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虧損業績預冷 上海萊士估值承壓

炒股亏损业绩预冷 上海莱士估值承压

時代週報記者 吳綿強 發自廣州

在充滿故事的A股市場,市值長期處於千億上下的上海萊士(002252.SZ)是一種特殊的存在。

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之一,上海萊士曾因炒股收穫頗豐,其市值更在2015年時達到1200億元的峰值而一度被稱為“A股藥王”。然而眼下,上海萊士卻以“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為由長期停牌。

7月14日,上海萊士發佈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宣佈在前次業績預告2018年1–6月淨利潤虧損4.37億–6.50億元的情況下,將虧損額度調大至虧損6.61億–8.73億元。業績預冷消息甫一公佈,再次加劇了外界對這家“血王”前途的擔憂。

“它現在遭遇雙殺,一方面是業績不行,另一方面是受此前估值過高影響。”國內擅長血液製品併購的業內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萊士及下屬子公司鄭州萊士、同路生物、孫公司浙江海康,共持有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等共11個品種的血液製品批准文號。

就目前公司業績預虧、主營業務銷售和產品庫存情況,以及機構對其下調估值等問題,時代週報記者向上海萊士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未獲任何回覆。

業績再變臉

上海萊士給出修正的主要理由是上半年國內證券市場波動較大,公司風險投資發生較大損失,2018年1–6月投資業務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

這已經是上海萊士第二次以“炒股虧損”為理由向下修正業績。今年3月底,其披露2018年一季度業績預告,稱炒股虧損導致一季度淨利潤預計虧損6.53億–7.20億元。

上海萊士接連兩次以同樣理由爆出業績“黑天鵝”,引發了監管機構的關注。“我部對此表示高度關注。”深交所專門下發關注函【2018】第258號。

事實上,相比炒股虧損,外界對這家血製品巨頭的主業更為擔憂。其主業為生產和銷售血液製品,主要產品為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免類、凝血因子類產品等。

隨著“兩票制”政策的落地,國內眾多血液製品上市公司的銷售體系都受到較大影響,包括上海萊士在內的巨頭亦未能倖免。

一位來自醫藥流通上市公司銷售體系的不願具名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前幾年,國內政策放開,血液製品巨頭們紛紛開設漿站,血漿供給量增加,公司產量提升,而市場需求並未有效拉動起來,同時各廠家以往營銷模式單一,廠家也不直接與醫院打交道,在零售上是自然覆蓋,企業面臨轉型。

上海萊士的銷售模式,由原來的區域總經銷調整為商業渠道銷售和醫院終端市場銷售並存。

“上海萊士目前一方面在醫院通過學術方式銷售,另一方面讓處方單流至院外藥店,患者通過處方單購買。”上述來自醫藥流通上市公司銷售體系的不願具名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去年,上海萊士華南地區的銷售因為銷售模式的調整遭遇重創。2017年報顯示,上海萊士華南地區營收4.40億元,同比下降63.11%,“主要由於其原先的銷售模式是以與廣州醫藥簽署產品區域經銷協議為主”。

上海萊士稱,隨著國家醫藥流通政策的調整,上述銷售模式已不適應“兩票制”,2017 年公司對廣州醫藥的供貨款總金額降至3億元,降幅達70.33%。

2017年報顯示,公司的應收賬款較期初增長162.38%,主要原因是,受“兩票制”推進的影響,公司從市場代理銷售模式向終端市場銷售模式轉型,客戶信用期放寬,應收賬款餘額增加,以及本期未兌付應收票據轉入。

存貨問題也隨之加重。上述擅長血液製品併購的業內人士和來自醫藥流通上市公司銷售體系的不願具名人士均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上海萊士存在較高的庫存積壓問題。

根據上海萊士財報,2017年存貨較期初增加43.78%,主因是受“兩票制”推進及公司銷售模式轉型的影響,產品銷售放緩,庫存商品增加;新建漿站使本年採漿量同比增加等。

2018年一季度,存貨繼續增加,明顯高於同行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上海萊士的存貨由期初的11.55億元增加至期末的13.28億元。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行業上市公司2018年一季報發現,華蘭生物(002007.SZ)、博雅生物(300294.SZ)以及衛光生物(002880.SZ)的存貨分別為12.64億元、5.49億元、4.82億元。

