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书法,郭沫若书法谁的题写匾额好?

红楼夺目红


启功与郭沫若题匾,我觉得还是郭沫若写的好。

关于启功先生,他首先是位教育家,其次是鉴定家,再次是国学大师,再次才是书法家,这是百度上的顺序,所以他并不是以书法著称的。尽管他的书法个性独特,但说实话,艺术性略逊。

郭沫若,尽管其为人遭人诟病,更有康生说他用脚趾夹根树棍也写得比郭好,但不可否认,他的书法还是相当不错的,在近现代书法史上有其一席之地。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你可能还不了解题字刻匾的过程,下面普及。

先说郭沫若书法,题匾确实要胜启功一筹。注意:是观赏性,而不是书法功力。

原因以下几点

①历代题匾都以庄重厚重为主,为门头。门头若无雄浑之气,不压重。所以历代大家题匾,都有颜柳基础,至于欧赵,有,太少,而且不出名。


牛笔不牛笔,就看严嵩题的至公堂。

乾隆以为奸臣的字挂不得,想换掉。但是自己写不出更好的,别人也写不出。所以挂的还是严嵩字。


孔子门前题匾。

一个奸臣给孔圣人题字,居然没被换掉。为何?还不是因为写的好?

②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题匾的过程,我老师是制匾篆刻镌刻的高手,我曾见过他题字,刻制。

题字分两种1'直接题原大,或双钩或复制,给贴到木板上(学名不叫木板,为了方便理解)

像这种字,肯定是原大,因为行笔中有顿挫变化,肯定是大字。而且启功是大家,不会不了解题字的重要性。故写的厚重。

2'题一张小字,和给别人题书名一样的字,然后放大。这个是因为科技技术普及和市场的需求。古人没这个条件,而今题字需求确实比古要多,也没有多少感情色彩,有人索字,直接写一纸条,几万大元到手。


这种应该是小字放大,因为典型的启功小字写法,轻重对比比较明显,为左实右虚,上实下虚。题大字应该是外实内虚。

③启功字初学馆阁体,后取法唐宋各家,最后以瘦金出。不适合写大字,现在好多启功题字都是别人集字,和启功亲自题写相差甚远。

郭沫若主演取法颜,为题字打了好基础。但是字上~~~~~确实,真的,不想多说。

字不好吗?那肯定要比当代大部分名家大家好。字很好吗?好像除了题字可观,小尺寸作品文人气太重而且放的太开,注意,是放的开,而不是有个性。跟有个性比还是差一个层次的。


文人气很重


所以小字~~~确实,只是写的好,有水平。

启功可不同,能自出一格,这个在楷书里有多难得,我就不多说了。没几个人能做出来的。







你看他这些题字,水平不比郭沫若低,只是因为不符合牌匾的厚重。但即使如此,看起来也很有份量,而且每个牌匾的题字风格都小异。

但是启功小字可以甩郭八百米远,无论是从文气还是法度还是风貌,都胜一筹。

至于康生怎么和郭比,我就放个图。





以前写过康生和郭书法对比,也对康说用脚写的都比郭好做过自己的看法,

看完康生的字,我只能说。别用整只脚,太欺负人了。

他俩的字不是一个层级,至于为何郭的题字多,可以参考他的职位,这次可以说成名人书法了。

但是这个名人书法也要比很多当代名家强不止一两点。


不吹不黑,如论作品,我爱看康生。

论诗画,更爱启功,毕竟启功自评诗一画二书第三。

论题字,还是郭比较适合些,不是因为好,只是因为出名而且正好适合。


像这四个字,只能见功力,不能见水平。


这种字不说水平,光取法都能看出四五家。


其实这种圆起圆收,慢行笔,更适合题匾。

只说题匾,不是说水平高低,水平来讲,郭比启功康生差的远。

我比较倾向于观赏性,郭的运笔确实丰富厚重,更适合题匾。看起来要比启功好看。

但是不能跟康比,康运笔的丰富和厚重,不用轻重体现,而是有古意,庙堂之气。

这不是一个水平。

不要喷我说为什么中国银行不是康题的,自己去百度郭的地位。

也只是题匾好看。

开局一张嘴,网搜三两图,其余全靠吹,喜欢请关注。


梁宇航


毫无疑问,我站启功

郭沫若和启功两个人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写匾特别多。

郭沫若被称为“文豪”,题词可以说是遍布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比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乐山大佛”等等。

