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李嘉誠退休 | 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李嘉誠退休 | 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李嘉誠

李嘉誠退休 | 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昨日下午,90歲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誠正式宣佈退休,長子李澤鉅接棒。

公告稱,李嘉誠先生將於2018年5月10日舉行的兩家公司週年大會結束後,退任本公司主席、執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成員之職務。

此外,董事會建議並推選於長江集團服務33年之李澤鉅先生於2018 年股東周年大會結束後出任本公司主席及薪酬委員會成員,並續任董事總經理。

李嘉誠出身平民,少年時逃難香港,歷經戰亂,十幾歲便挑起全家經濟重擔。之後勤勉工作,在成為華人首富的同時,捐出數十億投身慈善,是當之無愧的華人典範。

李嘉誠退休 | 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作為華人首富,李嘉誠在2013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八,但當年他罕見缺席公司的中期業績記者會,讓外界猜測其退休計劃已提上日程。五年之後,傳言成真。

李嘉誠退休 | 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儘管已經宣佈退休,最讓人難忘的還是他的那間辦公室。那是一間沒有獎盃、照片,沒有音響、電視,甚至連一本書籍都沒有的房間。

直入眼簾的是六部電話,一幅書法,內容是清代儒將左宗棠所題: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從中看得出這位華人首富所欣賞的一種人生狀態。

在過去幾年,李嘉誠的投資邏輯很好地詮釋了一句話:“大中華區仿若一個商業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而城裡的人卻想逃出來。”

作為一代“香港夢”的代表,李嘉誠的投資重心在不斷西移,李氏家族流露出越來越濃厚的“歐洲情結”。

“我1940年到香港,對這片土地有特別的感情,我絕對不會從香港撤資,我說話很少那麼堅定”。

這是李嘉誠在2012年中期業績會上的表白,但李家的投資脈絡卻似乎在講述另外一個故事。有經濟學家認為,香港市場逐漸飽和,且不乏來自內地和海外的競爭者,由於過度競爭、人工和用地成本飆升等原因,導致零售、電訊業務盈利增長緩慢。

而歐洲經濟低迷,資產價格處於歷史低位。因此李嘉誠早就看準了歐洲市場,逐漸將投資重心西移。

早在2010年,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斥資58億英鎊買下了英國電網業務。不到一年之後,再次出手,花費24.1億英鎊收購了英國水務公司。又等了10個月,李澤鉅高調出擊,以6.45億英鎊收購英國配氣網絡WWU。三項業務的企業價值超過125億英鎊。

短短24個月,長江集團就一躍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歷史投資總額超過300億英鎊。

單單在基建方面,長江集團就為英國四分之一的人口提供配氣服務,它旗下的英國電網掌握英國30%的電力供應。英國水務公司則為超過7%的英國人提供食水。

世界上的鉅富之人有很多,但很少有人像李嘉誠這樣,能夠觸及如此寬幅的商業領域,從香港的超級市場,到加拿大的油田、巴拿馬的碼頭,你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李嘉誠退休 | 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李嘉誠特別重視的投資哲學有兩種:

第一,他特別看重人的自律,也就是超強的意志,如果發現錢賺到哪會有風險,他懂得馬上勒住,適時止損。

第二,就是他對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經營”有獨到的見解:在他的財富的哲學裡,經營固然重要,但是投資更重要。他對經營從來不會談戀愛,他更看重手裡的錢要貨如輪轉,不停滾動。

有人說李嘉誠的領導風格非常有特點,堪稱中西合璧。

因為西方的領導風格是:一匹狼帶著一群狼,可能造成的後果是羊可能會被後面狼吃掉;而中國的領導風格更多的是一匹狼帶著一群羊,有的時候狼什麼事情都自己去做,然後讓這些羊都跟不上。

