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被逼上兴趣班的孩子,如今感谢父母吗?

薛小落


当年被逼上兴趣班的孩子,如今感谢父母吗?我觉得是会感谢父母的。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童年的记忆就是每天放学后跟着小伙伴一起玩泥巴,跟妈妈上山割猪草,跟爸爸妈妈一起下地干农活,那时候的我没有听说过什么兴趣班,父母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更不可能到处去打听给我报什么兴趣班了。现在的我工作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闲暇之余,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时候想想自己要是能弹弹琴该多好啊,还能教自己的孩子,与孩子一起弹琴。可是,我不会呀。于是,现在的我就希望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童年培养一种能终生受用的兴趣。

记得之前带孩子去参加一个钢琴体验课,接待我们的老师是音乐学院毕业的,现在在那个培训机构做销售顾问。体验课后,我们互相加了微信,经常能看到她朋友圈发的自己弹钢琴时的照片。有一次,又看到了她的朋友圈,她写到:非常感谢妈妈当年逼着我学习钢琴,能让我现在在繁忙的工作中,偶尔还能弹上一曲,以解心中的烦闷,和生活带来的压力。

是啊,我们给孩子选择兴趣班,不是要求孩子能在这个兴趣上获得多高的成就,只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自己的一个爱好,当有一天累了,还可以利用这个兴趣来排解心情。

你说对吗?


【我是"成长为自己",今日头条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成长为自己



如果我当年被父母逼着上了兴趣班,舞蹈或者乐器类,我会很感谢我的父母。可是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我们那里没有培训机构,就算有,父母也没钱,毕竟,那时我们能吃饱喝足有学上就不错了。

小学时,村小学每年组织学生跳舞参加镇上的六一儿童节,当时是外聘老师,学很短的时间,六一过后老师就走了。我参加了几年,每年学的时间很短,不成体系。上大学后,我想着学习舞蹈,可是自己没钱,也没有长远的眼光,参加了舞蹈社团学了几个月,后来不了了之了。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单位组织元旦晚会,我报名参加了,利用午休时间练习,我很开心。

现在,我特别理解给孩子报兴趣班的父母,当然前提是孩子确实有兴趣愿意学。我依然感谢父母把我养大,养育孩子确实要付出很多。

现在我也给孩子报了兴趣班,孩子很喜欢,我希望能督促他一直坚持下去。

学习之外,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不会觉得学习那么枯燥,另一方面,如果兴趣学好了,以后也可以多一门生存技能。

我有同学当瑜伽老师,舞蹈老师,钢琴老师的,我觉得非常不错,把爱好兴趣发展成了职业。世界上最小的瑜伽教练孙楚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作为父母,赶紧发掘孩子的兴趣,好好培养吧,以后,孩子也会感谢父母的!


开心宝妈槐小珍


我想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感谢父母的吧,比如填写自己特长项的时候,公司才艺表演的时候。

其实问题的重点在“逼”这个字上,孩子如果学的时候是感兴趣的,只是因为作为孩子毅力不够坚定,家长做了维护并引导的坚持,孩子肯定会在学成后感谢父母的,度过那段厌烦期,孩子本身依然会因为兴趣而热爱。

再说另一种,逼迫。孩子本身就不感兴趣,只是家长单方面觉得孩子学这个有用,一厢情愿的开始这段“兴趣班”的,而且学习之后孩子也一直表现不出兴趣,那家长这个时候的逼迫就无意义也不会被孩子感激的,哪怕今后因为这个学习多了生存技能,孩子也会跟自己说,将来一定不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做不喜欢的事。

始于兴趣,成与坚持。不单方面逼迫,而作兴趣的引导者。


美术宝1对1


如果是我,我是会感谢的,甚至有时候想,小时候爸妈多给我抱几个兴趣班就好了,那样我之前高中学校举行文艺晚会,大学大展身手的时候,我可以悄悄的露两手。这里有和我同样想法的人来个赞。


为什么我们要感谢父母小时候逼我们上兴趣班!

