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周期的「謝幕」

1、產能週期的三個階段


產能週期的“謝幕”



2、產能週期視角下,固定資產投資


產能週期的“謝幕”


一是,2012年之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降,2017年兩者之間甚至出現倒掛

二是,2012-2013年投資表現良好,按照產能週期理論,之後應該會出現,投資降溫、經濟穩得情況,但是,2013年之後,經濟大幅下降,不過貿易盈餘確實表現為增長。

可能的解釋是:2012年之前的產能週期,主要是固定資產中製造業投資帶來的產能週期,但是,2012年之後的投資,都是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無法形成明顯的供給效應。

需要驗證兩件事:一是2012年之前,確實為製造業投資領增;二是2012年之後,確實為房地產和基建領增。

3、固定資產的內部分化


產能週期的“謝幕”


產能週期的“謝幕”


產能週期的“謝幕”


產能週期的“謝幕”


一是,2003-2005年,製造業增速明顯,為投資增長點

二是,2009-2010年,投資全面回升,基建一騎絕塵

三是,2012-2013年,製造業萎縮明顯,基建再度一騎絕塵

四是,2016-2017年,房地產投資迴歸,託底投資增速

五是,2018年,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回升,基建大幅下滑成最大拖累

因此,很明顯發現,2012年之後,基本上以基建和房地產投資為主,這兩類投資對債務的依賴程度明顯,對供給曲線右移的貢獻小,最終導致難以形成良性的產能投資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