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爲 新篇章」官盛新區:渠江之濱崛新城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官盛新区:渠江之滨崛新城

7月17日傍晚,家住官盛新區官盛春天美好家園的潘建全老人來到小區外,和其他居民一道,悠閒地在廣場上散步、聊天。“新區面貌變化太大了,公路筆直寬闊,高樓一幢挨一幢,還可以就近在企業打工掙錢,這樣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哦!”潘建全感慨道。

官盛新區成立於2013年5月,是廣安行政區劃調整後,廣安區委區政府科學審視新區情,在《川渝合作示範區(廣安片區)建設總體方案》框架下,按照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區建設要求設立的。

5年來,官盛新區按照“再造一座濱江新城,再建一個產業園區”的總體目標,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廣安精神,實現了新區發展大跨越、大突破。

如今,記者漫步在官盛新區,只見道路平坦寬闊、綠樹婆娑起舞、高樓鱗次櫛比。曾經山高路陡、泥濘難行的荒蕪之地,已嬗變為一座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濱江新城。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官盛新区:渠江之滨崛新城

規劃引領:

提升核心競爭力

官盛新區成立之初,區委區政府及新區管委會增強科學規劃意識,發揮規劃在新區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按照“產城一體、錯位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完成了新區50.8平方公里全域概念性規劃及17.07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產業規劃。

2013年8月,新區管委會遴選國內外5家知名設計單位進行設計,綜合各家設計成果,最終確定採用重慶大學建築規劃設計院提出的“一城江山”設計理念。該項設計充分利用官盛新區地處“川東”門戶,位於成渝經濟區環渝腹心地區及廣安“一主三輔”核心區的區位優勢,區域內便捷的水陸交通及山水資源稟賦等優勢,將新區定位為以打造景觀優美、生態優良的城市旅遊勝地,建設富有山地特色、親水宜居的山水新城和發展研發製造、現代服務等為主的都市產業園區。

在規劃方案中,新區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載體,產城融合發展為指引,著力城鄉統籌,堅持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發展,突出“科技引領、政策扶持、平臺建設”三大重點,按照5大功能分區,引進總部經濟項目、樓宇工業、都市產業、旅遊康養產業,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打造功能完善、產業發達、人文豐厚、生態宜居的改革示範區、民營經濟示範區和產城一體示範區。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官盛新区:渠江之滨崛新城

此外,官盛新區還在入駐項目的設計中,提出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要求,提高設計評審“門檻”,以此提升新區城市品位、核心競爭力,拓展新區發展空間,壯大廣安城市經濟。

推進建設:

突破“瓶頸”解難題

對於廣安區來說,官盛新區建設既是一項偉大的歷史使命,也是一個嶄新的重大課題。要在一片荒蕪之地建成一座現代化的濱江新城,需要面對的各種困難可想而知。

新區建設之初,專業人才極度匱乏。區委迅速從各部門抽調一批精幹力量到新區管委會工作,積極開闢綠色通道;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考錄、面向社會高薪招聘技術專家等多種方式滿足新區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自2014年以來,新區先後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7名,考錄公務員及事業人員5名,面向社會高薪聘請房建、水利及基建等專家型人才4名,為新區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面對土地指標緊缺的情況,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加大向上爭取和協調力度,得到中省市大力支持,並通過土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復墾等方式,破解“用地難”。僅2013年至2014年,官盛新區便爭取到5000餘畝土地,滿足了新區開發和建設需求。

新區建設需要龐大的資金作後盾,僅首批徵地拆遷、補償安置及美好家園建設等費用就超過10億元。面對分區之後全區財力窘迫的現狀,區委區政府舉全區之力籌措資金,破解資金“瓶頸”。通過發改、住建、安全環保等部門,挑選和包裝一批項目,成功向上爭取到棚戶區改造、園區產業發展扶持及山水林田湖草等項目資金;抓住政策機遇,積極向社會融資,通過BT、PPP等多種建設模式,招引江蘇華建、福建宏峰、愛眾市政等知名企業,建設新區基礎設施和美好家園。

官盛新區地形複雜、溝壑密佈,給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一定難度。自2013年10月正式啟動建設以來,區委區政府領導和新區管委會一班人馬,結合規劃設計方案及地形地貌特點,採取挖山填溝的方式,先後開挖山體填平溝壑5處,既節省了建設成本,又使土地可利用面積得到有效拓展。

5年來,官盛新區跨越重重困難,加快建設步伐,取得了豐碩成果。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官盛新区:渠江之滨崛新城

截至目前,官盛新區已累計投入資金40餘億元,推進路網、安置房等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如今,新區已形成總里程達40公里、覆蓋面積達20平方公里的道路骨架,其中濱江大道一期、官盛大道、蓮花大道、方坪大道(遠成大道)及數條次幹道相繼建成通車。

