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红楼梦》是完整的,那么红学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Laura-wei


所谓红学,最初并不是研究《红楼梦》完整不完整,后四十回是不是续作问题。清人研究《红楼梦》重在就作品点评,关注的是其主题思想文学价值文化意义,实际上走的是文学研究的正道。清未民国初有索隐一派将《红楼梦》看作政治小说或隐述历史,开始索隐文学故事背后的人物原型和历史事件,有主张作品隐射明末或南明历史表达反满情绪之说,有主张描写清初贵族明珠张侯等家事甚至清宫太子事之说,总之是猜谜,已经背离了文学作品研究。民国后,胡适从考证作者入守,开辟了所谓的新红学。其论断主要是:《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江宁织造曹寅之孙,《红楼梦》是其自序传;曹雪芹仅写完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胡适发现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现存最早的《红楼梦》抄本,是早于程刻本的真本,凡早期抄本都有脂批,脂砚斋等是曹雪芹的亲友,参与《红楼梦》创作。胡适之后,周汝昌冯其庸等红学研究会的一干人发扬"胡说",形成定论和红学常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质疑新红学的研究,一是认为脱离文本从外部文献考证作者的方法找到的作者与作品不符(而且关于曹雪芹的考证也是漏洞百出证据不足子虚乌有);二是脂批本发现较晚,来路不明,有可能是伪造的赝品,以脂本和脂批为研究的结论靠不住;三是对程甲本有偏见,对程本不信任,而程甲本有可能才是真本,后四十回由程伟元高鹗整理,即使不是原作也并非高鹗所续,目前为止《红楼梦》所有续作中,程甲本后四十回是最好的版本。总之,红学研究从民国初至今一百年,都没有走出怪圈。没有认真研究文本,而是去考证一个故意隐去其名的作者,让一个无解的题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就只能是错解,也只能是无休无止的争论,葫芦僧判葫芦案。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闲云


红楼梦如果是完整的,那么人物的命运可能会比较明了,但是别忘了,红楼梦除了人物命运描写,还有诸多历史研究价值,它集中反映了曹雪芹时代的文化,传统,服饰,饮食,官场,建筑等方方面面,可以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态,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延续状况,所以很有必要.


尔可口木


红楼梦本就完整,一群傻子自以为是编出个什么前八十回,后四十回,又编出个曹家。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红楼梦即道,上者勤而行之或若存若亡,百姓者聊以一笑,破一时之闷,若说到个“红学”,非疯即傻。


浮木盲龟


这个完整要看是什么意义上了。即使八十回后面的内容由曹雪芹写完完了,也由脂砚斋评过,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文本也是一本存在诸多问题的奇书。因为从根本上说,作者之所以用隐笔的方式著书,自然有无法明说出来的苦衷。所以从这方面来说,红学还是有存在的必要。当然,完整的小说文本肯定比只有八十回的研究价值更高!

我个人认为,未必只有完整的文本才能真正解读出《红楼梦》,即使现在的文本就已经完全能解读出来。


慕容谈冰


这是两个问题,都是成立的。


云南省红楼梦学会


不但有必要更有料可研,这书不光是文学意义上的事,更是人生哲学社会人文心理心灵精神等等众多领域的全方位的问题的奇书,当故事完整后或许就让人看到众多的真理及本质性的答案,所以争论会更激烈,红学更繁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