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和五彩有什么区别?

王婆爱茶


【文藏来答】可能很多人分不清斗彩和青花五彩。其实在了解了它们的制作过程以后,你就再也不会傻傻分不清楚啦!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2.81亿港元 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

前几年惹人注目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重50克,在1999年曾经上拍过一次,一直到2014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再次拍卖,从1.6亿港币起拍,经过八口叫价,最终以2.5亿港币落锤,加上佣金,合计2.8124亿港币,1999年的成交价是3000万,而2014年是2.8亿,如果大家关注新闻都知道,这件东西的买家就是上海的刘益谦先生,这个鸡缸杯之前的主人是著名的瑞士收藏机构瑞士的玫茵堂。

“斗彩”一词的渊源

清康熙 仿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颜色釉瓷,另一类就是彩绘瓷。彩绘瓷简称彩瓷,主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其中青花、釉里红属于釉下彩,粉彩、珐琅彩属于釉上彩,而五彩既有纯釉上五彩,还有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结合的五彩,后者我们叫它青花五彩。但是很多人都知道,斗彩也是属于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工艺,那它跟青花五彩有什么区别呢?由于它们都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结合,如何给斗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把它跟青花五彩区别开来,这就成了我们研究斗彩瓷器的一个前提,否则没法进行继续研究。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已经为世人所公认,但是斗彩这个名称不见于明代文献记载,人们翻遍明代文献找不到“斗彩”这个词,一些记录瓷器的书都把斗彩称作五彩,或者叫青花间装五色,比如晚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曰:“本朝瓷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贵成窑,出宣窑之上。”

斗彩缠枝莲托八宝纹天字盖罐 1987年景德镇市珠山成化地层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明代晚期的文人对于明晚期以前的瓷器的评价,最开始的时候是认为宣德瓷器的是最好的,但后来又认为成化时期的瓷器超过宣德时期的瓷器,所以又把成化瓷器奉为第一,他们对于瓷器的评价和认识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宫廷档案中仍无“斗彩”之称谓,档案中涉及成化斗彩时使用的是“成窑五彩”一词,比如清宫内务府造办处《雍正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当中记载:雍正七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四月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交来成窑五彩磁罐一件,无盖。

考察一下斗彩这个名称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呢?最早见于大约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这本书,书中“彩色”条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体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材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斗彩与青花五彩的区别

明代景德镇烧造的彩瓷品种繁多,《南窑笔记》的作者按照彩绘工艺从中划分出斗彩、填彩和五彩三种,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属于难能可贵,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彩瓷奠定了基础,然而今天看来《南窑笔记》作者的划分缺乏严密性,主要表现在《南窑笔记》对斗彩的解释是“先于坯体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从工艺上看,这个过程的实现可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坯体上画花鸟半体或局部,其余部分用青料双钩轮廓线,上釉烧成以后再按青花轮廓线来填彩,凑成图案全体,实际上成化斗彩瓷器使用的就是这种工艺。另一种也是先于坯体上用青花料画花鸟半体局部,但是不用青料双钩轮廓线,经施釉烧成后,再于釉上以没骨画法或钩线填彩画法凑成图案全体。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的青花五彩瓷器使用的就是此种工艺技法。

清雍正 斗彩团菊纹碗 中国嘉德

由于上述两种彩绘的工艺技法不同,由此造成所装饰瓷器的视觉效果也就不可能一样。对于第一种工艺技法来说,釉下青花在画面中起主导或骨架的作用,诸多釉上彩色附丽于釉下青花,遂使整个画面呈现鲜丽清雅之美感。而对于第二种工艺技法来说,釉下青花只是被用作画面中的一种颜色,同时为拟装饰的图案定好位置,因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的作用处于同等地位,致使釉下青花对整个画面所呈现的缤纷华丽的艺术效果影响不大。

