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艷……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8 篇 作 者 投 稿-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李珩攝影師,弘毅傳媒合夥人、星球研究所簽約攝影師。85後,曾經想當一名好建築師,2013年卻放下鼠標,扛起相機。

能想象,這樣一個長鏡頭有多唯美嗎?

由海平面開始,順著江河入海口逆流而上,越過下游的平原,再穿過上游的峽谷,告別沿岸的一座座城市,一片片森林,縱覽世間萬物。

再跟著上升的海拔抬起視線,水流愈加纖細,愈加清澈...最終,這滋養萬物的生命之流,止步在了雪域高原的冰峰之下。冰川,在這裡壘起一堵高牆,再往上,則是一望無際的雪白與虛無,就像世界至此便到了盡頭…

想象不了也沒關係,“冰川獵人”李珩今天將在這個炎炎夏日,為我們打開一個冰涼的奇境世界!

西藏山南日喀則

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雪峰林立,也孕育出不計其數的冰川。

在藏族人眼裡,每一座雪山都是一位神靈,除了那些專業的攀登者,高高在上的山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能遠遠仰望。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但那探入山谷中的冰川,就像神靈拂入凡間的衣袖,讓凡人也能受其恩澤,頂禮膜拜。

原本對冰川景觀沒什麼概念,直到2015年夏天,從川藏線上西藏,路過然烏湖附近,偶入一座叫“仁龍巴”的冰川。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仁龍巴冰川

踏上巨大的白色冰舌表面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這是屬於處女座的極致風景:

一眼望去只有藍與白這兩種顏色。

白色是蔓延至視線盡頭的冰川表面,藍色是頭頂的天空以及冰縫裡的幽光。風在這裡靜止了,耳蝸裡只剩下低頻的嗡鳴。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除了自己,四野裡沒有一絲生命的跡象,彷彿身處於異星世界…

自此之後,對冰川的痴迷便一發不可收拾。

2016年冬天,我夥上幾個同樣常居於冰川大本營-西藏的好友,在一個清透的晴天裡出發,目標是日喀則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北麓。

高海拔、大風、低溫...我們將克服這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遇見世界的盡頭。

曲登尼瑪冰川

聽著歌兒開著車,我們一行三人從拉薩出發,向西至日喀則的江孜縣,再向南去康馬亞東方向。

過康馬縣城不久,就能望見喜馬拉雅山脈的雪峰從路旁的低山後面升起,由東向西列隊高聳著。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喜馬拉雅雪峰

我們去的第一座冰川叫曲登尼瑪冰川。從崗巴縣城沿西南方向的一條土路直直往雪山開。

穿過一片平緩荒蕪的谷地,快到雪山腳下時,大地裂開一道口子,為我們打開了通往聖地的入口。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曲登尼瑪冰川所在山谷

公路止於冰川湖前的冰磧堆下,朝覲冰川的最後一段路用徒步的方式去完成似乎更有一種儀式感。

徒步的小路坡度不大,但在海拔5000米之上行走,每一步踩下去都需要心肺保持大功率運行。

氣喘吁吁爬上一個土堆,忽然,冰川就這樣毫無預兆的乍現在眼前。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藍色的背景前,雪峰顯得至高無上,幾道曲線勾勒出雪山腰間柔美的大雪坡。

在這雪坡之下,鍛造了千萬年的自然之力,具象為氣勢洶洶的冰舌,越過雪線奔流而下,最終止步于山谷中的一湖碧藍,化為一堵擋在世界盡頭前的白色高牆。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走到湖邊,我們與冰川就只隔著這一公里的湖面。湖面已經封凍,凝固的碧色下面,冰裂聲此起彼伏,像是戰場上密集的槍聲,又像是搖滾演唱會上的迷之電音。

試探性走上冰面幾步,卻被腳下冰裂的聲響嚇得不敢往裡走,生怕一失足就變成冰封的歷史。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飛起無人機,上帝視角下的冰川就是一條沉睡的巨獸,幾公里長的脊背塞滿山谷。林立的高大冰峰是它的棘骨,低沉的冰川崩裂則是它的鼾聲。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隔著湖遠觀冰川總是不過癮,沿著湖岸往冰川方向走去,走的越近,冰川看的越真切。

臨近冰湖的那面冰壁,散發著幽藍的微光,上方冰塔林身上細密的紋路,讓它們看起來更像一隻只巨大的白色海螺。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這些紋路是冰川的年輪,記錄著冰川形成時的氣候信息。以冰川的形成和運動規律,我們現在看到的冰川冰算得上是“老祖宗冰”了。

由於沒有熟悉的參照物,我們很難估算冰川的真實尺度。

直到走在我前面的兩位哥與冰川出現在同一個畫面裡,模糊錯亂的尺度感瞬間清晰重建,偉大與渺小間的巨大反差震撼得我全身起雞皮疙瘩。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然而,大自然可能覺得我們對它的敬畏還不夠真誠,決定給我們一個下馬威。於是,沒有一點點防備,一面冰壁,崩塌了。

開始是一聲巨大的悶響,那是冰裂開的聲音。當時我們正在欣賞岸邊的浮冰,聽到聲音一抬頭,正看見那坍落的數噸重的冰,慢動作一樣向湖中砸去,冰與水相撞的爆裂聲響徹山谷。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目睹了這史詩級的一幕,我們被驚嚇的只想跪舔了。

在大自然的洪荒之力面前,人類卑微的連渣都算不上。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錯噶布冰川

錯噶布位於康馬縣城東南方向的一段喜馬拉雅山脈,是中國與不丹的界山。

這段雪山沒什麼名氣,人跡罕至,只有一座小村莊,但就在這短短50公里的山脈中,卻發育著十幾條大大小小的冰川。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錯噶布

錯噶布冰川,是這個冰川聚落裡最靠西,也最易到達的一條冰川。沿著邊防巡邏線的簡易便道,越野車能直接開到冰湖邊上。

翻越冰磧壟的便道可真是便道,這條僅容一車通過的坡路,一側是隨時會滾落巨石的陡坡,另一側就是懸崖,真是太刺激了!