1️⃣多一技之长。

小时候,孩子自律能力差,相对来说,很多事情不能由着自己胡来,这个时候需要父母的监督,现在的社会确实竞争力大,父母们不管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出发点肯定是为我们的,小时候逼着我们学琴也好,画画也罢,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而并非一定也练出一个贝多芬,或者梵高,而是如我文章开头所说,也许父母就是为了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工作之后,有个才艺,可以放松心情,也可以大展身手,总之都一门技能并非坏事。


比如周杰伦,朗郎,他们都是小时候被被逼着弹钢琴,长大后,他们功成名就,更多的是感谢父母,周杰伦为了感谢妈妈,还写了一首赞美母亲的歌,里面歌词就有很好解释。

歌词是:“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 我却在学画画, 对着钢琴说话 ;别人在玩游戏 ,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ABC ;我说我要一台大大的飞机, 但却得到一台旧旧录音机 。

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 长大后 ,你就会开始懂了这段话!长大后我开始明白, 为什么我跑得比别人快, 飞得比别人高。 将来 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 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 妈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 ,温暖的食谱在她心里面。”

2️⃣拓展孩子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

很多时候,孩子出于叛逆期,不愿意配合父母。父母给他们报的兴趣班,可能更多的是想要他们课后之余,拓展自己朋友圈,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自己所擅长的。这些课本知识是学不来的,一直待在学校,不多出来接触外面,将来如果突然步入社会,也不能更好的适应发展,当所有的人都在往前走,你即便原地不动,相对来说你就退步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看法,如果和宝妈们有相悖,欢迎留言交流沟通。

我是黄妈,一名两个孩子的妈,同时也是一名医生,现在头条谢谢育儿心得,育儿经,我认为育儿路上就是父母的一场修行,我们共同成长,欢迎关注感悟baby成长!

嫂嫂育儿


不知道被逼上兴趣班的孩子会不会感谢父母。我作为没被逼上兴趣班,也没上过兴趣班的一员说一下我的3点看法。

1.不管自己承不承认,有特长总比没有特长好。最近听信一句话“没有白费的努力”。你之前的付出总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回报你。你或许学的画画,当你语言描述不清时,寥寥几笔就能让人看懂。毕竟图像比文字更容易让人记住。或许你学的钢琴,当遇上心仪的姑娘,大家都跃跃欲试,正巧旁边一架钢琴,你弹上一曲《献给爱丽丝》。她的芳心暗许。

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

2.不管你承不承认,你总比没上过兴趣班的人更能坚持,更有耐心。大家都知道,无论学画画还是学钢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练习和经验积累的。单凭这一条,就能超越同龄人一大截。努力决定你的下限,天赋决定你的上限。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你拼上限的时候。


3.不管你承不承认,你的视野更开阔,内心世界更丰富和更有感染力。换句话说,你内心戏很足,更容易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你看的是世界名画,练得是世界名曲,说得是世界名人。总之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来表达情绪。


兴趣不只是为了兴趣,是为了能力的培养,关注头条号“正大气象”,了解更多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正大气象


下面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来谈谈吧!

一、没有目标,随心所欲被逼型

当年我只上过3个兴趣班,一个是4岁时去学弹电子琴。这个是被逼的,因为当时还太小,什么都不懂。家长让去就去。而父母也只是因为看见别的孩子都学,就给我报了名。对我也没有报太大期望。当时应为年纪太小,对老师讲的不能够理解和接受,回到家中,家长也不不会,更谈不上引导了,当时学习的条件比较差,上课都需要带着自己的琴去,我只记得我还没有自己的琴高的感觉,这样最后越学越难,当然学不进去了,就放弃了。

二、家长希望通过上兴趣班,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型

当时,我已经上了三年级了,刚刚开始学习写钢笔字。这时候,父母认为要想钢笔字写得好,练好毛笔字非常重要,就给我报了。一开始学的时候,我写的字经常被老师展出,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书法的学习的确是一个非常磨性子的事情,又和个人的阅历有关,当时自己的臂力也不行,时间长了,好像觉得不能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三年级以后功课慢慢就复杂了,所以放弃了。

家长大概觉得我也不是这块料,就没再逼我。

三、一时兴起,以为有潜力被逼型

四年级刚开始,学校开始让学生办手抄报,为了让自己的手抄报漂亮,我经常照着画画,模仿的有模有样,家长一看,似乎觉得我再绘画方面有兴趣,可以培养一下,就给我报了个绘画班。但其实我自己这个时候,对于构图、对于事物的空间关系、对于色彩的运用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及从小就学绘画的孩子,每次看到他们画的画,空间比例协调、用色搭配大胆,充满想象力,我就觉得很自卑。一度让我怀疑人生。所以无论怎么逼我我都不愿意学了。

现在看着身边的朋友有各种各样的才艺,很是羡慕,也常常对父母说当年上兴趣班,你为什么不逼我学?父母问:“逼你你就会学吗?”

