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投資的新藍海在哪裡?

5月25日下午,一份由國家發改委發佈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

(下稱汽車產業投資新政)在網絡流傳,這份文件全面禁止新建燃油車企,並大幅提高了新能源汽車的投資門檻,讓許多原計劃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人大呼“做不到”。

汽車產業投資的新藍海在哪裡?

彷彿一個午覺醒來,原本敞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大門被圍上了密集的鐵絲網——力氣足夠大、皮膚足夠韌的遊戲參與者才有可能擠進去,與前輩較量。

在嚴酷的現實面前,難道後來者真的沒機會了嗎?汽車投資的新藍海究竟在哪裡?

智能汽車——新藍海顯現

如果說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是紅海——前者禁止後來者進入,後者則將門檻提至高不可攀,那麼,智能汽車就是藍海,是國家要鼓勵投資的,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

首先要明確,汽車產業投資新政適用於“各類市場主體在中國境內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投資項目”,汽車整車投資項目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個類別項下的燃油汽車、純電動汽車及智能汽車投資項目。

這項新政的“政策目標”指出,要

“嚴格控制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著力構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體系”,對以上三類汽車產業投資的發展方向和管理方式做了區分。

燃油汽車(包括傳統燃油汽車、普通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以發動機作為驅動動力的汽車)投資項目方面,禁止對新建獨立燃油汽車整車企業等4個項目進行投資,對現有汽車企業擴大燃油汽車生產能力投資項目提出6項必須條件,並對新建汽車發動機和新增發動機產品投資項目提出具體技術要求。

汽車產業投資的新藍海在哪裡?

純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投資項目方面,對投資項目所在省份、企業法人和建設內容等做出具體規定,並對新建車用動力電池單體/系統投資項目和車用動力電池擴能項目提出了較以往政策更嚴的要求。(參見

《汽車投資新政:新造車企業靠邊,讓新建動力電池企業哭一會兒》

和《這個“十年一遇”的汽車產業政策大修,誰會獲益?》)

智能汽車,則與新能源汽車、節能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被列為“重點發展領域”,汽車產業投資新政“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較強技術能力的企業投資”這些領域。

“積極推動”的新能源汽車VS“著力構建”的智能汽車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智能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都是“重點發展領域”,憑什麼只有智能汽車是藍海?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節能汽車,是指以內燃機為主要動力系統,綜合工況燃料消耗量優於下一階段目標值的汽車。

汽車產業投資新政中將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統一歸為純電動汽車,節能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則均劃為燃油汽車。

新建燃油汽車整車企業是國家禁止投資的項目。那麼,新能源汽車呢?

上文提到,要“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沒有說出來的一層意思是,自新能源汽車推廣以來,出現了一些不太健康的發展現象,某些企業或者某些領域處於或曾經處於無序發展的狀態。

《電動汽車觀察家》在《這個“十年一遇”的汽車產業政策大修,誰會獲益?》

一文中指出,汽車產業投資新政制定的一大背景是,新能源汽車投資進入者眾多,但低水平重複不少。

汽車產業投資新政在規劃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佈局部分寫到,要“嚴格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管理,防範盲目布點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顯然,國家已經意識到新能源汽車行業存在的問題,收緊政策、提高技術門檻勢在必行。

相比之下,汽車產業投資新政對智能汽車的態度要積極得多,提出要“著力構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體系”,並明確了該領域的重點發展技術。

汽車產業投資的新藍海在哪裡?

其實,早在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就發佈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將智能汽車的地位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該文件稱,“發展智能汽車不僅是解決汽車社會面臨的交通安全、道路擁堵、能源消耗、環境汙染等問題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成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對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智能汽車零部件——藍海中的藍海

智能汽車,汽車產業投資新政對它的定義是,“通過搭載先進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運用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功能,逐步成為智能移動空間的新一代汽車。智能汽車通常又被稱為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等。

這麼多定語和狀語著實讓人頭大,我們不妨將智能汽車理解為搭載各種先進儀器的自動駕駛汽車。

先進儀器有哪些呢?這正是汽車產業投資新政鼓勵投資的項目,包括複雜環境感知、新型智能終端、車載智能計算平臺等關鍵共性技術、車載傳感器、芯片、中央處理器、操作系統、無線通訊設備等關鍵零部件和系統。

汽車產業投資的新藍海在哪裡?

例如,車載傳感器主要包括激光雷達(主要用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無人駕駛系統)、毫米波雷達(與激光雷達互補)和視覺傳感器(即攝像頭,幫助車輛採集圖像信息等);車載智能計算平臺,就是包含車載智能處理芯片、接口等硬件以及駕駛操作系統等軟件的車載計算平臺,可以保障智能汽車的高速、可靠運行。

汽車產業投資新政指出,支持社會資本和企業投資上述技術領域,以推動智能汽車技術研發能力、測試評價能力、軍民融合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新材料、新技術——紅海中的機會

智能汽車的藍海地位確立了,新能源汽車的紅海還有機會嗎?當然有。

汽車產業投資新政指出,新能源汽車領域要重點發展非金屬複合材料、高強度輕質合金、高強度鋼等輕量化材料的車身、零部件和整車,全功能、高性能的整車控制系統,高效驅動系統和先進車用動力電池產品,車用動力電池等製造、檢測、高效回收利用技術和專用裝備。

車身總成項目方面,汽車產業投資新政禁止新建傳統車身總成投資項目,但是支持投資符合技術要求的新建新材料車身總成投資項目:第一,企業法人應擁有產品研發機構和專業研發團隊,具備新材料、新工藝等輕量化技術開發能力及試驗驗證能力。第二,採用新工藝,建設新材料車身成型和總成等生產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純電動路線發展火熱,混合動力路線卻被主管部門冷落了,關於“混合動力車屬於新能源車嗎”的爭論也不絕於耳。但是,汽車產業投資新政將混合動力技術也列為資本投資的“重點發展領域”。

這份文件明確指出,支持社會資本投資“節能汽車領域的高效發動機、先進自動變速器和混合動力系統等節能技術和產品”。《電動汽車觀察家》的看法是,主管部門並沒有將混合動力車排除在新能源車之外,對混合動力產品的政策支持措施,如補貼,還將繼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