設立新區:

探尋發展新動力

2013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省政府批覆同意廣安行政區劃調整,在渠江東岸新成立前鋒區。廣安區由原來的49個鄉鎮銳減為32個鄉鎮,按企業生產經營所在地進行數據分割,廣安區僅有6戶工業企業,實繳稅款過百萬元的企業僅兩戶。

“一分為二”之後,廣安區該如何作為?區委書記文建平帶領區委區政府一班人馬,多次踏進緊鄰廣安主城區的官盛鎮和方坪鄉,從這片土地上探尋新的發展動力。

經過多次調研後,一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謀劃公之於眾:區劃調整後,廣安區要把經濟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城市建設上來,放在首要抓項目、關鍵抓產業聚集上來,著力推進官盛新區建設,為廣安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2013年3月,區委區政府決定全面啟動官盛新區建設。新區轄官盛鎮、方坪鄉全域和中橋街道部分區域,涉及30個村、246個組,幅員面積達50.8平方公里。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官盛新区:渠江之滨崛新城

新區與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前鋒區、華鎣市隔江相望,位於廣安“一主三輔”(即:廣安主城區、前鋒—代市輔城、嶽池輔城、華鎣輔城)組團式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域,是廣安城市發展的拓展區和未來城市副中心。區域內,滬蓉、遂廣及巴廣渝高速公路等5條交通要道貫穿其境,經廣(安)華(鎣)快速通道和小平大道,串聯華鎣市、前鋒區及廣安經開區,與廣安港隔江相望,距廣安南站僅4公里,對外交通體系暢通發達。

同時,新區山水自然資源豐富,25公里渠江蜿蜒環繞,形成鳳凰、芙蓉、東安三個半島,7平方公里鳳凰山盤踞中央,形成了依山傍水的生態格局。

補齊短板:

打造發展新“引擎”

行政區劃調整後,廣安區沒有自己的工業園區,工業經濟發展從零開始。“‘一張白紙’是劣勢也是優勢,只要成竹在胸,就能描繪出最美麗的畫卷。”廣安區各級幹部群眾對此充滿信心。

2014年1月28日,經區委專題辦公會議批准,在官盛新區成立規劃面積達20平方公里的廣安區臨港都市產業園區。園區堅持“產城一體”發展理念,將重點放在發展適合樓宇工業、都市工業的以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為主的信息、生物、新材料和高新技術產業方面。

成立臨港都市產業園區,目的是轉型跨越,補齊工業發展短板,打造發展新“引擎”。臨港都市產業園區的建設遵循“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突出科技領先、產城一體、以城聚產、科旅結合。目前,該園區已成功引進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李長明領銜的科研團隊,投資建設30億元的長明高新技術產業園,並設立西南大學廣安高端產業技術研究院。園區內遠成物流、深圳泓任智慧科技園、迪信通、億峰科技、特步集團特偉力體育用品等知名企業先後入駐,並實現快速發展。

華凱電氣自2017年投產以來,已生產變壓器500餘臺,產值突破3000萬元,企業被成功培育為規上企業;遠成智慧物流城一期項目建設啟動,5號、7號地塊正進行主體建設,預計2018年底開園運行;廣安億峰科技公司入駐標準廠房正式投產;深圳泓任智慧科技項目正進行標準廠房主體施工;檸檬深加工、特步西部(廣安)體育用品產業園等項目完成土石方平場,項目即將全面開建。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官盛新区:渠江之滨崛新城

經過5年時間發展,官盛新區已初步形成了以總部經濟、樓宇工業、新材料、電商物流等為引領的產業發展格局。目前,新區已落戶思源農商銀行等總部項目10個,名門公館等高端商住項目10個,驥騰新型建材等新材料項目3個,特步體育用品產業園等樓宇工業項目6個,電商產業園等電商物流項目3個。

自2014年以來,新區已累計落地項目32個,總投資達300餘億元。此外,新區正加大與意向企業對接力度,官盛湖整體開發、中德安防產業園、江蘇鋼構、西南石油大學國家科技園廣安分園等20餘個總投資逾150億元的項目即將簽約。

2018年,官盛新區將以重點項目為軸心,圍繞生產鏈上下游企業、銷售鏈關聯企業進行招商引資,形成“1+N”產業聯動發展格局,再掀新區建設發展新高潮,力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億元,固定資產入庫54億元,實現工業產值5億元、財稅收入10億元。

風帆勁鼓逐浪行,當是跨越發展時。如今的官盛新區,站在新的起點,高位求進、蓄勢突破,奏響了砥礪奮進、鏗鏘前行的最強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