我想了一想,答案是不会!因为在那个阶段,孩子根本不懂,父母单纯的逼孩子,而不了解孩子每一个阶段的特点,不会引导孩子发现兴趣,挖掘潜能,再怎么逼孩子都没有用!


灵风飞舞80


讲真,不感谢,而且一辈子不想去碰被逼迫学的东西。

我父亲喜欢音乐,无奈自己没有音乐细胞,便想让我代替实现他的梦想。从我七岁开始学电子琴(那时候钢琴不普及,电子琴都算比较贵的),其实一开始对电子琴,我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如果加以引导,相信也能过级。但是无趣的老师加上父亲的逼迫,使得我非常反感。老师来我家,进门就让我把他上次布置的曲子弹给他听,合格了就布置下一首,不合格就继续练习,每次基本就教半个小时,然后留下作业走人,收费还不便宜。父亲就要求我每天要弹多久,如果这次不合格,他就会说学费怎样怎样贵,我是我们院子里唯一一个学琴的,不能让他丢脸。经常是小伙伴在外面疯玩,而我被锁在家里练琴。真的,那时我太讨厌电子琴了,它把我与世隔绝,别人在笑在闹,都与我无关。

后来我越学越差,老师建议不让我学了,父亲问我怎么了,我告诉他,我不喜欢电子琴。他说那你喜欢什么?我说我喜欢画画。直到现在我都记得,他这样对我说的,你怎么可能喜欢画画,我这么喜欢音乐,你应该随我。乖,还是继续练琴,你会喜欢的。

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继续练琴了,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解脱。而对于父亲,却是一种遗憾。可是我至今也不喜欢电子琴,儿子现在在商场看见了,倒喜欢去敲打一下,但我从来不去碰,内心还是难以克制对它的厌恶。

其实不是厌恶电子琴,而是厌恶被人逼迫着去学习并强迫要喜欢上它的那种感觉。什么兴趣,一旦变成硬性要求,只能是讨厌了。所以,被逼着上兴趣班,从内心深处讲,不感谢父母。其实,父母学会引导,反而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何来逼迫和埋怨呢?


生活毒鸡汤


大多都在分享被逼上兴趣班的孩子,如今是否感激父母。我来个反向回答。说说,完全放任自由,不用上兴趣班的孩子会怎么样。

我就是这个孩子。应该说我有个非常快乐的童年,我爸妈给我好多自由,我感兴趣的,学,没兴趣了,不学,因为这样,小时候我随意放弃了几个自己原本有潜力具备的才能,现在想起,会有些后悔当初没有继续学下去,都半途而废了。

但我这些才艺因此没得到更好的发挥,其实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我形成了一种,随性而至,兴趣突然来了,总能找到千万种美好的理由去做,但一旦兴趣没了,我也能理直气壮找到学来无用或做来无用的理由来轻易放弃的习惯,也就是没学会坚持。这样势必影响我的个人发展,待我学习心理学,开始有了自我觉察,才把这个习惯调整过来,开始修炼坚持。好在,我察觉到了。

我们知道,学一样东西,即使你确实适合学,确实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都会经历一个倦怠期,甚至厌恶期,这个时候,如果再坚持下去,可能就能柳暗花明,还能萌发一种更深层次的兴趣,作为孩子,他的自制力还没完全形成,更容易放弃,这就需要父母的狠心坚持,也就是我们说的逼迫。但也不是无论什么兴趣,逼迫就好,还要看这个要坚持的东西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兴趣不是越多越好,适合自己孩子的才好。

所以针对这个话题,我的个人观点是,如果父母强迫你坚持的,确实是你本身具备潜力,才能,是他让你走过倦怠期,走过厌恶期,继续坚持往前走,让你的才能得到发展,学有所获,那要感激父母,感谢他们助你赢得一个丰富你生命的特长,助你习得坚持。

