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念活「山」字經 廣種「發財樹」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脫貧攻堅|念活“山”字經 廣種“發財樹”脫貧攻堅|念活“山”字經 廣種“發財樹”

脫貧攻堅|念活“山”字經 廣種“發財樹”脫貧攻堅|念活“山”字經 廣種“發財樹”
脫貧攻堅|念活“山”字經 廣種“發財樹”脫貧攻堅|念活“山”字經 廣種“發財樹”
脫貧攻堅|念活“山”字經 廣種“發財樹”脫貧攻堅|念活“山”字經 廣種“發財樹”

“這30畝苗圃,明年就能盈利!”

“核桃樹底再套種上藥材,過上兩三年,1畝能收益1萬多塊錢。”

“用咱蛋白桑喂出來的豬,那可是生豬中的‘勞斯萊斯’。”

……

佳縣官莊劉才溝的村情家底,對市林業局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王彥裕來說,早已如數家珍。2017年,劉才溝實現整村脫貧,但怎麼做到脫貧不返貧、脫貧能致富、致富能持久,最終實現鄉村振興?已成為擺在當地政府、幫扶單位以及劉才溝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脫貧摘帽並非扶貧終點

一早出發來到佳縣官莊劉才溝村村委會,與鄉政府召開座談會,新駐村幹部表態;熟悉劉才溝村地形地貌;回到村委會,擔水、生火取暖、打掃衛生。

——摘自2月28日《扶貧工作日記》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王彥裕(左)、劉光軍(右)等查看核桃長勢。記者莊晨陽攝

今年正月十三一大早,王彥裕和搭檔女林業工程師張成榆、90後寇書鳴,驅車來到了劉才溝村,接棒同事,旋即將自己的全部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村裡的脫貧幫扶工作上來。半年來,當年的白麵城裡人,已然成了劉才溝的黑麵“土著”。

“曬的,一天爬山上坬、進村入戶,不黑才怪。”在官莊便民服務中心負責人牛宏偉眼裡,市林業局派駐到劉才溝的這3個工作隊員,“都是實實在在來幹事的好乾部”。

劉才溝行政村由劉才溝和妹山兩個自然村組成,轄區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70戶955人,常住人口467人。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9戶142人,得益於市林業局的大力幫扶,2017年整村脫貧摘帽,目前還有貧困戶8戶18人。

“今年再脫貧6戶16人,剩下的2戶2人由政策兜底。”村黨支部書記劉光軍扳著手指頭,歷數這幾年的變化。

這個曾山大溝深的窮地方,如今已是翻天覆地大變樣。磚茬聯戶路、通村水泥路、太陽能路燈、光伏發電站、文化廣場……近年來,各級各部門累計投入資金400多萬元,全村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乾巴巴的數字背後,凝聚了脫貧幫扶幹部這幾年來的真心、真情和真幫。更為可貴的是,村民的思想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為激發貧困村民通過雙手勞動致富的動力,村上設立了愛心超市,所有物品的發放採取讓貧困村民參加集體勞動、公益勞動和個人家庭勞動換取積分的方法,按需免費領取,貧困戶均可憑積分卡免費領取所需物品,形成“比創建、比衛生、比參與”的良好風氣。

同時,駐村隊員結合社員大會,講授“忠孝仁義禮智信”中國傳統文化,利用茶餘飯後的空閒時間,組織群眾鬧秧歌。目前,建設幸福養老院的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

劉才溝的村風村貌煥然一新,貧困戶劉增厚感同身受,他翹起大拇指,連說了三個“好”,“他們(工作隊)做下的事大家都看在眼裡了,說謝謝哪夠!”對於村民的感謝和讚譽,王彥裕和隊員們覺得更是一種鞭策。

“我們肯定有離開的時候,得給村裡留下幾個能長久發展的產業。”工作隊的想法和當地政府不謀而合。

“三變”改革盤活各種資源

召開全體社員大會:宣傳林業產業政策;講解“三變”改革工作;介紹市林業局為村集體經濟建設苗圃計劃;各村小組選舉村民代表。

——摘自3月15日《扶貧工作日記》

劉才溝村自然條件較差,5560畝耕地均為旱地,以半坡地為主,機械化程度低,且年輕村民外出人員增多,在家村民老齡化問題突出,撂荒地、無勞動力土地增加,集體土地管理不善,常綠樹種較少,村民收入單一。

