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扭转亚洲汇市走势:部分货币开始补跌

人民币扭转亚洲汇市走势:部分货币开始补跌

6月中旬以来,韩元、台币、新元等前期顶住了强势美元压力的货币,在美元没有明显走高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与人民币相仿的跌幅。贸易紧张情绪向金融领域蔓延,亚洲经济体正在表现出一损俱损的特征。

人民币近一个半月的走低,令亚洲汇市也出现了一些转向。

韩元、台币、新加坡元甚至日元等前期顶住了强势美元压力的货币,目前似乎已经开始出现同样的补跌势头。

在美元指数今年第一次明显走强期间(4月中旬-5月底),在下图所示的6种亚洲货币中,除了澳元和纽元有相对显著的下跌,其他货币对强势美元的反应都相对有限。

这令人民币、泰铢、韩元,成为了德银货币模型下5月最为高估的三种货币。

但自6月13日美联储再次加息以来,美元指数的波动实际上并不大,始终未能有效突破95。人民币在此时开启了补跌, 上周跌破6.8,而一些亚洲货币在美元没有明显走高的情况下,也出现了相仿的跌幅。

人民币扭转亚洲汇市走势:部分货币开始补跌

日元也是近来疲弱的亚洲货币之一。尽管此前面对美元升值时表现出了一定的避险韧性,日元自7月11日以来加速贬值,美元/日元一度升破113,其后才受特朗普抨击强势美元的影响有所回落。

澳元/美元近期的汇率走势,更是与离岸人民币呈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人民币扭转亚洲汇市走势:部分货币开始补跌

汇率已经不仅仅是汇率,它代表了投资者对经济风险的预期。亚洲大型经济体在很大程度上同甘共苦。日本、韩国或是台湾均严重依赖全球贸易,尤其是中美之间的中转贸易,而澳大利亚的商品出口,和中国的需求息息相关。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欧洲资管公司Amundi外汇主管James Kwok的观点称,考虑到中国在亚洲范围内的经济地位,人民币作为亚洲货币重要的支柱,正在影响着一众货币的走势。

人民币贬值后,与中国存在出口贸易竞争的国家,也会处在被动地位。人民币最近的贬值不仅仅是对美元,CFETS指数6月中旬以来急速下挫,目前已经从前期高位的97.85,跌超4%至93.78。

人民币扭转亚洲汇市走势:部分货币开始补跌

亚洲货币在CFETS篮子中占比达到41%。其中,日元占比约15%,港币约7%,澳元占6%,马来西亚林吉特占5%,新加坡元占4%,泰铢占3%,纽元占1%。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紧张情绪,正在向金融领域蔓延。周末召开的G20央行行长与财长会议会后发布公报,其中提到,贸易战可能严重损害全球经济增长,导致“金融脆弱性上升,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全球经济增长失衡,不平等加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