清顺治 青花五彩人物诗文筒瓶 成交价:28.75万元

今天绝大多数古陶瓷研究者都同意把第一种技法描绘的彩瓷叫做斗彩,而对以第二种技法描绘的彩瓷叫做青花五彩,按照上述说法,《南窑笔记》中所说的填彩应该归到斗彩的范围内,而《南窑笔记》所说的五彩的概念应该进一步扩大,其中包括纯釉上五彩与青花五彩两种,从实物资料看,

“双钩填彩”是斗彩瓷器上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工艺技法,根据所绘的物象不用,再辅以“点彩”、“染彩”、“覆彩”等技法。实际上,只用“双钩填彩”一种技法的斗彩瓷器很少见,大多数斗彩瓷器则是在双钩填彩的基础上诸法并用。

清乾隆 斗彩团菊纹盖罐 中国嘉德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为“斗彩”做出新的定义和诠释:

斗彩是一种釉下青花和釉上诸彩相结合、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瓷器装饰工艺。其做法是先在已成型的坯体上以青花料双钩图案轮廓线,或在此基础上以青花料描绘图案的局部。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填涂技法,或在此基础上辅以染、覆、点彩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色彩料,完成图案全样,复入彩炉经低温焙烧而成,从而产生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竞相斗妍的艺术效果。在斗彩定义中,最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釉下青花双钩图案轮廓线的瓷器才能叫斗彩。

斗彩鸡缸杯半成品 1990年景德镇市珠山成化地层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斗彩与青花五彩的主要区别是:在斗彩瓷器上,釉下青花起主导或骨架作用,青花已经构成了整个图案的框架,或者说是白描样稿,斗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图案完整的淡描青花器。而在青花五彩瓷器上,釉下青花只是被作为一种颜色使用,同时为釉上绘画定好位置。青花五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图案不完整的青花器。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文藏


斗彩和五彩有什么区别?先来听我说明什么是斗彩,什么是五彩?然后你就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即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施釉高温烧成。然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依据颜色所需,填入不同的色彩,填补青花图案预留下的轮毂线内空白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烘烤而成。因为斗彩,有釉下彩和釉上彩争奇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最著名的斗彩有成化斗彩鸡缸杯,成化斗彩人物杯,成化斗彩花蝶纹杯。



五彩可分为“青花五彩瓷”和“五彩”瓷。青花五彩主要指以红,黄,绿,紫和青花等五种主要色彩为主,而工艺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五彩瓷,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青花五彩的特征,是以白中泛青的瓷胎 配以一定的釉下青花再以丰富的釉上彩,来装饰图案具有玉质般感觉的瓷器。青花五彩至宣德创烧以来,一直延续到清代,历经200多年,烧造了许多精美佳作。明嘉靖万历年代是青花五彩发展最鼎盛的时期。

斗彩和五彩的区别,其实主要是斗彩和青花五彩的区别。区别主要是在青花的使用方面。斗彩是采用青花料勾勒纹样的龙骨线,上釉烧成后,再在轮廓线内填釉上其他彩。青花在斗彩中所占位置很重要。而青花五彩,不用青花勾列或很少勾列,青花只作为一种颜料来点缀图案。但此青花是在釉下绘制。而五彩,是在已烧成的白瓷白釉上,以低温色料,描绘图案纹样,然后经二次入窑烧成,主要特点是绚丽的色彩。五彩用色不一定用青花。五彩的颜色都在釉上。五彩主要使用红,黄,绿,紫,翠。清康熙年间,又加入了蓝色与黑色。由于颜色特别艳丽,所以又叫“硬彩”。清《南窑笔记》云:“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黄色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如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这些颜料是含有铁钴铜锰锑等矿物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色料。五彩是以浓重艳丽的红彩为主,将这些颜色巧妙搭配在一起,在釉上构图作画,然后低温烧成(温度在700/800度)。构成浓艳明丽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五彩瓷器也是在明嘉靖万历年间达到鼎盛。釉上五彩不一定非要青花颜色。

所以说白了,斗彩与五彩的区别,
就是釉下还是釉上,轮廓还是不轮廓,有青花还是没青花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