但如果你父母逼迫你做的,并不是你真正适合的,而是他们将自己所期待的,强加在你身上,还因此造成你一定的心灵创伤及对所学产生的排斥,厌恶,那就不一定是感激了,我们只能理解,并与他们,与自己做和解,让自己所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找到心灵自由。

这个题目的切身感受分享到这里,不知是否能与你有共鸣。


悠遥若水


我觉得从小被父母逼着上兴趣班的孩子,长大肯定会感谢父母。因为我现在就更后悔没有任何特长。如果父母给我报个舞蹈班,钢琴或者古筝班,哪怕是写作班书法班都可以,最起码我有一样拿的出手的,在日后都是很加分的。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有活动,需要挑选会弹琴会跳舞的女孩子,班级只有一名女生会,在全班都羡慕的眼光中去参加活动,在全校万众瞩目下表演,这样的女孩子从小就有表演机会,经常锻炼练就了从容不迫的本领,自信而且喜欢表现自己。对以后得成长有很多利好因素。而普通女孩只有羡慕的份,也是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普遍都不好。



上班之后,发现如果哪个同事有个技能的话,(比如唱歌,跳舞,拉小提琴,弹吉他),很为本身加分,人缘也会好很多,在年会上露一手的话,同事们都会刮目相看。所以在年少的时候去学习一个兴趣是多么重要啊!

哪怕你不是很感兴趣,被逼无奈学的,日后你也会感激父母。如今的那些出类拔萃的孩子们,哪个不是头悬梁锥刺股才有今天的满腹经纶,如果没有十年如一日的训练,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有了前车之鉴,对待我的孩子,我会给他报很多兴趣班,当然不是让他学很多东西,而是让他在尝试了各种班之后,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当然在自己的兴趣之前去学效果反而会更好。

我觉得有句老话说的好:“技多不压身”。小时候多学多吃苦,总比长大了一无是处,再去学东西好。而且小时候记忆力和耐力都比成人好,成年以后在学东西反而没有小时候记得牢固,很多东西小时候学过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所以我支持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


小阔少妈妈



我的童年正处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当年中国社会既百废待兴也物质匮乏,记得买辆自行车还得凭票购买。

童年那也是个没有双休日的时代,更是家家户户多兄弟姐妹,父母原本并非富裕的生活,还要兼顾到老家亲友生活,因此日子过得并不宽敞。

受父母时间、精力、交通工具、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当年父母没有会给我报任何兴趣班。

因此我特别羡慕能上兴趣班的同龄人。

上兴趣班虽苦,但我并不因此感谢父母,让我免去了吃这个“苦”,可我理解那个时期父母养育的不容易。

当时所拥有的生活,便是当时父母能力范围内所能给予的最好的生活!因此对父母只有感恩。

但对有条件的父母,我还是建议能让孩子有针对性的上“兴趣班”。这是因为:

1、童年的兴趣班,可能在成年之后发展成为一技之长,为生活平添一份乐趣。

“艺不压身”这句古话一点也不假。比如舞蹈,我们单位过去每年都有“平安夜”晚会,有舞蹈基础的人,则是单位这类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更能在一众人中崭露头角!

2、兴趣能丰富人生,给你带来新的朋友圈,更能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学乐器类技艺,就不会去听音乐会,更不会主动欣赏艺术演出,了解艺术家的成长历程,当然也不会参与相同兴趣人聚会。

须知每次聚会与交流,都有信息交流。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今天是信息的流动了。

3、未来那些重复性高的工作、以及信息不对称起,起信息传递的工作,都可以被集约化的后台、机器人代替。

而人们的兴趣比较个性与多样化、注重体验性特点,是不太容易被代替或者模仿的。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过去有几千人的证券交易员,而目前只有几个人,正说明了技术的进步,有些工作很容易被机器代替。

4、在所有的兴趣班里,语言类兴趣班与阅读是最重要的,当然文体类也很有用,还会对孩子性格、气质有影响。

现在被父母逼上学习班的孩子,还是感谢父母为培养你们成为“未来不凡之人的恩情”吧,毕竟父母接送上学、放学,准备餐饭也很累人呀,他们完全可以追剧、打游戏、看抖音呀😄!

祝成长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