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曾不是走在一个摇摇晃晃的人间中

前半生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和传记,我们下意识的容易联想到是某一个明星或伟人,而我们今天要讲述的这位主人公却是位诗人,一位先天脑瘫的女诗人——余秀华。

我们何曾不是走在一个摇摇晃晃的人间中

提到余秀华,人们还只是觉得有些耳熟,但提到《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人们便多少会被勾出些印象了。

我们何曾不是走在一个摇摇晃晃的人间中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多么惊艳人心的名字啊,它简单,直白,很轻松的便能看出作者对于自由灵魂的向往,她对于“性“字运用的直白,大胆的让人瞠目结舌。

某个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物,本身便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从导演范俭选择余秀华开始,片子便注定是成功的,这无关导演如何如何的打磨,只因为余秀华本身便自带这许多矛盾的传奇色彩。

我们何曾不是走在一个摇摇晃晃的人间中

影片的名字被定为《摇摇晃晃的人间》,这是余秀华新书的名字,实际上也是对于余秀华走路姿态和人们一生坎坷的描写,不平整的路,走着摇晃的人生。

我们何曾不是走在一个摇摇晃晃的人间中

如果按照内容结构划分,影片可分为《睡你》前,和《睡你》以后。

余秀华的脑瘫,来自于出生时的难产,不流利的言语表达,极难管理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行动,却成就了这个文笔天马行空的诗人。

余秀华二十岁出头便被母亲嫁给了大自己十八岁的尹世平,这是一段形同陌路的婚姻,在这段婚姻里,爱这个字眼被彻底掩埋。

我们何曾不是走在一个摇摇晃晃的人间中

在余秀华的诗中,我们不难从字眼中读出,她这个年纪对性的追求。但在生活中,她却将之当作交易的问丈夫索要价钱。在这个男人面前,她诗歌里的浪漫与情趣全无,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命运抗争,久而久之,离婚变成了她一生最想的事。

《睡你》的蹿红,成为余秀华真正下定决心要离婚的本钱。对于爱情,余秀华怀揣着无尽的美好向往。

我们何曾不是走在一个摇摇晃晃的人间中

不同于面对丈夫时面带泼辣的态度,在导演范俭和诸多学者面前,这个“孤傲“的灵魂挑逗和打趣着他们,她愿意和有思想的人们进行灵魂的碰撞。她不怕世人加诸在她身上诸如”荡妇“等的标签,对于成名后踢开丈夫的诟病,她都置之不理。

最后,余秀华不顾母亲的反对终究还是和丈夫签了离婚协议,这个最开始便是为了生存的男人终究还是在金钱面前低下了头,合不拢嘴的笑着。

我们何曾不是走在一个摇摇晃晃的人间中

在从法院返乡的路上,丈夫尹世平第一次搀扶了摇摇晃晃着的余秀华,分离在即,相伴二十年的感情还是涌上心头。

望着第二日,尹世平草草收拾离家再难返的镜头,小编不禁开始思考,余母,余秀华和尹世平在这段婚姻里孰对孰错,却久久得不出答案。

两人离婚后不久,余母便因癌症去世。余母在片中的最后一个镜头中满是纠结与失落,明明是为了她的下辈子做满了打算,最后却是那样的让她在痛苦中挣扎。

一个是成熟后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一个是摇晃了大半辈子当初是为了安家才草草答应的入赘。残酷的社会告诉人们,梦想中的爱情真的需要金钱资本的支持。

我们何曾不是走在一个摇摇晃晃的人间中

余秀华与尹世平,这对被现实挤压出的婚姻,本身便是一出悲剧,无关对错,只怨世事弄人。

残疾的农家女懵懂无知的嫁了那个老自己18岁的男人,终日相处也极难摩擦出爱的火花,周边的风土人情让这份天马行空无处安放,空虚的灵魂站在田野间眺望,最终她发现那个叫做诗的东西,轻轻一抬笔便将周遭的不幸诗意化了。

余秀华说,我要嚼一点具体的苦,才能尝到活着本身的甜;我太不同了,所以能看到凡俗是多么幸福。

看完片子小编才知道,这是一个将生活与生命都融入点滴字眼的女人,微小,平凡,却又那么渴望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