鑑於此,當地政府和工作隊同村“三委”會研究決定,“三變”改革先從回收村集體土地開始。

種了多年的地突然要收回,這讓有些村民心生牴觸情緒,甚至出現了搶種的現象。工作隊通過召開社員大會,發放回收村集體土地徵求意見表,選舉產生村民代表,給每個搶種戶多次入戶宣傳政策、做思想工作,多次召開收地專題會議。最終,劉才溝村多年來的集體土地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

“只有用情用心去為群眾辦實事,才會真正贏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回想年初那一次次“家訪”工作,王彥裕和劉光軍感慨良多,以收回210畝集體壩地為突破口,劉才溝村這次一口氣收回了4塊集體土地。

其中,壩地與佳縣一隆農副產品購銷有限公司簽訂保底收購高粱協議,全部種植高粱,由村集體自主經營,今年就能見效。

“預計畝產1600斤以上,純收入有30萬元左右。”王彥裕早就算好了經濟賬,他盤算要是每斤再漲1角,村集體的賬面上就能增加3萬元。

得益於劉才溝的有益探索,官莊便民服務中心的其他13個行政村也開始大刀闊斧地推進“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就是村集體將集體土地、林地等自然資源要素,通過入股等方式盤活,變“死資源”為“活資產”;資金變股金,就是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及用途的前提下,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發展類、扶持類資金等,量化為村集體或農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類經營主體,享有股份權利;農民變股東,就是農民自願將個人的資源、資產、資金、技術等,入股到經營主體,參與分紅,成為股東。

牛宏偉表示,官莊便民服務中心所有行政村都成立了集體經濟合作組織並創辦了實體產業,683戶貧困戶收入有了保障,近萬人受益。而在啟動初期,中心財政給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注資10萬元,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壯大集體經濟富民強村

檢查蛋白桑基地苗子生長情況,安排澆水覆土工作;繼續指導苗圃建設;入戶走訪。

——摘自4月26日《扶貧工作日記》

6月下旬,妹山30畝蛋白桑長勢良好,足有齊膝高。“劉書記你看,這個葉子有點起蟲子,得防治。”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專業出身的張成榆,招呼劉光軍過來,指著桑葉上幾個不易發現的小黑點說道。

蛋白桑也叫飼料桑,營養價值極高,最高能長到兩米多,可連續收割50年,三年後每畝產量可穩定在4500公斤左右,可有效解決畜草矛盾。

30畝蛋白桑是市林業局的一個引種試驗項目基地,設在村裡的佳縣傑苑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將貧困戶的養殖產業扶持資金以村集體的形式注入到公司,採取“保底分紅+二次分配”的辦法,入股兩年內返還本金(第一年返還不低於本金的50%),保底金額分紅按入股金額的0.6%返還;二次分配按當年利潤的10%分紅。

“豬特別喜歡吃,吃了就睡,睡著長膘,成本降低了60%。”公司負責人王鄭偉毫不掩飾內心的喜悅,他說肉豬吃了長膘長肉,母豬吃了保胎保產,用蛋白桑喂出的豬稱之為生豬中的“勞斯萊斯”。

根據自身行業優勢,結合劉才溝實際情況,駐村工作隊還為村集體建了30畝的苗圃基地、260畝的核桃基地,加上之前的210畝高粱基地,村上的“四大基地”如今已初具規模。其中,苗圃基地和高粱基地都屬於村集體自主經營模式,收益後,將淨收益提取15%為公益金,用於65週歲以上老人、上大學、特大病等;20%提取為公積金,用於經營風險和擴大再生產;提取5%用於在冊貧困戶脫貧,進行動態管理;剩餘60%用於全村股東分紅。

核桃基地由村集體統一管理,在撂荒核桃地套種藥材遠志,不僅為核桃產業集約化、規模化提供了條件,在解決撂荒地的同時,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不光要興產業,我們還計劃帶出3支專業的隊伍。”王彥裕說,在實施“四大基地”的過程中,要給劉才溝培養出專業的苗木養護隊伍、核桃管護隊伍和蛋白桑種植隊伍。

往期回顧

姿勢已擺好

就等你點啦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農業科技報榆林記者站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以”聚焦三農,關注百姓福祉”為宗旨,秉承實事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為己任,為榆林人民奉獻最有價值的新聞和信息。

中國農科新聞網:http://www.nkb.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