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鄭州人的記憶裡

除了燴麵還有它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鄭州人愛吃麵,尤其愛燴麵。周口人也愛吃麵,最喜愛的還是那一口筋道的板面

只認燴麵,不認板面

2003年,劉師傅剛來鄭州的時候,很多老鄭州人還不知道板面,在他們眼裡還是地地道道的燴麵最好吃。也是在這一年,劉師傅開了他的板麵店,把板面從周口老家帶到了鄭州。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開業第一天,少有鄭州人知道板面是什麼,剛開始來吃板面的人無非就是圖個新鮮。“剛開業的時候一些人只認燴麵,不認板面。我都會一遍一遍的跟他們解釋。”劉師傅說起起剛開業時的情況。

在當時鄭州算新興事物的板面,其實早有1800多年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三國時期,豫東的廚師發明了這道流傳千載的特色麵食。而劉師傅的老家恰好在豫東一帶,板面則是那一帶家喻戶曉的麵食。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只是這特色麵食到鄭州卻遇了冷。不過劉師傅家的板面味道好又實惠,就這麼口口相傳,來吃板面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不像滋補燴麵略顯清淡,板麵筋道又有韌勁,還帶著點辣味。

就這樣開了很多年,由於店面的問題,劉師傅家的店停了兩三年,在2016年重新開門,而新店的地址就在老店的對面。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老店剛停業的時候,很多客人都給劉師傅打電話,問他怎麼沒有開門。有的人甚至還在網絡上發帖詢問板麵店的蹤跡。得知板麵店停業後,食客也都覺得惋惜。而劉師傅不想讓食客失望,所以就有了如今的新店。

“當時還挺感動的,不過這也說明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板面。”劉師傅笑著說。

老食客打電話預約打烊時間

停業三年再開業,依然是食客如雲。即使是晚上十點多,客人也不少。有些客人已經和劉師傅很熟了,“有的時候我們會喝喝酒,說說話,吹吹牛。”說完,劉師傅一笑,能明顯的感覺到他骨子裡的那股豪爽勁兒。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也許這股豪爽勁兒來自於劉師傅廈門當過三年兵的經歷,劉師傅當時在部隊裡也做過廚子,退伍之後他才開了這家店,而這一開就將近十多年,很多食客也成了劉師傅的多年老友。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劉師傅與食客的關係更像是戰友,有一次,一個老食客旅遊開車鄭州,結果路上堵車了,一大家子人被困在高速,一個電話打給劉師傅讓他晚點再打烊,老食客點了羊蠍子、羊蹄、板面等。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劉師傅二話沒說,立馬準備好了食材,等著老食客來,直到他們吃完飯才走,當時已經夜裡一兩點了。“就是等到凌晨三、四點,那也得等。”

後來食客說,這是他吃過最好吃的羊蹄,羊蹄肥而不膩,富含膠原蛋白,晶瑩剔透,沒有羊羶味,反而是羊肉混著多種調料的味道。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蹄和羊蠍子是店裡除了羊肉板面以外最受客人喜愛的兩種菜品了。羊蠍子用的是蛋白質含量豐富,低膽固醇、低脂肪的豫東小山羊,經過層層加工沒有羶味。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很累但是值得

板麵店80多平米,有15張桌子,每次用餐高峰期店裡都是人。劉師傅家的板面都是手工製作的,從和麵到擀麵再到摔面,每一步都精心打磨,不會因為人多忙不過來而放鬆製作工藝。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很多客人來點一份羊肉板面,一份燙青菜,一份毛豆

就能吃得飽飽的。這燙青菜也是店裡的一絕,燙青菜不同於炒出來的青菜,燙這種烹飪方式讓青菜原本的營養成分得以保留下來。

洗淨的青菜澆上滾燙的湯汁,青菜一下子就熟了,既有原本的青菜的清香,又有湯汁的辣味,即使是放上半個小時,青菜也依然翠綠如初,很受女孩子的喜愛。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而這毛豆則是下酒必選的涼菜。這毛豆做起來繁瑣,得先用剪刀“掐頭去尾”,再將兩側的“筋”給挑掉,洗淨後煮上個十幾分鍾,再放入鍋中翻炒,加入些小料,這樣做出來的毛豆既入味又不會太軟,依然保留著毛豆的“硬挺”,光是這毛豆一頓吃上好幾盤都不會膩。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好吃,做起來卻也累。光說這板面的摔面,就是個力氣活,沒有點力氣,是做不出筋道的板面的。而這摔板面的力氣活,劉師傅一干的十幾年。“有時候覺得很累,但是能讓這麼多人吃到正宗的板面還是很值得的。”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現在劉師傅收了十來個徒弟,也開了四個分店,越來越多的鄭州人可以在家門口吃到正宗的周口板面,一說起板面,很多老鄭州人都會想起劉師傅家的板面。但是劉師傅覺得還不夠,他的夢想是以後把板面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瞭解板面,喜歡板面。為了這些,劉師傅覺得再累都是值得的。

現在,板麵店一天能用掉100多斤麵粉,賣出去兩三百碗板面,劉師傅說,不管是春夏秋冬都是如此,沒有什麼淡旺季之分。

談及是否有打算做外賣時,劉師傅說,不打算做外賣,一是因為板面適合現吃現做,二則是希望現代人能夠抽出時間走出辦公室,走出家門吃個飯,而不是依賴外賣。

可能只有我一個人堅持,起不了什麼改變,但是還是能儘自己的一份力吧。”劉師傅說。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店名:宋河羊肉板面

地址:經七路與豐產路交叉口西北角

1800多年前的傳統麵食,到現在才被人熟知,得益於鄭州這家小館子

一起來聊

你經常點外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