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論壇|周琪院士:輔助生殖領域發展對中國科技創新的啓示

在“中國大陸輔助生殖技術成功應用三十週年健康生殖學術研討會”會議上,周琪院士指出自從1978年世界首例 “試管嬰兒”誕生以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已經走過40年。輔助生殖不僅解決人類日益突顯的生殖健康問題,又表現出巨大的臨床應用前景和產業潛力,對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輔助生殖領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胚胎水平的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其背後分別是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和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一是人工配子和人造子宮等,其背後是幹細胞技術和器官制造技術的發展。輔助生殖領域的活力和創新能力在關鍵技術突破帶來顛覆性發展、關鍵技術與臨床問題的結合和應用、倫理和監管等幾方面對中國科技創新產生了重要啟示作用。

院士論壇|周琪院士:輔助生殖領域發展對中國科技創新的啟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周琪教授先就昨日中國大陸輔助生殖技術成功應用30週年開幕式抒發了感想。他表示此次30週年紀念活動意義非凡。張麗珠先生髮展試管嬰兒技術,莊廣倫先生的推動。視頻中遞卵,培養的細節,向我們展示了在當年開拓性的工作如何做出來。

與我們分享了科研創新的要素和如下幾點啟示:

第一,通過跟蹤模仿,快速積累實力。現在第13個五年計劃。SCI論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任何事情沒有對與錯,沒有對科研的推崇,沒有現如今的發展。這次紀念活動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把三十年的生殖領域發展進行了很好的梳理。而到今天為止,停留在模仿是不夠,但沒有模仿也沒有創新。

第二,著眼長遠,找準方向,引進先進技術,集成創新形成局部優勢。生殖領域的研究,包括表型組、基因組、譜系等,推動了胚胎幹細胞的發展。提到和別人一起無法超車,超車需要找準方向變道行駛。例如從卵母細胞極體的方向,考慮證明和卵母細胞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藉助謝曉亮教授、湯富酬教授的技術,來尋求合作。DNA雙螺旋的發現是創新,新技術的集成也是創新。就像蘋果手機,每一代的出現是技術的創新和發展。SCI論文是集成,無論技術是什麼,不要墨守成規,要利用技術為我所用。就如臨床醫生的宣誓誓言,為病人服務,把基礎、技術集成在一起是創新,新的技術和平臺。考慮未來可以規劃怎樣的工作,以我們為主體的項目規劃還是不夠的。國家討論未來生殖規劃,幾乎可以在國際上找到同類,是高仿。中國是否可以提出唯一的,為世界科研系統、學術理論提出什麼?science125個科學問題,和生殖與發育相關的問題,母體不排斥胎兒,人的壽命可以多久,冗餘基因是做什麼的,器官如何發育和終止等等。有哪些問題通過集成、團隊合作可以解決的。當年日本的諾獎規劃,現在真正實現了頻繁得到諾獎,可以吸取經驗。在領域內考慮未來如何發展的問題。

第三,用於探索,大膽實踐,謹慎實施,科學規劃,敢於亮劍。昨日啟動儀式上原國家衛生部張文康部長的發言氣勢恢宏,給我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

第四,推動監管科學進步,支撐領域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昨日周琪教授和王一飛先生進行交談,講到涉及人類健康,和藥物研發,不是服務行業,是需要監管的。監管領域脫離嚴格管控,監管標準,是擔憂的。生殖領域主要的引領者,監管者,希望加強自律,加強管控。保持健康發展。

最後,周琪教授向我們介紹了幹細胞與生殖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導集體的成員,王紅梅主任,胡寶洋,高飛,王皓毅,李偉副主任。並介紹了近年來實驗室的科研發展和研究成果。使我們受益匪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