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现在提倡丑书和怪书吗?

墨缘5802


一、认识到书法的“圆心”

我认为现在我们讲书法艺术的发展路线,必须要搞明白,书法的根基在哪里,只要把握书法的根本、根基所在,才能把握书法的未来。

就好像我们用圆规画圆一样,半径只能决定圆的大小,而最终决定这个圆在高处还是在低处的,是圆心。

在书法中,书法的根本精神以及核心内容就是书法的“圆心”。失去了这个圆心,无论走的多远,也很难说能在世界文化上占有较高位置了。

所以必须从书法的本心出发,才能知道书法的未来。

所谓不忘初心,就是这个道理。

二、书法的本心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书法的本质所在呢?我认为就是情技相融。

这里的“情”,指的是情感,这里面的“技”,更多时候指的是技法。

我认为中国书法的本质,就是书法家在掌握高妙技巧的同时,又能够完整、清晰的呈现自己的情感、态度。这是中国书法的本心,也是中国书法几千年来不变的根本。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不仅有高超的书法技巧,而且其情感也十分复杂。既有宴会的快乐也有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的惆怅以及无奈。

下面就详细的说一下这两个方面——技与情的具体内容。

三、何谓“技”

技,在书法层面上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笔法、结构、章法。

而中国书法的技巧,主要通过对书法作品的临摹、学习习得的。通过对书法作品的临摹逐渐掌握书法的形体、技巧,在模仿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

由于书法的特殊性,在很多时候认知和实践是不同步的。

也就是说自己心里明白怎么写,但是手底下一写出来就走了样子,就乱了阵脚。所谓心里明白,手糊涂。究其原因还是练习不到位,临摹不够刻苦。

四、何谓“情”

所谓情,就是指在书法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一个书法家应该有的情感态度。比如,王羲之在兰亭序里抒发人生感慨以及生命的短暂。赵孟頫在书法中表达自己仕元的悔恨、无奈,颜真卿在《祭侄稿》中抒发对于侄子的思念、对敌人的痛恨以及对国家的忠心。这些都是情。

但是书法中的情可不像我们平时的情绪发泄一样简单。每个人都有情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在书法中表现情感,并且依托书法这一形式表达,才是关键。

除此之外,你光说你自己确实把情感灌注于书法中了,这没有用,还得让别人,让其他人都能通过书法作品感受到这股情感,身临其境才可以。

比方说我们看颜真卿的祭侄稿,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悲愤之气,慷慨之气,从颜真卿的书写就可以看出。

另外情感的表达必须依托技术,才能实现。假如没有颜真卿高妙的书法技巧,即便是他的思想再复杂、感情再深刻,也无济于事。

五、丑与怪

但是目前一些流行书法却在这两点(情与技)上出了问题。尤其是令人深恶痛绝的丑书书法。毫无情感和思想性可言。即便是有思想性,也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因此显得苍白无力,弄巧成拙。

很多丑书书法都会和一些高大上的名词牵扯到一起,甚至故弄玄虚,让人看不懂、听不明白。别人一有意见,他们便断言,你们懂什么?你们不懂艺术。

我们可能真的不懂艺术,但是永远不会被愚弄。思想和情感这种东西,既主观又玄虚,不好把握,其唯一存在的理由就是以客观的技术作为支撑,才可以令人信服。但是遗憾的是,丑书、怪书空有狂怪的外表,却无内在实质。即便是有内在实质,也只是痴人说梦,一厢情愿罢了。


松风阁书法日讲


方向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目标是有传统有创新的艺术。至于丑书和怪书,不是提倡不提倡的问题,它的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有可能是胡闹,有可能是创新,还有可能是你根本不懂。要想有这个分辨能力,你得苦练多年见多识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