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值股票已「殭屍化」,周期「剩宴」只能由外資主導了!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下的金融對外開放,一方面是吸引大批外資入駐優質藍籌股。另一方面則是吸引大批外資接手中國的小市值企業。

好股票有好價格才有好機會,垃圾股如果極度便宜也有長期回報收益。站在今天的環境和視角,定然是很多人否認這句話,但是放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金融發展史,“撿菸屁股”的時候也能發財。

優質藍籌股作為中國的核心資產,內資有著極高的控制權,也不會流失到外資手中。而三年來逐步被邊緣化的小市值企業已經在股權上搖搖欲墜,外資只要想要,憑藉當前的對外開放政策,可以說是唾手可得。

對於中國近幾十年的股市,可以說是無數次“騙局”的輪迴演繹。企業圈錢造富收割散戶,併購重組講故事吸引接盤俠。

在過去幾十年中,監管層需要牛市了,便伴以寬鬆的資金供給;不需要牛市了,就是一地雞毛。企業大股東在這個過程中利用過去的方式玩得不亦樂乎。

那麼,當前小市值股票遇到這種歷史極低值還無人願意接手,這是不是意味著企業已經放棄了這種投機的遊戲呢?我認為並不是,只是說國內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已經被綁住了雙手,而且已經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過去的這一兩年大批大股東定增質押抄底已經把自己給搞死了。它們已經無力再玩“老遊戲”了。

但監管層是絕對不會真的去救這些企業的。

如今的中國作為已經發展了三十餘年增量經濟的新興市場,增量的資本投入已經帶不來有效產出,反而加劇惡性的存量競爭。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把這些無效供給給“餓死、耗死”。

所以監管層不僅僅是要消滅掉一批中產,作為股市裡面的這些“不安分的中產”(小市值垃圾企業)也是需要消滅掉的。這樣市場的競爭格局才能更有效順暢,定價機制才更符合向監管層認為的做大做強的方向轉移。

對於外資來講,隨著中國股市的這種高比例質押、股權分散、股權轉讓的企業大規模爆倉幾次後,由於此前股權質押新規,也會讓增量風險產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這樣下去,股市的這種閃崩爆倉風險將會慢慢平息。而股市的這些小市值企業的戰略價值將會湧現出來。這對於外資、跨國企業而言,也是控股中國大批實業企業的黃金時期。

在此之前,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如果不能自身化解這種風險,被外資控制將是遲早的事情。

況且,對於外資而言,在股權風險多次爆發後的低風險時期,他們繼續以過去中國企業大股東慣用的伎倆來收割散戶也是很簡單的事情。

而對於中國股民投資者而言,外資沒有湧入接手中國小市值企業之前,還不能指望這類企業能夠搭上外資控股的順風車。我認為小市值股票“殭屍化”後並不代表它們完全沒有過去中國大股東和機構運作出來的那種“大機會”了,但是以後參與並且主導這場超跌“盛宴”的主角不再是中國企業大股東了,而是外資。

而在此之前,中國散戶投資者將面臨很長一段時間的分化局面,結構性的機會存在於那些現金流充沛、市值較大的優質企業;而結構性的風險將存在於那些資產負債率高企、市值較小的危險企業。

今天我們再次看到央行降準,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但是需要意識到的是,預期上的緩轉並不意味著監管層真有心想挽救這些小市值企業。只不過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思維的體現而已。所以雖然近期短期觀點上我強調不宜過度悲觀,但是從較長時間的週期來看,中國很多小市值企業正在面臨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決戰。

在內外上下“鬥法”的環境裡,較長時間的股市還是風險大於機會。但是從短週期來看,市場風險的釋放已經讓大批優質藍籌具有了投資機會。所以我依然是那句話,好股票慢慢買,垃圾股慢慢賣。

小市值股票已“殭屍化”,週期“剩宴”只能由外資主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