截至目前,上海萊士並未披露半年報,暫無法獲悉主營銷售以及存貨的具體情況。就外界持續關注的高庫存等問題,時代週報記者向上海萊士發去採訪函求證,截至發稿,未獲任何回覆。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此次業績再次預“冷”,深交所要求上海萊士認真核查並就三方面的事項補充披露,其中首條便是公司主營業務的運行情況、持續盈利能力及是否存在不確定性等。

截至7月22日發稿,上海萊士仍未回覆深交所關注函。

估值承壓

另一方面,基金機構開始對上海萊士的估值有所調整。易方達基金在7月17日發出公告,當日起對上海萊士進行估值調整,按照12.67元/股進行估值。

據相關媒體報道,數據顯示,匯添富、嘉實、鵬華、華潤元大等旗下各有產品持股上海萊士。

上述擅長血液製品併購的業內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造成目前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在於上海萊士大股東方面“控盤”的痕跡太大,而且估值拉得太高。“上海萊士此前確實套牢了一堆公募基金,也是蠻痛苦的事情,12元的價格已經算是保守估計。”

以上海萊士今年2月22日停牌價19.52元/股來看,上述易方達基金方面已給予上海萊士4個預期跌停。截至目前,上海萊士的總市值已跌破千億,達971億元。

以籌劃重大事項為由,上海萊士已停牌長達5個月,至今仍未復牌。而根據證監會的停復牌制度,最長停牌時間不超過6個月。今年6月23日,上海萊士稱,公司承諾爭取在2018年8月23日前披露符合相關要求的重組預案或報告書並申請復牌。

“由於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為跨境併購,標的資產及主要業務均在境外且分佈於不同大洲的多個國家,標的的主要客戶和供應商也較為分散,所處地區文化差異較大,以上特點給各中介機構的盡調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相關工作尚未全部完成,相關方案各方需要較長時間論證。”上海萊士稱。

在資金趨緊的背景下,尚未明朗的還有上海萊士的重組進展,和近在眼前的復牌壓力。外界擔憂,復牌後上海萊士將面臨估值壓力,一旦遭遇股價下跌,大股東的質押或將岌岌可危。

在A股市場,上海萊士總股本較大,且大股東持股比例高。2018年一季報顯示,截至披露前一交易日,上海萊士的總股本達49.75萬股,其中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達80.17%。

上海萊士在股權質押方面可謂是長袖善舞。今年5月,深交所對上海萊士下發2017年年報的問詢函,要求其自查並說明截至問詢函回覆日,公司控股股東萊士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士中國”)、科瑞天誠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瑞天誠”)質押公司股份的最新數據、是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是否出現履約保障比例達到或低於平倉線的情形及進展。

根據上海萊士對深交所2017年年報問詢函的回覆,截至2018年5月10日,萊士中國持有上海萊士15.09億股(佔總股本30.34%)。本次質押及解除質押後,萊士中國累計質押所持有的上海萊士股份12.32億股,占上海萊士總股本的24.77%,經計算,已質押股份佔其直接持有上海萊士股份的81.64%。

此外,同期,科瑞天誠持有上海萊士15.96億股(佔總股本32.07%)。本次質押及解除質押後,科瑞天誠累計質押所持有的上海萊士股份12.64億股,占上海萊士總股本的25.42%,經計算,已質押股份佔其直接持有上海萊士股份的79.20%。

“經向科瑞天誠和萊士中國瞭解,目前質押公司股票未出現履約保障比例達到或低於平倉線的情形。”上海萊士在問詢函回覆中稱。

不過,這並不能打消外界對上海萊士控股股東高股權比例質押的擔憂,特別是在目前估值較低的情況下,控股股東所質押的股權是否會面臨平倉風險?

“要解決目前這個困局,肯定需要資金,不給人家一個合理的價格,怎麼會有資金給你呢?關鍵的問題是,一旦回到正常的估值,估計大股東都要爆倉了。”上述擅長血液製品併購的業內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