但李嘉誠很好的綜合了兩者的優點。

關於李嘉誠,還有一個故事流傳的很廣:據說有一次李嘉誠下車,他上衣口袋裡一枚兩元硬幣掉進了車底。李嘉誠蹲下去找硬幣,旁邊的值班人員撿到,馬上幫他拾了起來,李嘉誠收回兩元硬幣,又給值班人員100元作為感謝。很多人不解,用100元換回兩元。

李嘉誠的解釋是:“若我不拾該兩元,讓它滾到坑渠,該兩元便會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給了值班,值班便可將錢用去。我覺得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這件小事在相當程度上說明了李嘉誠的理財哲學。

李嘉誠退休 | 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1928年,李嘉誠出生於廣東潮安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小學校長,祖父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

日軍侵華戰爭期間,李家逃難來到香港。1941年,日本佔領香港,李嘉誠的父親在那年秋天身故,李嘉誠不得不輟學就業,挑起家庭重擔。

他先後做過修表工、售貨員、推銷員。19歲就成了一家玩具公司的總經理,商業天資在這時就已經顯現。1950年,李嘉誠在香港以7000美元成立長江塑膠廠,參與當時最重要的出售商品之一——塑膠花販賣。

那個時候,他每個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16個小時。晚上還要自修,提高學問。

1958年,李嘉誠的工廠營業額達到1000萬元港幣,塑膠花讓他拿到了第一桶金。也就是在同一年,李嘉誠的商業版圖拓展到了地產行業。1971年,李嘉誠成立長江實業,並於1972年以每股3元發行4200萬股上市。第一天已較上市價上升幾成,成為當時的“地產虎將”之一。

1979年,李嘉誠用6.39億買入英資第二大洋行,市值約60億港元的和記黃埔的22.4%的股權,在一年內更增持至40%,成功控制和記黃埔。此時的長和集團,幾乎是富可敵國。

1987年,他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的股權,並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1989年,李嘉誠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成為香港在中國大陸的最大投資者。

李嘉誠退休 | 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近幾年,李嘉誠的投資重心西移,更能看出他獨到的商業眼光。在世界都在唱衰歐洲經濟的時候,李嘉誠帶著錢投資歐洲,很大程度上,是他看通了西方經濟並不是真正的走向衰落,而是遵循一個循環,就像摩天輪一樣,現在到了觸底反彈的時候。

李嘉誠退休 | 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克勤克儉,不求奢華”是李嘉誠送給兩個兒子的話。

“我的兩個兒子讀書的時候,我曾經帶他們到公司,看我們開會,他們安坐在一旁。我的目的不是教他們做生意,目的是讓他們知道,你看看做生意並非那麼簡單,要花多少心血,需要多少人的幫助,才能完成一件事”。

與許多港澳富豪妻妾成群不同,李嘉誠一生只愛一個女人——他的妻子莊月明。作為表兄妹,兩人從小青梅竹馬,莊月明在李嘉誠還是窮小子的時候,不顧門第懸殊,毅然嫁給了他。

但1990年,年僅58歲的莊月明突發心臟病去世,當時李嘉誠才60出頭。身體硬朗,精神奕奕,又是富豪,身邊不乏主動示愛的美女,但李嘉誠始終如一塊白璧,從無續絃。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李嘉誠就大規模投身公益事業,至今捐款多達數十億港幣。

李嘉誠出生的潮汕地區,走出了像不久前去世的饒宗頤先生那樣的“一代通儒”,還走出一批敢闖蕩、善經商的“潮汕幫”,李嘉誠也是其中之一。

深圳“蛇口工業區之父”袁庚曾提到,1981年有13位香港企業家到蛇口參觀,期間他們提出能否入股,共同參與蛇口開發,被他以“不敢連累各位”為由拒絕了。

晚年袁庚回憶此事,遺憾地說:“如果當時把這一批人搞進來的話,蛇口早就大變樣了”,

當時代表港商向袁庚提出這一大膽設想的,就是這批人當中最年輕的李嘉誠。

1978年秋,包括李嘉誠在內的一批港澳實業家,應國務院之邀前往北京參觀國慶觀禮,接著又到武漢、廣州等地參觀,闊別家鄉近40年後,重新踏上故土的李嘉誠在返回香港後不久,便寫信給家鄉潮安的當局,表明“鄉中若有何有助於,鄉梓福利等事,我甚願盡其綿薄”。

