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比奧:典型的激進派,徐直軍眼中「封閉」且「無知」的人

卢比奥:典型的激进派,徐直军眼中“封闭”且“无知”的人

一直以來,美國國會議員盧比奧是個典型的激進派,主張對中興和華為採取嚴厲措施予以制裁,並積極收集情報證明他的論調。“毫無疑問,華為不可信任,教育部應該與FBI密切合作,解決中國滲透美國知識體系的企圖”。

6月20日,盧比奧會同班克斯等26名國會跨黨派議員簽署了致美國教育部長Betsy DeVos 的信,要求她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調查華為的在美國的科學研究活動。


6月28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回應了盧比奧的言論,直指“美國國會對華為與大學合作項目的質疑是錯誤的”、“顯示了他們對科學的無知”。


7月20日,這一事件繼續發酵。盧比奧在推特發文稱:“如果美國不搞倒中興,就永遠搞不倒像華為這樣規模更大的公司”。

對此,華為方面表示,這位國會議員非常封閉,知之甚少,華為資助美國大學進行基礎研究,研究成果將造福大眾,並不會像外界批評所說的那樣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雷鋒網瞭解到,盧比奧是個觀點激進且對華強硬的議員,對於中興事件,他此前曾大膽批評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妥協”,他發文稱:“這筆交易對美國CFIUS來說是個好消息。而壞消息呢?為了得到它,他們不得不向中興屈服。因此,一個被中國控制的電信公司不僅會繼續經營業務,而且在美國內部也會悄然興起。”(雷鋒網注:CFIUS指的是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

卢比奥:典型的激进派,徐直军眼中“封闭”且“无知”的人

盧比奧此前對中興事件的評論

對於華為“威脅論”,也將在盧比奧政治生命中持續。

另一方面,華為一再否認其產品存在安全風險,它堅持認為它是一家由員工擁有的私人公司。徐直軍在接受美國雜誌採訪時一再重申盧比奧的觀點非常狹隘與錯誤。看得出來,華為在美國業務的業務拓展並不順利,此前華為手機與AT&T的合作夭折,現在又攤上國會議員抨擊乃至寫聯名信要求調查的地步,可謂十分受挫——它仍然基本上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

雷鋒網通過谷歌找到了盧比奧與班克斯等人致美國教育部長Betsy DeVos的信。信中指出,華為和其他中國國家指導的電信公司不應該被允許在美國運營,美國政府應該拒絕他們購買美國半導體的能力。

雷鋒網聯繫到此前中興事件與中國移動被指責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等事件,認為美國國內對華強硬派幕後推手作用十分強大,貿易戰只是當下博弈的一個表象而已。為了讓整個事件更富完整性,我們決定引用盧比奧的信,而徐直軍更是針對這封信有相當精彩的回擊!

盧比奧與班克斯致美國教育部長Betsy DeVos的信:

尊敬的部長Betsy DeVos:

作為國會議員,我們注意到華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國冠軍”,它與美國50多所威脅國家安全的大學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合作伙伴關係。正如華為所描述的那樣,“華為創新研究計劃(HIRP)為在通信技術/計算機科學/工程和相關領域開展創新研究的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提供了資助機會”,我們認為這些合作伙伴關係可能對國家安全和這種威脅,需要你的關注和監督。

如你所知,它是特朗普總統於2017年12月簽署的“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支柱,旨在“減少敵對外國競爭對手非法侵佔美國公共和私營部門的技術和技術知識”。此外,維持國防部的“技術優勢”被確定為今年1月發佈的馬蒂斯國防部長戰略的核心目標。我們相信,這樣做將需要整個政府解決中國共產黨指導的整個社會挑戰。

華為不像普通私營企業那樣習慣於思考西方的商業經濟。正如2012年眾議院情報常設委員會的兩黨報告所建議的那樣,“利用可用的機密和非機密信息,華為和中興通訊不可信任,不受外國國家的影響,從而對美國產生安全威脅。

