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穷病被收割指南

不同程度穷病被收割指南

最近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很火,触碰到了人们的痛点:穷,没钱治病。有句话让咪不蒙印象非常深刻: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关于穷,知乎上有着无数的问题。比如:贫穷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吗?这一问题有63733人关注,250条评论。而哪个瞬间发觉自己真的很穷?有26345人关注,73条评论。回答的人大多数都选择了匿名。

他们揭开自己的伤疤,告诉大家自己最穷的样子:没钱、自卑、甚至没办法保证一日三餐和生活必需品。

而生活中有穷病的人,难道真的就只是家境贫寒的人么。并不是,有钱人一样患有穷病。

因为患了“穷病”一门心思想快速赚钱,买股票被收割,买房子十年没涨价,买虚拟币亏损,买P2P投资人跑路,甚至买个线上课程都被骗。

在咪不蒙眼中,这一群轻易被收割的人才是穷病的真正患者。

挣扎在温饱线的人也许努力一下可以过上小康生活,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能买得起自己爱吃的红烧肉,而有钱人患有穷病有些什么“症状”呢?

初级症状:楼市收割

一看见收割两个字,肯定大家又想到了股市的韭菜。最近政策有说外国人可以投资A股了,很多股民津津乐道的讨论,国内韭菜被连根拔起来了,现在只能收割外国韭菜了。

然而咪不蒙这里说的收割,不仅仅是股市。楼市,也一样的可以收割。几乎身边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在中国买房置地是不可能亏钱的,并加上了各种拆迁户一夜爆富的新闻。

然而实际上怎么样呢?

有新闻报道说有家长看见楼盘宣传学区房,买了以后发现并不属于学区房;有小道消息说某地修建机场,许多人一拥而上买了房子想等拆迁,最后发现那地方根本不修机场,而是有人恶意造谣。还有人看见各种政策一出,赶紧买房,例如海南和丹东,结果发现买进来就没法卖出去了。

这些人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穷人,手头都有一定的积蓄,然而投入和收益并不成正比,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好歹买了房子,还有实体的东西摆在面前。

中级症状:消费收割

消费主义思潮很有意思,促使人们把自我满足和快乐放到第一位。告诉女性你要活得精致,哪怕是一只口红,于是披着美好生活的消费主义观侵蚀了一大批的年轻女孩子,校园高利贷,裸条因此出现了。

而对于男性,则强调的是手机、电脑、耳机、运动跑鞋、豪车、别墅.....总的来说,只要花足够多的钱,买最好的,就是成功男士标配。

为了豪车、奢侈品欠款还不了的人很多,咪不蒙认为还是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高级症状:正能量收割

收割这一群体有一定的技巧。比如让你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然后一些不靠谱的平台会通过高收益、返现、虚拟货币和各种投资项目吸引你,结果跑路了。

还有的营销很聪明,告诉你要能吃苦,要掌握成功的一百种方法,要积极向上,于是向职场白领售卖“三个月商务英语线上课程”“每天半小时,成为职业经理人”等课程,这种收割方式又称为智商税

总的来说,利用人的积极向上来进行收割是非常隐蔽的方式,大家要小心。

为什么患有“穷病”的病因是什么?

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焦虑。

1、焦虑自己被同龄人抛弃

鸡汤文告诉你XX成为了史上最年轻有为CEO,XX年少成名。就算不看鸡汤文,翻翻朋友圈,也越看越焦虑。

2、焦虑跌落所处阶层

迈入小康家庭的人 害怕自己一病回到解放前; 中产阶级费劲心思的保持自己所处的位置,盯着富裕阶层努力;而富豪阶层拥有的太多, 比所有人更害怕失去。因此一旦有可能暴富的机会就容易入坑。

3、焦虑未来

体制内的人焦虑自己赚不了更多钱,体制外的人焦虑养老;北上广的人焦虑日益增长的房价和物价, 小城市的人焦虑生病、教育资源.....

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但是有钱人的焦虑却经常传染着我们。

总的来说,脚踏实地保持好心态比什么重要, 过度焦虑容易被收割。

#本期互动#

对于药价,有人从研发成本看,认为贵是正常的;而有人认为药就是为了救人,应该便宜,照顾弱势群体。你是怎么想的呢?欢迎下方留言。

咪不蒙期待与大家下期相遇!

不同程度穷病被收割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