在得知縣政府缺錢安置返城知青,導致許多人只能住在街道的簡易竹棚裡後,李嘉誠當即為潮安捐建了14座民房。

1979年,汕頭開始醞釀創辦經濟特區,但當時整個潮汕地區連一家大學也沒有,為了培養特區急需的人才,1980年李嘉誠經由朋友牽線,承諾以個人的名義,捐贈三千萬港元建立汕頭大學。

儘管李嘉誠在香港創辦的公司在1982年時曾受到世界經濟衰退的嚴重衝擊,他對汕大的投入仍是隨著工程的展開而不斷增加,到1989年已投資5.7億港元,到了2001年投資額更達到了18億港元。

除了資金投入以外,李嘉誠還曾於1986年4月,寫信給鄧小平,提出希望國家給予汕頭大學更多的自主權,通過實施教育改革吸引師資人才,兩個月後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李嘉誠時,當面對他表示了支持和感謝。

李嘉誠對鄧小平說,“辦汕頭大學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發展教育事業對於促進祖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我願意為此而努力”。

李嘉誠退休 | 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豪門分家從來都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富二代的個性和能力,與家族事業現實和未來的需要如何匹配等問題,許多家族一直在尋找更優的解決方案。

早在2012年5月,李嘉誠就公佈了分家計劃,長子李澤鉅將持有家族信託三分之二的權益,全面接管長和系;而次子李澤楷將持有數倍於資產的現金支持,發展新事業。

李嘉誠退休 | 傳奇謝幕,香港“超人”時代終結

而對於“李嘉誠慈善基金”日後的發展與管理,將由李澤鉅擔任主席,李澤楷負責管理。對於這一安排,長子李澤鉅的回應是:“對於爸爸的安排,我們永遠都ok”。這一涉及數千億港元家產的劃分,被視為華人富豪家庭分產的範本。

這一方案一經公佈,就被外界讚歎富有智慧:家族企業沒有因為分家而被削弱,家庭也沒有因為李嘉誠厚此薄彼而陷於不和。同時,李嘉誠計劃協助李澤楷收購的目標公司將會是新業務,與目前長和公司的業務無關。因此,兩名兒子的業務不同,也不存在利益衝突。

而公佈分產方案的時間也選擇的非常適當:在市場相對低迷的時候,正是準備現金大舉收購優質創新資產的最佳時間。宣佈消息既提振市場信心,也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李嘉誠的智慧更體現在對家族信託的安排上,為家族事業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基礎。李嘉誠曾多次參與注資信託基金。

在2010年,李嘉誠更是將7866.8萬股長實股份贈予家族信託,因而令信託的持股量由37.04%增至40.43%,有分析師認為,這一安排正是考慮了信託基金在遺產稅、家庭成員生活保障、風險隔離、隱藏財富、分配機制等方面的諸多好處,是對豪門家族破解“富不過三代“的一種防範措施。

今天下午的公告宣佈,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將接棒父親,續任董事總經理。外界觀察李澤鉅沉穩有餘,開拓不足,而次子李澤楷衝勁十足,卻不擅守。或許兄弟二人都沒有把父親李嘉誠在商業上無與倫比的天賦很好繼承下來。

在這個角度上,真正困擾李嘉誠的,從來不是分產,而是繼產。

因此可以預見,即便是退休了,李嘉誠多半也會退而不休,繼續為更多人和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因為有些人,能夠做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答案早已經融入他們的血液。這跟財富,跟榮譽統統無關,那裡面有他們要帶去天堂的愛和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