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为什么不学习广东,举全广西之力大力发展北部湾沿海城市?

明叔32819772


广东为什么发展珠三角,因为珠三角从古至今就是广东最发达的地方,而广西最发达的地方就是桂柳邕,每个省当然要优先发展最有优势的地方呀!

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因为处于珠江口,土地平坦肥沃,水热条件好,适合发展农业和渔业,所以从秦朝开始,珠三角就重点发展,番禺(现广州)就是广东的中心,后来广州更是唯一对外开放口岸,改革开放后,为了吸引港资,顺理成章地发展珠三角地区。

而广西,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桂林是广西的中心,秦朝就设立桂林郡,民国初年,陆荣廷上台,把省会迁到老家南宁,后来李宗仁、白崇禧上台又迁回桂林,建国后,为了消除白李势力影响,设立壮族自治区,同时把省会迁到南宁,而把工业基地放在柳州(现在广西很多大企业还是在柳州)。

至于北部湾的北钦防三市,在历史上是边缘地区,改革开放后由于中越关系紧张,北部湾靠近越南,更加不可能发展了,等与越南关系缓和后,北部湾也开放了,可是北部湾面对的是东南亚穷国,哪里有什么投资过来,而且东南亚有钱的华侨祖籍都是广东,他要投资也是去自己家乡,广西可没有这样的华侨资源。

等到90年代北部湾开始发展时,珠三角已经发展10多年了,因为北部湾没有基础,又拉不来投资,后来就搞房地产,结果弄出了泡沫,更加血上加霜。

不过现在国家把北部湾上升为国家战略了,应该会好很多,不过北部湾的中心城市却是南宁,这就有意思了,哈哈!


小罗说是


广西经济腾飞,首先要克服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也是广西为什么不举全省之力发展北部湾经济的原因。

壮人不治桂

广西简称“桂”,地处华南风水宝地,可谓得天独厚,外有汪洋大海可通四海,内在发达交通可到九州。然而广西经济一直未能得到与此地理位置相称的发展成果,在全国沿海省份中,一直垫底。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这些年,广西一直把发展重点放在桂北偏远山区,这些地区是壮族同胞聚居地,比如百色、柳州、河池等。而这些地区以“山”著称,三山一水一厘地,从经济角度而言,这样的地区是最不适合投资的,而壮府的领导,却偏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得到的结果是浪费了国家的资金,搁置了广西的资源。他们把大量资金、资源投向偏远山区,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领导是壮族人,那是他们的故乡。我并没有偏颇执言,而是就事论事。广西要发展,首先要在领导任用上,壮族和汉族一概平等,无优先权,不搞特权。能者上,唯才是用,而非唯“壮”是用


撤区设省

纵观全国,但凡是民族自治区的省份,经济发展都很落后,曾经,设立自治区是个明智的举措,但是,任何政策都有它的时效性,政策应该与时俱进,让政策服务人,服务时代,而不是让政策变成时代的累赘和经济的绊脚石。所以应该适当的调整自治区政策,把广西撤去壮族自治区,改为广西省。可以考虑设立壮族自治市,就广西而言,壮族同胞聚居的地方就几个市、县,可以把壮族同胞聚居的市或县改为自治市、县,这样更人性,更附合各方利益与经济发展。



向日奎


感谢网友的提问!关于“广西为什么不学广东,举全省之力发展北部湾沿海城市”这一话题,抛开历史遗留问题,本人有以下观点:
①北部湾是区域性经济区,虽然战略意志上升至国家层面,但却没有香港、澳门这样的强力推手。在华侨方面也不具备广东优势,因此难以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实力经济区。

②珠三角的发展得益于广州与香港、澳门,三座城市中间的地区就相当于辐射区,这为珠三角城市崛起提供了区位优势。而北部湾经济区则是分散开的城市体,与广西府南宁距离不近,而且辐射区过大,难以形成聚焦能力。
③珠三角产业转移已形成常态化,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也成为当今发展重任。沿海产业转移至内地是具有战略任务的,福建就是一个例子。借此话题分析北部湾同样绕不开这个理。④就全国城市发展态势来看,“省会首位度”被大力支持,从南宁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就能找出原因。


民间查访专员


恰恰是这个举全省之力发展北部湾而毁了广西的发展之路



鄙人愚见:一切经济发展源于经济腹地和工业基础。

广西发展不起来的原因1地理位置,珠三角港口一出来就是畅通无阻的开阔海域,可以直接到太平洋以及马六甲,而广西出海口要么过海南琼州海峡要么与越南海域靠近,远不及珠三角港口出海便利;

