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重慶智慧工地:網際網路+大數據讓工地變「聰明」

探訪重慶智慧工地:互聯網+大數據讓工地變“聰明”

參與互動

探訪重慶智慧工地:互聯網+大數據讓工地變“聰明”

2018年重慶市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暨智慧工地現場觀摩會活動現場圖。 鍾欣 攝

中新網重慶7月6日電 (馬佳欣)安全帽沒扣好發出預警、紅外線危險識別、自動噴淋裝置降塵……隨著重慶市“智慧工地”建設工作的推進,大數據、智能化、BIM、物聯網等集成應用與施工現場深度融合,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看得到違規、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嘗得出汙水,工地變得“聰明”起來。

6日,“科技助力建築 智能促進發展”2018年重慶市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暨智慧工地現場觀摩會在渝舉行,對重慶市智慧工地示範項目龍湖昱湖壹號施工現場進行觀摩。

據悉,重慶市城鄉建委在2017年就已主持啟動“智慧工地”課題,將兩江新區列為集中試點區,明確了門禁刷卡、揚塵監控、遠程視頻監控、施工升降機和危大工程“智慧應用”五項技術標準,完成了“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

重慶市城鄉建委副主任李明介紹,智慧工地就是要通過系統平臺、智能技術、智能設備的應用,讓工地具有類似視覺、聽覺、嗅覺和邏輯分析的能力,通過信息技術實時精確把控現場脈絡。

探訪重慶智慧工地:互聯網+大數據讓工地變“聰明”

重慶市智慧工地示範項目——龍湖昱湖壹號施工現場觀摩。 鍾欣 攝

“智能興則建造興,智能哀則建造哀,建築業能否順利完成轉型升級,智慧工地是一大關鍵。”李明表示,開展智慧工地建設,能有效觸發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向建築業快速滲透、同建築業深度融合;能有力推進建築業發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提高建築施工全要素生產率,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能進一步推動建築業加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記者在工地施工區看到,工地上安裝了一塊電子監控顯示屏,上面清晰地顯示著當日工地上PM2.5、揚塵、噪音等實時數據;電梯、塔吊等大型特種設備需要通過指紋識別、人臉識別操作;塔吊還配備有防止“黑匣子”,一旦操作過程中數據有偏差,黑匣子就會發出預警。

觀摩現場,一名工作人員示範將安全帽取下,工地廣播裡立刻響起“發現沒有佩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請立即戴好安全帽”的警告聲,同時一條預警短信也發送到管理人員手機上進行提醒。工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像這樣既能“抓人”還會“說話”的攝像頭在工地一共有9個,保證不會讓像不戴安全帽這樣的不規範著裝成為“漏網之魚”。

龍湖集團相關負責人稱,依託“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臺”,龍湖從項目設計、建造、運維,全週期智能化介入,將每一個建築單元標籤化,依託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將建築圖紙電子化,並利用大數據精細化管控建造過程,實現每一戶建造數據可追溯性,這就好比給整個工地裝上了智慧的大腦,可看、可聽、可說。

截至目前,重慶兩江新區共計建成“智慧工地”246個,其中,“智慧工地”示範項目46個,在全國率先構建起“政府、企業、項目”三級聯動的建設管理格局,實現對施工進度、人員勞資、質量安全、設備管理、綠色施工等情況在線監管。

李明介紹,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建築施工行業深度融合,加速建築行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力爭2020年全市建成2000個“智慧工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