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平台的錢都去哪兒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多平臺會出事兒,p2p作為一個借款中介,就是撮合理財人和借款人,為什麼一下子所有的資金就都沒了呢?其實這中間就要說說那些打著p2p名號做金融的平臺。另外這次的雷潮一方面是逾期,另一方面是大環境下,所有的借款企業都出現了資金緊張,甚至故意不還款的情況。

p2p網貸平臺的錢都去哪兒了?

第一種,龐氏騙局。

今天的投資人已經被無數高返雷臺教育成熟,逐漸明白龐氏的詐騙邏輯和手段。顯然,這種平臺雷掉,投資人的錢早已被犯罪團伙揮霍一空。要想拿回本金,只能依靠報案-立案-偵查-追繳-判決-返還的流程。

能拿回多少錢,取決於破案之後追繳的資金金額。不過,鑑於龐氏的團伙存在主觀惡意,騙到錢後都是大肆揮霍,最後剩下的資金往往不會太多。

比如,龐氏鼻祖e租寶未兌付金額380億,可退回金額約120億,返還給投資人的大概是本金的20-25%。

第二種,自融。

平臺通過發佈假標,吸納投資人的錢用於關聯企業或者自有項目,比如用於房地產投資,給上市公司輸血,拿去炒股炒幣等等。雷掉的原因,就是關聯企業資金斷鏈、虧損,投資人一撤資,平臺就玩完。

平臺如果沒有惡意跑路,它的關聯企業或者自有資金還有部分資產,那也許有希望拿回一點點錢。如果平臺一拍屁股跑了,或者“乾爹”甩鍋了,那也一樣得靠經偵解決了,至於拿回本金的期限和金額,就難說了。

比如,上市系平臺壹佰金融發生逾期後,曾宣稱上市系“乾爹”銀河天成及其他股東會出手相救,沒想到“乾爹”轉眼實力甩鍋,說沒有實際入股,只是代持。撲朔迷離下,壹佰金融的兌付就要打個問號。

第三種,流動性危機。

平臺有真實資產,投資人的錢的確是給到了真實的借款人。但是由於產品設計上採用理財計劃/自動投標工具模式,存在流動性風險。平臺將不同期限的資產打包,分配給多個投資人,底層資產期限和投資人標期之間,存在期限錯配。運營順暢的情況下,平臺通過債轉來實現循環。

如果受市場環境影響,借款端產生大量逾期,同時投資人又大量提現,平臺只能通過引入第三方代償機構,或者調用自有資金回購債權。現金流一旦不夠,平臺就只能宣佈兌付展期。

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可以耐心點,等待平臺逐步催收,去掉壞賬,慢慢清退,還是有機會拿回大部分錢。

比如,排名前十的車貸平臺圖騰貸,由於部分項目逾期,合作的第三方機構墊付了4000萬之後,平臺終於扛不住壓力宣佈展期了。但準確地講圖騰貸不算雷,平臺正在逐步兌付投資人的錢。

第四種,逾期。

其實,真正按照信息中介定位的P2P平臺,就是會出現逾期。平臺有真實資產,採用散標直投,不做期限錯配,不做債轉,投資人的錢給到了一一對應的借款人。那麼,如果出現借款人逾期,出現的結果就是對應的投資人不能按期兌付,但不會引發連鎖反應,影響其它的正常項目。

這種情況,投資人就不能慌,也不要散佈虛假消息,讓更多借款人藉機逃廢債,就是有能力還款也故意不還了。不過,針對老賴的問題,中國互金協會剛剛明確表態,要加大打擊網貸惡意逃廢債行為,這對投資人來說就是重大利好。

所以,合理的應對方式,就是等待平臺處理壞賬,逐步兌付。只要不集體性恐慌,搞垮平臺,導致無法繼續催收,就有希望拿回大部分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