2经济腹地狭小,广东拥有世界级港口香港,南粤双雄广深,北面直对湖南江西,京广京九沿线皆为经济腹地。而广西,孤立柳州桂林梧州,孤立柳州无异于切断了焦柳线沿线北方中原的经济潜力,边缘化桂林切断了北接湖南及以北的北方经济往来,最近边缘化梧州不甘心做广东小弟,切断了与广东的经济交流。

广西这一波操作,导致了正北东北以及东面的经济往来几乎断绝。仅剩下西北以及西面南面。广西西北与贵州云南的交通干线极少,云南也有自己的边境口岸,南面东南亚首先穷,其次,除了越南外,广西都不是最佳边境口岸,海路走东部沿海近,陆路云南近。

3完全搬运工,打下手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北部湾计划意味着柳州成为过去式,而柳州是广西唯一的真正意义的工业城市。北面各省隔绝了,自己也没东西出口,这样的港口有什么意义。

发展北部湾三市,一厢情愿地建立工业体系,但一切工业源于市场需求,试问哪个会舍近求远要广西的技术不成熟的工业品

个人觉得,广西不应该把自己从地缘中独立出来,一心做东南亚大哥,相比东南亚中国本土才是关键,现在集中力量发展南宁无异于丢西瓜捡芝麻。既然没有做老大的命,为什么不和周围各省一同发展呢。

(本人篇中所说的隔绝、没有等词都是表示大部分的意思,绝对隔绝是不存在的,也不打算和钻牛角尖的人争论)


我很冒险的梦


其实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了,不知道是人家根本就不关心,还是说想自己在另一面当老大,反正就是广西就有了这么好的优势,全都扔掉了,想要自己走不同的路,可惜却找不到光明。

刚开始穷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刚开始沿海在开放发展的时候,广西还在打丈,到了九十年代才跟越南那边休战,此时正是百废待兴,而到了两千零几年的时候,经济才开始得以在起步阶段,什么都是从头开始,而人家早就过上了富足生活了。

然则多年来,广西最大的发展就是发展了首府——南宁,总觉得在广西投入最大的工程和资金全都注入了南宁的发展,反而其他周边的城市只能是自力更生,努力在填饱肚子,哪有什么时候搞发展?一个得不到支持,二是没有资金,就算是有想发展的决心,也没有外来力量,根本就运转不起来。

本来说等到国家要开始弄西部大开发,可以跟上步伐了,可有了一个北部湾的港口,却没有得到资金的支持,那也没办法啊。而且广西又不舍得让对接广东,你出不去,人家进不来,这就上不了人家发展的快车。

虽然广西的对面有个东盟,但人家也不是都会对你有所青睐。

不过听说在十年前中央就曾对广西投入发展,可只怪自己不抓住机遇,不争气点,让中央有所不满了吧,以至于现在国家把西南的发展重点对象转移到了贵州方向去了。


励志小草


关注买房商学院,没有商业的利益,只有清晰的投资逻辑!

举广西全省之力,发展北部湾沿海城市,就怕是举而不坚,坚而不久啊!广西政府很多的选择,都是对现实的妥协和折中。

第一,时代不同了。40年前,中国的城市化才开始,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到了尾声,而且伴随着老龄化和城市圈化的加速到来。关于人口的结构,请看我前几天的一篇文章。

第二,产业向中国的大规模转移已经确定性过了高潮期了。靠引进外资这条路基本走不通。以前中国缺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现在缺啥?参与全球分工的高速成长期确定性已经过去,几十年其他沿海城市累积了多少的财富!

第三,产业结构不同了。现在,工业和出口型的外贸,低端面临东盟的竞争,高端面临欧美日的压力。没了增量,不太好搞了。所以,到今天,低端已经很难汇聚人口。高端需要很大的经济基数和聚集能力。北部湾,走哪个端?

第四,北部湾的开发面积太大,导致价值不能有效堆积。光有港口已经不是一种竞争力啦!开发一个城市,要巨量的资金投入,何况是一个湾?一片城市?

第五,广西本身的经济体量也不够大,又加上广东的吸附,有点力不从心呀!何况,总得关照下省城吧?怎么举全省的力气?

北部湾的发展需要时间。如果画个圈能画出世界级城市,那就多画几个解决所有问题好了。

北部湾,祝福你!