最近,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於2018年2月在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他“非常擔心任何受外國公司或實體信任的公司或實體的風險”。那些不分享我們價值觀以獲得權力的政府,提供了進行未被發現的間諜活動的能力。海軍上將邁克羅傑斯,當時的國家安全局局長和美國網絡司令部指揮官,補充說政府計劃需要“對這樣的公司進行長期和艱苦的審視”。

國家情報委員會提供的附加未分類圖表清楚地表明,與美國大學的研究夥伴關係是“中國外國技術採購工具包”的主要模式。我們敦促您及時要求聯邦調查局進行完整和分類的簡報。我們進一步敦促教育部立即要求參與與華為合作的美國大學,特別是那些接受任何聯邦研究資助的大學收集有關是否有任何此類資金的信息。參與華為合作,以及是否有任何研究人員(包括可能參與所謂“人才”計劃的中國公民)參與這些工作。

最後,我們要求您立即召集一個高級別工作組,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何嘗試在美國大學和大學校園中收集美國技術,並制定建議(特別是那些獲得任何聯邦資助的機構)保護美國的技術優勢。

展望未來,我們要求貴部與國防部/國土安全部和情報界合作,以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我們隨時準備以任何可能的方式為您提供幫助。

感謝您及時關注這一重要問題。(完)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對此事的回應原文:

美國國會對華為與大學合作項目的質疑是錯誤的。

華為資助美國大學進行基礎研究,研究成果將造福大眾,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不久前,幾名美國國會議員嚴厲地批評了華為,還要求美國教育部長調查華為與美國大學的基礎科研合作項目是否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我認為這些行為顯示了他們對科學的無知。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我提到這些批評是“無知的”。

我並不想進行人身攻擊。相反,我只是希望強調學術自由的重要性。學術自由是現代大學的基本屬性,是一切科技進步的基石,有助於培養下一代科研人才。

學術自由是高等教育的基石。正是由於美國大學能保持學術自由,不受政治和外部因素干擾,才吸納了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到美國學習和研究,成就了美國的全球技術領導者地位。

我是一位從事過基礎研究的工學博士。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定義,“基礎研究”是指“致力於獲取新知識或理念,但不考慮具體流程或產品應用的活動”。

企業的研發活動主要聚焦商業應用,而大學則關注數學、算法、材料科學等不太可能創造收益的應用。即使某個研究項目最終會產生回報,從理論研究到商業化可能需要花費數十年時間。

大學與企業的合作能夠有效縮短這個過程。企業、學術界和研究機構之間的知識和資源交換(也稱“知識轉移”)已經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的關鍵動力。

然而,過去十年間,美國聯邦政府向大學研究項目提供的資金在持續下降,如今佔大學總研究資金的比例低於50%。

餘下的大部分資金來自華為等企業提供的贊助。華為向美國大學提供的研究資金相對有限,去年約為1,000萬美元。但我們提供的支持正是大學所需要的,包括資金、場地和實驗設備等支持。同時,我們也為在校研究生、大學生們創造了豐富的培訓和實踐機會。在提供這些支持的時候,我們並不期望能獲得直接商業回報。

卢比奥:典型的激进派,徐直军眼中“封闭”且“无知”的人

華為資助美國大學進行基礎研究,研究成果將造福大眾,並不會像外界批評所說的那樣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我們與大學的研究成果通過教授、博士和研究生們的論文形式公開發布。

2017年,華為在研發領域投入138億美元,過去十年華為的全球研發總投入超過600億美元。華為在全球各國已經有近8萬件專利獲得授權,其中在美國授權專利近一萬件,許多還是電信業的基本專利,這對數字經濟發展也是一個貢獻。

任何基礎研究項目要造福社會是一個艱辛而且漫長的過程,需要大學與企業緊密合作,需要無數科學家、工程師們長期艱苦奮鬥,他們的努力和貢獻應該受到尊重,而不是肆意指責。

一個開放的政治領袖,應該要致力於維護美國大學的學術自由,才能推動美國的科技進步。同時,政治領袖要像全球領先科學家一樣具備深度洞察力、好奇心和實事求是精神。

國會質疑華為的學術夥伴關係是錯誤的,

我們研究基金的成果是公共利益而不是對美國的威脅。

Eric Xu

7月19日,201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