而且郭氏题词往往是走到某地,就会有人请他写题词,而且往往是该地区所有的知名景点全都来,比如说河南南阳,这个地方有四个地方是南阳城区及周边比较有名的名胜景点,首先是诸葛亮的躬耕地卧龙岗的“武侯祠”是郭沫若题的,卧龙岗旁边的“汉画馆”也是郭沫若题的,城东纪念张仲景的“医圣祠”也是郭沫若题的,城北郊纪念张衡的“张衡墓”,依然是郭氏手笔。一个小城,就几个名胜古迹,全部是郭沫若的手笔。

启功的题词也不少,可能唯一能与郭沫若题词数相抗衡的只有启功了。

启功和郭沫若题匾谁的好?我更喜欢启功。

郭沫若的字,无论怎么看都有一股子张牙舞爪的躁气。从书法角度讲也看不出来如果什么帖,出过什么帖,任笔为体,一派“唯我独尊”的造作气。

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找郭沫若题字呢?肯定不是因为他的书法水准,也可以说字比郭氏写的好的人车载斗量。大概是因为郭沫若集“政治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古文字家”、“诗人”、“翻译家”等等的头衔吧,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字因人贵。

而启功,没有那么多头衔,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教书匠”,一个教书匠能有那么多人来找他题字,那就真的是看重的是书法水准了,与背后的头衔无关。

所以说,郭沫若和启功谁题写的匾额好,毋庸置疑,是启功。


书法雅集


若问两位书法家所提匾额谁好,应该说和清其书写匾额的人或单位对不同书法艺术的喜好分不开的。




首先二位书家均非专职书法家,各在其研究领域均有突出建树,书法只是其领城外的喜好。虽然也在现代书法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总体而言就对中国书法的历史贡献则有限。



郭沫若先生书法以苍老见长;



启动先生书法以挺拔俊秀见长。个人认为启动书法提字适合于当今社会新型机构或单位,显现出现代感。


而郭沫若先生书法适合于较有历史积淀的单位题字,显现出历历感。以上为个人之陋见,供参考。谢谢!


何志平39


文无第一,启功、郭沫若题写的匾额哪个好实难确定。如果必须选择,小编认为:若论书法,启功的书法功力造诣高深,水平甩郭沫若一条街;若考虑到题写匾额的“厚重”、“味道”,郭沫若略胜一筹。

启功、郭沫若两人均为20世纪文化大家。

一个是文物鉴定家、古代文学研究家、古文字学和音韵学家,更是名满天下的书法家,自创“启体”。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第二届书协主席、西泠印社社长。
一个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集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诗人、剧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书法家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要论才气,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当中,郭沫若当仁不让排第一。我们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
启功的书法隽永儒雅,雅俗共赏。
郭沫若的书法是文人的才子书法,意趣饱满。
启功、郭沫若两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均为文人书法,论书法造诣,启功高于郭沫若。
启功、郭沫若两人均为题写匾额的高手,在全国名山大川、古迹名胜、报刊杂志、商业、学校等领域题写的匾额风靡全国。而其题匾数量之多,涉猎行业界别、学术领域之众,分布地域之广,创作时间跨度之大,社会影响之深远,在全国均属罕见,诸如同仁堂、鸿宾楼、黄帝陵、中国银行等题字,都是大家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很多还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和地理标志。
启功对自己的“墨宝”很不“珍惜”, 墨迹遍天下,这位幽默豁达的老人曾开玩笑说,最喜欢给饭馆题名,那样我还能吃一顿美食,他乐善好施,能帮则帮,自嘲道:就差公厕没找我题字了。

匾额艺术熔书法、装饰和建筑艺术于一炉,呈现出丰富的形式。题匾的书法,一般称为榜书。榜书书体大,鲜明醒目,字体又要便于识读,故而常用楷书体,也有篆书、隶书、行书等。

榜书字大,因而笔毫也要大,执笔和运管均与平常写字不同,要腕肘运笔,下笔要有力。此外,字大以后,结构、运笔都起了变化,因此必须写得结构紧密又有意趣,对书家的要求很高。