买对房


在农耕时代,广西北部深处内陆,是农耕民族南下的基地。秦末动乱时,赵佗据番禹自立,称南越武王,辖地在两广之境,兼有越南北部,为旧秦南海、象郡等地。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时,平南越吕嘉之乱,收两广之地,完成南部中国一统中华大业,分其地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公元前106年,汉朝设立刺史部,析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后改州),将统辖整个岭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设在苍梧郡治的广信,使之成为整个南中国的首府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6年,孙权析交州与广州。广州治番禹。

两广地区此后一直并称为岭南地区,唐代称“岭南道”,宋代分置“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广西自此得名。元时,广南西路并入中书省,废置。明初定为广西,延至今日。

广东、广西虽说都靠海,但是地理位置截然不同。广西的海,是北部湾,是一个半开放的内海,历代有志于经略南方(越南)的皇朝,将广西都定位为军事基地,所谓“镇南关”是也。

自明代开始直至解放,北部湾所属地区都归广东管辖。因为钦、廉地区是一片平原,北部被广西的“十万大山”与其他地区分隔开来,由此造成民风民俗上与广东西部地区相近。直到解放后,为了广西有一片出海口,发展海洋经济,将钦、廉地区划归广西。


广东地区面向外海,直通大洋,巨海浩荡,原野殷阜,适于发展海洋贸易,是为经济重镇。所以,不管是潮汕、广府,都对远洋事业情有独钟。

广西地区因为特有的地理位置,一直不太平。在宋代,就有侬智高的叛乱,宋朝费了很大力气,也只是维持了和平局面。到了近代,又有英法军队从陆地进攻广西。到了1979年的自卫反击战,广西也是作为前线打了10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因为国际局势凶险,还曾计划在广西地区,以湛江为中心打“大一点”的局部战争。

广东地区因为经商的关系,战乱虽然也有,比如改朝换代等,但是战乱时间都不会很久,商人“以和为贵”。南宋时,广东地区就有1000多艘远洋海船往来于“海上丝绸之路”。出水的“南海一号”,成为当时远洋外贸事业发达的见证。

清代中期以后,天下太平无事,生齿日繁,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广东地区的人不得不下南洋,形成了现在的“华侨”、“华人”。广西地区的人因为多山地,偏保守,人口也不多,所以出海务工的人较少。所以广东的人活不下去出去讨活路,广西的人活不下去,揭竿而起,成立了太平天国。概其秉性不同。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广东地区因为自清末以来的大量的“华侨”、“华人”的投资,以及发达便利的海上航路,得以迅速发展起以来料加工的外贸型经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1989年,广西的仗也打完了,可是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核心城市——湛江的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弱于广深两市,以东南亚为腹地的经济合作也一直面临海洋领土争端的政治问题。虽然中国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友好睦邻政策,成功团结了很多东南亚国家,在广西也成立了“东盟”自贸区,国家的政策也给了很多。可是因为东南亚的经济,一直以来也是不上不下,所以以此为基础的广西经济也是不上不下。

(有“小巴黎”之称的湛江)

之前北部湾地区曾花大力气到广东地区招商,但是招商想过并不十分理想,发展了很多年,也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其间原因,与人的思想有关。广深地区,开埠已久,经商气息浓厚,也有相应的商业文化基础与土壤。北部湾地区,受传统内陆思想影响,而且也缺少广州湾地区的大量的外资投资,发展就比较坎坷。其核心城市,湛江在广东地区的2016年GDP排名只在第8位,人均更是排在了第16位。与广深佛莞相比,差了很多。现在广东腾笼换鸟,广西可以承接很多工业配套项目。广西完全可以先把产业配套做起来,包括路政(路确实不好)基建、电力、学校投资。金融需要有相对应的实业为支撑,不然金融就会成为纯粹的资本游戏,一旦泡沫破裂,除了撕裂的社会,什么都不会剩下。


所以,广西不发展北部湾,原因有:

1,广西不是作为经济重镇而设的,其职能在和平时睦邻,战时镇南。发展经济是在1990后,失了先机。

2,广西人的思想依然有大陆情结,南宁深处内陆,不利于汇聚全省资源往北部湾,甚至争夺各地资源。江苏南京也是内陆,不过南京格局大,不与小弟们争经济腹地,往内陆纵深发展。

3,钦廉地区没有好的经济腹地,广西北部都是山区,往北往西都是连片的横断山脉,提供不了人才,资源和市场。这些地方仅有的人才和市场,也被临近的广东省抢走了。东南亚地区也是,本来就不甚发达,广东商人一来,说好的自贸区也不是很热闹了。

4,广西没有数量庞大的华侨,缺少引进外资的渠道。香港和澳门为代表的对外窗口,只对广州附近有影响,广西的经商思维差,政商路径不能做正途。

5,发展错位,桂北桂南梧州南宁钦廉等地可以错开发展,物流、旅游、重工、电子制造等行业可以放开政策,争取打好产业基础。没有产业基础,制造成本降不下来。

6,没有区域核心城市。湛江体量不够,广深离得太远,辐射不到。南宁隔着十万大山,且是首府,资源天然集中。

说到底,还是人的思想问题。思想不被解放,发展就容易束手束脚。国家给的政策已经相当多,且扶持广西整合经略东南亚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但是广西一直不上不下,让京师也是着急无法。