按套路來說,翻過冰磧壟一般都會有絕美風景顯現。果然,雪山、冰川、美湖閃亮登場,車內也是老套路,爆出一系列“哇、X、我靠”等簡單粗暴的語氣詞。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錯噶布冰湖海拔4900米,湖形圓潤,水色碧藍,像是一顆品相上乘的綠松石鑲嵌在谷底。

湖對岸,冰川從海拔5700以上的粒雪盆溢出,遇上山前的一道陡壁,傾瀉而下,形成一面落差700米、寬度達1.5公里的冰川瀑布,這個寬度比著名的四川海螺溝冰川瀑布都更勝一籌。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錯噶布冰川

冰川瀑布的運動極為緩慢,肉眼基本覺察不到。雖然沒有流水瀑布的動感,但卻比流水瀑布積蓄著更為強大的氣場。

湖的兩岸過於陡峭,致使我們無法接近冰川,只能派無人機去看個究竟。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飛機抵近冰川,巨大的冰體慢慢把鏡頭畫面塞滿,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冰川咄咄逼人的氣勢。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冰上佈滿深邃的冰隙,標示著冰川所經歷的漫長歲月

鏡頭往上,冰川瀑布的頂部遙不可及,由“冰川製造機”粒雪盆推出的一座座大冰塊搖搖欲墜,可以想見在冰川運動活躍的夏季,這裡將會上演戰場一樣怎樣驚心動魄的冰崩畫面。

冰川后面雪山犀利的山脊線直刺蒼穹,這片冰雪世界像是天空的最後一道防線。另一面,我寧願相信那是無盡的虛空。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無名冰川

在錯噶布東面的山谷裡有一條冰川,我們沒有查到有關它的任何信息,就暫且叫它無名冰川吧。

無名冰川與錯噶布冰川大概可以算得上同胞兄弟,它們發源於同一座主峰,但又分別流進兩條山谷。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冰川的終磧壟就堆在公路邊上,也正是因為這個大土堆,讓大部分路過的人不知道後面還會有個冰川的存在。

“望山跑死馬”,在隨時可能塌落的亂石堆裡跋涉好久好久,一抬頭,冰塔林還是依舊矗立在遠方。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從終磧壟到冰塔林一公里多的距離,我們走了一個半小時。但當我們灰頭土臉的站在拔地而起的冰塔林面前時,都瞬間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呆若木雞,覺得一路的摸爬滾打都是值得的。

肖哥亢奮的吟詩一首,然而我並沒記住吟了什麼,只記得他最後感嘆了一句:還是用粗俗的詞彙才能表達出我的真情實感…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冰舌攜著千軍萬馬,從十公里之上的雪峰浩浩蕩蕩殺降而至,在平緩的谷地停下腳步,凝為一尊尊寒氣逼人的雕塑,守衛著最後的聖地。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我們沿著冰塔林之間的冰面膽戰心驚的出溜進冰迷宮裡。

高大如削的冰壁在兩側一一對峙,腳下到處是造型奇特的冰針冰芽冰蘑菇,這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生長著冰基生物的奇幻森林。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冰針

伴隨著遠處的一片山體滑坡的聲音,一片煙塵騰起,像是冰川衝我們發出的警告:聖地請勿擅闖

冰塔林深處錯綜複雜的冰縫和沒有凍透的冰面也提醒我們適可而止。這次就此打住吧,也算是為下次的造訪留個念想。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回去的路上,我們開始意淫著給冰川起個名字,而我本著科學嚴謹的精神和世界大同的願景,慎重的給冰川起名:康馬2號冰川

康馬,是因為冰川是在康馬縣境內;2號,純粹是為了讓這名字看起來更有科技感…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登上山坡,回頭再望一眼冰川。

夕陽西下,山谷裡越拉越長的影子慢慢覆上冰川,讓原本光彩熠熠的冰塔林隱於黑暗。奇境之門緩緩合上,靜靜等待著下一位造訪者前來叩門。

為什麼要來冰川?

其實拍冰川很苦,條件合適的時候夜晚在冰川紮營,就經常會覺得頭疼欲裂、睡不著、噁心,加上冰川又都在5000米海拔以上,非常非常冷。

簡單地說,喜歡去登冰川就像很多人喜歡潛水、登山、滑雪一樣,有一種“哦,原來世界還可以這樣”的感悟。只不過去往冰川的旅程可能顯得更苦逼一點,沒有度假別墅沒有美女烈酒,只有高反和曬傷的皮膚。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相比於湖面紮營,牛棚的條件簡直就是豪華標間了。

然而當看到冰川那一刻,那個熟悉煩心的世界離我好遠,自己終於可以放心享受無人打擾的自由。

即使回到地面上重新加入擠地鐵的人流裡,心裡也殘留著小小的優越感:上一刻,我可是“the king of the world”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有一次夜晚賞冰川,我聽到了幾聲空靈的悠鳴,可能是冰裂的共振吧,聽起來還真有點上古神獸在低聲吟唱的意思...

面對冰川,你所感知到的一切,以一種不可複製的形式存入你個人的大腦,變成別人想象不到的獨家記憶。

去那裡,不是為了征服,而是為了更好地敬畏。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冰川,克服了高海拔、大風、低溫才能觸摸到它的驚豔……

圖文丨李珩

來源/公號:自駕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