匾额多出自名人名家手笔,虽然各自风格神韵不同,但大都具有深厚的造诣。书法制作匾额一般有两种形式:小字放大制作、原字制作。启功题写的匾额多为小字放大,郭沫若题写的匾额多为原字制作。

启功的书法以小字见长。书法界评论:“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

最后,具体说到题写匾额哪个好,从匾额要求的“厚重”、“味道”整体考虑,郭沫若略胜一筹。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


繁星国学


启功书法融会贯通,别具一格,肯定是属于流芳百世的字体。现在学习启功字体的很多,可能因为启功字体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启功为人笑容可掬,憨厚可爱。

郭沫若书法属于自然天成,风韵犹存。但开创性东西几乎没有,而且他的为人被世人不屑。

论书法,郭沫若书法难以望启功书法项背,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书法家。启功属于一流书法家,郭沫若最多属于二流书法家。

单从题匾来看,各有千秋。启功题匾字体干净干劲干练,郭沫若字体厚实虚实务实。



华夏历史文化


但就书法领域:启功应该比郭沫若更专业。

启功的字,雅俗共赏,符合大众口味。

所以,如果写匾额的话,启功可能会略胜一筹。仅限于可能。

但是,郭沫若的书法那也不是开玩笑的。


静水笑沧笙




启功的书法以楷书或行楷见长,其字体典雅,秀丽,平正,脱胎于唐楷,整体看着雅俗共赏。在书写中,他往往把竖划稍微拉长,让字体看着更加挺拔和修长。

但启功的书法缺乏厚重感,不适合写大字,用大笔写出来之后,味道会尽失。

郭沫若的书法用笔洒脱肆意,行草是他的强项。他的书法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和鲜明个性,横划看着肥厚饱满,字体结字宽博凝重,看起来很大气。


缺点是笔意过于畅达、飞泻,不容易辨认。

如果让启功和郭沫若写同一块匾额,本人会选郭沫若的。

匾额把书法,雕刻,建筑等融为一体,是一种独特文化符号,承载着许多信息。比如,一块匾额悬挂在门前,就像这家人的脸面,能彰显出主人的文化品味,社会地位,精神信仰等。

因此,人们对牌匾的制作要求很高,要完全跟主人身份匹配才行。



首先,制作匾额需要名人题字,启功和郭沫若都是书法大家,都符合要求。再者,书写者要用大字书写,给字体中注入一种大气感和厚重感,增加视觉冲击力,给主人起到一个广告招牌的作用。

前边已经说过,启功的书法秀媚,不适合写大字,即使勉强写出来,也会失去味道。

因此,从题写牌匾的装饰性,实用性,美观性和艺术性来看,郭沫若要强于启功。


鸿鹄迎罡


康生写字功底非常深,但无出采之处。启功功力厚实,略显平庸,多用小笔大字,笔画无变化,艺术性较浅。郭老楷法纯熟(很少人见过其楷书),其结构、重心、平衡处理得极佳;行草书灵秀飘逸,结字章法端正、险俊兼并;用笔轻重有度、四面出锋;以颜为基础参以魏碑用笔,在黄帝陵三字表现尤为突出。现在一般人只要用到方笔就是魏碑其论点就以包世臣、康有为的观点作依据忽悠青年学人,康有为的《广艺舟双辑》是写给会书法的人看的即对传统书法深刻领会掌握的基础上借鉴魏碑的用笔而以达到率真自然的景界,而非无本之源的"童书"。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讲郭老的艺术是最高的,近现代也是高端的,如果因为某些人或事而贬底其价值是错误的。


越来越好书法教育


大家谈了好多,论了郭和启二位老先生的字的高下和题匾的优劣,我想从题匾的另一个角度谈一下,那就是题匾字的结构和外形。

题匾与悬挂的书法作品不同,黄昌友 先生的心得经验是,题匾的字不但要厚重,还要求字上粗下细。原因是刻匾后挂在高处,人在看匾时是仰视的,由于透视投影的原因会导致字的上部显小,产生变形。为人解决这个问题,黄昌友先生经多年总结了这么一个经验。至于上下粗细的比例这个没有标准,要靠自己摸索。当然如果题的匾不是挂很高那正常写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