不如放下身段,踏踏实实地建立起来工作基础和旅游基础,做好产业承接的准备以及对外开放发展。先修路,把梧州当成西南物流枢纽来建设,解决交通问题,把钦廉地区与粤西连成一片,逐渐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对外经济。

中国要把东南亚变成自己的后花园和战略后方,广西还是大有可为的。一定要率先发展起来,不然云南、贵州也可以打造省份名片,争取资源,成为政策的立足点。


而知而行


我国与东盟已实现了零关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与东盟的紧密的经济、文化等交往,实现双方互利共赢,这是对双方都有益的好事情。

我国西南各省大发展符合国家利益。因此,处于西南各省沿海拥有北部湾的广西必然有大发展的机会,广西必须要有大发展。

我国大力发展与较容易发展双边友好往来的东盟国家中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的关系,通过泛亚高铁以及北部湾沿海的便利交通来联通,这肯定是现实的,可行的。


我家颁布的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就已经表明国家非常重视这一带的发展。

我认为,只要国家愿意大规模拉动北部湾地区大发展,无论在广东的雷州半岛还是在广西南宁、钦州、北海,上马大项目和有大动作的可能非常大。

比如,是否可考虑将钦州并入南宁?可否通过钦江支流的平陆运河打通钦江到南宁郁江的内河水系?可否考虑营建联通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琼州海峡海底隧道?等等,如果实施大项目,很快,这一带就会加速发展。

并且,国家在这里的一定区域实行更便利的对外交往政策也不难。

到时,广西的发展不单是举广西之力,将是全国与东盟国家形成的发展合力的一种大势。 只要是能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我相信,不但是广西会有大发展,我国西南与东盟很多国家必然会迎来一轮新的大发展。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其实这问题是这样理解的:广东做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为何只有珠三角富而其他地方穷呢?而珠三角为何只造就了广深?翻开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广深的成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并非广东集全省之力打造广深的,是广深一开始已站在了城市竞争中的制高点。



广州改革开放前做为中国的南大门,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产品,广州当仁不让的成为中国的首个“特区”,打破了当时以西方为首的经济“封锁”。随着香港与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兴起,中国才有了早期的四个特区。而深圳比邻香港,得益于香港的产业转入(珠海、汕头并非港资、外资首选,特区就不特了)。那么外资的进入也首选广深,或在广深临近的珠三角地区。佛山、东莞在广深边,因此受益最大。



由于受香港的推动及外资的进入,广东各地的人都汇集到珠三角发展,广深的经济得以高速的发展。在九十年代有“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口号,各省的民工和创业者纷纷南下涌入广东,在广东又首选珠三角。到了珠三角后,又首选广深。这样广深便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人才或企业都择优录取的,并淘汰了一些低端产业。因此广深吸收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一批优秀的创业者。为广深营造国际化大都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珠三角的兴起,也反映出广东其他地区落后的面目。因此非珠地区优秀的人才或企业更愿意到机会更多的珠三角地区落户(这包括了在广深就读大学本省或外省的高才生都希望落户广深),这样广东便呈现了强者恒强的局面。


综观广西的发展之路,比起广东非珠地区已好很多了。有必要学广东么?其实广东除了广深佛莞,其他城市与广西的城市半斤八两罢了!甚有比广西的还不如的。

嚁月


由于不想跟着广东当凤尾,想当大西南的龙头,自己构筑出海通道。但由于周边除了广东都是穷地方,都是想输出货物,西南云贵川的货物如果从钦防北出,回头车却要放空回去,因为广西本地没什么货物拉回云贵川。所以,云贵川继续使用广东珠三角出口,不选择钦防北出口,因为珠三角工业发达,回头车有工业品拉回云贵川,摊低了运输成本。这就是为什么广西出海大通道始终火不起来的原因。而越是火不起来,广西就越要搞火,到了集中全区之力建设出海大通道的程度。为了独立自主发展,广西甚至不修通通往广东的高速公路,我早几年去广东,发现广东那边的高速公路修得很好通到广西门口了,甚至穿越了很多山洞,可见当时下了大力修广东境内通广西的高速公路的,但广西这边就破破烂烂的路,故意阻滞大西南通广东的道路,以逼迫大西南借钦防北出口。在广西这个战略下,受冷落的不仅是老三桂林,梧州老四也被边缘化了,老二柳州也被半半边缘化,但老二离南宁近些,情况相对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