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化石,承載了上萬年甚至上億年關乎植物、動物的歷史歷程。

化石之上的每一個紋路都是生命發展的軌跡,這些都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寶物,是歲月滄桑新月變遷後的閃閃“鑽石”。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化石村

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牛街鎮大山深處

The Fossil Village

化石村這裡所有房屋都由天然化石建造而成,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露天化石博物館。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化石村原名老旭甸村,這裡所有的住房、廁所、甚至豬圈都是用化石建造而成的。小編剛開始知道這個村落時,感覺中東的土豪的豪宅中的金馬桶鑽石浴缸都不是事兒~

古時此地原始森林濃密,土哈尼人和彝族人常見野生熊出沒,故稱其為“老熊地”,後因發音逐漸改為“老旭甸”。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化石村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根據雲南省化石研究保護協會的評估鑑定,化石村的化石大部分距今3.75億年,有珊瑚、苔蘚蟲、腹足類三大類, 還有距今三千萬年的蘆葦莖稈化石。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祖祖輩輩都用一種叫做“古樹葉化石”的石頭來建造房屋。

這種化石質地光滑結實,有隔音隔熱、透水透氣、冬暖夏涼的特點。

若將古樹葉化石風乾後的化石粉做成灰漿,還能充當牆體化石間的粘合劑。

所以,它被廣泛地用於這裡人們蓋的住房、廁所、牲口圈、烤煙房等。

化石村目前有300多人,70多間化石房,最古老的房子已經修建兩百多年了。

只要你仔細尋找,在這些斑駁的石牆上會發現古老的植物化石,它們大多是完整或斷裂的樹葉、樹枝化石,上面的葉脈、樹皮紋路還清晰可辨。

如果運氣好的話,你還能發現蚌殼、螺殼之類的水生動物化石。

多年的風吹雨淋,使這個村莊更具滄桑,猶如走進了一座古老的中世紀城堡。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有一種叫“響馬”的古化石,被敲打時,會發出清揚悠遠的鐘鳴聲;有些還能發出寺廟裡的木魚聲響。

若用厚薄不同的“響馬”進行敲擊,還能敲出不同的音階,演奏出動人清透的天籟之音。

村中有條延伸的響馬石、長達1千多米的青石板路面,是當年滇南連通滇中和元江、紅河,並通向老撾、越南的茶馬古道。

化石村是一個漢族村莊,而周圍大山中大部分居住的是彝族、哈尼族。

因此,老旭甸的房屋沒有采用漢族傳統的磚瓦木結構,而是因地制宜吸收了當地彝族房屋的建造方法,採用了平頂的土掌房形式,完全與當地自然融為一體。

追根溯源

The Village History

村裡的300多口人,傳說是幾百年前,一支從南京遷徙至此的周姓人後代。

據周氏家譜記載,“文獻名邦”石屏周氏家族的祖先名叫周冕,是個進士,祖籍南京。明洪武年間被明太祖朱元璋委派到雲南臨安府,也就是今天的建水縣為官,為官後期在石坪州,也就是今天的石屏縣居住。漢人進入石屏,帶來了中原民俗,也帶來科舉之風,石屏文風日盛,科舉人才輩出。

他的後人周紹禹在石屏境地連續買了12座山頭,分給兒子們耕種。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老旭甸這座山頭就是紹禹公買下的12座山頭之一。據資料記載,紹禹公在生前就把老旭甸山分給他的三兒子周良賓。因此他們確定,周良賓、夫人傅氏及其兒子、進士周雲澍,正是老旭甸的開山始祖。

這是300多年前清朝乾隆年間發生的事。

從此,周氏後人在老旭甸山上森林茂密、清泉暢流的地方紮根、墾植,生息繁衍起來。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房子雖然是化石搭建的,但水、電已經通進村子,雖然依舊貧困,但村民的生活條件在不斷改善。

在這裡,每戶人家的屋頂也可以當做陽臺使用,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村民主要以烤煙葉為主要生活收入。如果你來到化石村,化石村的村民都很熱情好客,會很主動招呼你去看看他們家的化石。彝族的樸喇鼓舞也在這裡起源,同時你也可以在村民家中吃到很多彝族美食。

共生

Symbiosis

這個村,用3億多年的化石做房子

村裡的周大爺說:“村子龍潭邊有一道兩百多年的村子圍牆,一棵榕樹從化石縫中長出,長大後樹根又包裹了化石,他們共生著。我們老旭甸人就是這棵榕樹。”從3.75億年前的泥盆紀古生代珊瑚和腹足動物、到三千多萬年前的第四紀新生代森林落葉、到四百多年前抬著靈柩來到這裡的周氏祖先到現在吸著水煙吐著菸圈的老大爺,他們共生於這個叫做“化石村”的歷史時空,相互交融又代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