的上市企業,更加關注的資金使用效率。粗略計算平安好車的收支可以瞭解到,這個項目是成本遠遠高於收入,持續燒錢,這也是平安好車被迫關閉的背後邏輯。

未來的可能性?

1、B/C端車源相互滲透

C2B拍賣平臺的C端車源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自身的長尾車源,類似瓜子或人人車的廣告帶來的長尾車源。第2類合作的車源,類似天天拍車通過與信息平臺合作拿到個人車源。但是二手車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入口在4S店,這就是B端車源。這是優信拍以及車易拍已運營多年的車源渠道模式。通過與經銷商合作,幫助其快速處理置換車源。 未來B或C端車源會相互滲透,也帶來了C2B拍賣與B2B拍賣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2、平臺的盈虧平衡點

參考 to B交易類產品的商業化,關鍵點在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點上尋求突破。信息流就是通過信息不對稱賺到的利潤,例如房屋中介的鏈家,物流是通過倉儲流通方式獲得收益,例如開放給加盟商戶的京東物流。資金流就是通過墊資等方式賺取的資金成本收益,例如阿里的網商貸。這些同樣可以類比應用到C2B拍賣平臺。

二手车C2B拍卖,为什么近几年火了起来?

第一、信息流上,

拍賣平臺通過利用買家與商戶的信息不對稱賺取撮合的佣金。未來幾年,通過市場競爭剩下兩三家拍賣平臺形成721格局,行業進入成熟期,交易成本降低,撮合佣金會佔到未來的利潤的一部分。

第二、在物流上,拍賣平臺通過幫助商戶託運二手車獲取利潤,商戶坐在家裡競拍車輛、不需要出門即可提車,商戶只需要專注二手車的交易和服務即可。在物流有兩種常見的方式 ,類似京東自建倉儲模式,還有整合物流線路。由於二手車交易場景比較分散,自建倉儲模式成本過重。比較合理的方式是整合板車物流公司,低頻大商品的物流是苦力活,這部分利潤會比較少。

第三、資金流,因為商戶獲取的車源通過平臺完成交易,平臺對上下游交易的環節都可把控。平臺通過幫助商戶墊資,商戶可以拿到更多車源,拓展經營規模,平臺賺取資金的利息,這部分的利潤會有很大比例。常見有兩種做法,供應鏈金融與貨金融,難點是車輛的質押以及交割的問題。

第四點、屬於資金流的衍生,

商戶大分部的終端消費是個人買家,而個人買家對購車存在的金融分期需求,可通過會員等分級特權以及促銷等方式,激勵商戶向個人買家搭售平臺的金融產品,這部分的利潤潛力會非常大。

3、可能的倖存者

留一個問題給讀者,基於以上分析的邏輯,你看好的倖存者,會包含哪些公司呢?

歡迎給我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微信公眾號:二手車大智慧潘潘(id:carman228)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請將頁面拉至底部留言評論

☞歡迎投稿:文風犀利、觀點鮮明、文采出眾、顏值擔當者必上頭條

☞歡迎爆料:鮮為人知、一針見血、直擊真相、入木三分者必上頭條

☞歡迎約稿:企業名流、創新模式、巔峰玩法、人物傳記等必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